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藤檀

藤檀为豆科黄檀属植物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 Benth.,以茎和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藤檀,中药名。为豆科黄檀属植物藤黄檀DalbergiahanceiBenth.的茎和根。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理气止痛之功效。茎用于胸肋痛,胃痛,腹痛。根用于腰腿关节痛,心胸闷痛,脘胁刺痛,外用于跌打出血。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藤檀

别称: 降香、大香藤、痛必灵、梣果藤、丁香柴

界: 植物界

目: 豆目

科: 豆科

属: 黄檀属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茎:用于胃痛,腹痛,胸胁痛。根:用于腰痛关节痛。主治:茎用于胸肋痛,胃痛,腹痛。根用于腰腿关节痛,心胸闷痛,脘胁刺痛,外用于跌打出血。

性味归经

辛,温。

用法用量

茎1~3钱,根0.8~1.5钱,水煎服[1] 相关论述 《广西本草选编》:“理气止痛。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 治胃痛,腹痛,胸胁痛:用(藤檀)茎3-9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藤茎圆柱形,可见呈钩状或螺旋状排列的小枝条,折断面木部占大部分。羽状复叶,小叶9-13片或散落,小叶片长圆形,长1-2.5cm,宽8-12mm。先端钝呈截形,微缺,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绿色或枯绿色,下表面具贴伏的柔毛。质脆,气微。

形态特征

藤本。枝纤细,幼枝略被柔毛,小枝有时变钩状或旋扭。羽状复叶长5-8厘米;托叶膜质,披针形,早落;小叶3-6对,较小狭长圆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0-20毫米,宽5-10毫米,先端钝或圆,微缺,基部圆或阔楔形,嫩时两面被伏贴疏柔毛,成长时上面无毛。总状花序远较复叶短,幼时包藏于舟状、覆瓦状排列、早落的苞片内,数个总状花序常再集成腋生短圆锥花序;花梗长1-2毫米,与花萼和小苞片同被褐色短茸毛;基生小苞片卵形,副萼状小苞片披针形,均早落;花萼阔钟状,长约3毫米,萼齿短,阔三角形,除最下1枚先端急尖外,其余的均钝或圆,具缘毛;花冠绿白色,芳香,长约6毫米,各瓣均具长柄,旗瓣椭圆形,基部两侧稍呈截形,具耳,中间渐狭下延而成一瓣柄,翼瓣与龙骨瓣长圆形;雄蕊9,单体,有时10枚,其中1枚对着旗瓣;子房线形,除腹缝略具缘毛外,其余无毛,具短的子房柄,花柱稍长,柱头小。荚果扁平,长圆形或带状,无毛,长3-7厘米,宽8-14毫米,基部收缩为一细果颈,通常有1粒种子,稀2-4粒;种子肾形,极扁平,长约8毫米,宽约5毫米。花期4-5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溪边、疏林下。

参考文献

  1. 藤檀功效与作用”,民福康健康,201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