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虎杖葉
t01ce42a78e50b1430a.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3802220&sid=3993368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虎杖葉

漢語拼音:Hǔ Zhànɡ Yè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祛風濕,解毒
主治:風濕關節疼痛,蛇咬傷

虎杖葉,中藥名。為廖科蓼屬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葉。具有祛風濕,解毒的功效。主治風濕關節疼痛,蛇咬傷。[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虎杖葉

拼音名:Hǔ Zhànɡ Yè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Zucc.[P.reynoutria Makino;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虎杖的葉。

採收和儲藏

春季及夏、秋季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多年生灌木狀草本,高達1m以上。根莖橫臥地下,木質,黃褐色,節明顯。莖直立,叢生,無毛,中空,散生紫紅色斑點。葉互生;葉柄短;托葉鞘膜質,褐色,早落;葉片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2cm,寬5-9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無毛。花單性,雌雄異株,成腋生的圓錐花序;花梗細長,中部有關節,上部有翅;花被5深裂,裂片2輪,外輪3片在果時增大,背部生翅;雄花雄蕊8;雌花花往3,柱頭頭狀。瘦果橢圓形,有3棱,黑褐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谷溪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河北陝西甘肅等地。

化學成分

莖葉含少量羥基蒽醌類化合物,並含枸櫞酸(cit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等。葉中尚含槲皮甙(quercitrin),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瑞諾甙(rey-noutrin),萹蓄甙(avicularin),金絲桃甙(hyperin),芸香甙(rutin)[1,2],以及較多的葉綠醌(plastoquinone)C和B[3],鞣質約17%[4]。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風濕;解熱毒。主風濕關節疼痛;蛇咬傷;漆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浸漬。

各家論述

  • 1.《本草拾遺》:搗敷蛇咬。
  • 2.《本草推陳》:治風濕痛。采其嫩芽,乾燥後煎湯為解熱劑。[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虎杖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虎杖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