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虎門炮台鴉片戰爭時期愛國將領關天培堅持抗擊英寇的地點,林則徐銷煙後和水師提督關天培一道動員民眾籌備防務,加固和新建11處炮台,設置大炮300多門。虎門炮台舊址分布在珠江兩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等地。附近有「義勇之冢」[1]和「節兵義墳」。

目錄

歷史

清代從乾隆以後逐漸衰落,清政府日趨腐敗。西方各國開始覬覦中國。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英國將鴉片大量偷販到中國。清朝內部堅決主張禁煙的大臣林則徐於1839年抵廣州,收繳鴉片兩萬多箱,計2376000多斤,從6月3日到25日在虎門灘上當眾全部銷毀。同時與關天培在東莞[guǎn管]縣虎門要塞積極布防,設置炮台11座,大炮300多門。但腐敗的清政府反將林則徐撤職查辦。1841年1月7日,英國駐華商務監督查理·義律派兵 突然襲擊珠江口大角、 沙角炮台,守將陳連升等英勇犧牲。主張投降的清朝大臣琦善私下向義律求降,答應割讓香港、開放廣州,賠償煙款。道光帝又感到失地賠款,嚴重損害清朝聲威,下令對英宣戰。義律於2月25日率軍艦18艘進攻虎門炮台,關天培身先士卒,率先死戰,多次擊退英軍,但一直等不到救兵。堅持到晚上,終因寡不敵眾,關天培與部眾400餘人全部壯烈犧牲。現虎門炮台上有「義勇之冢」,埋葬的就是當時抗擊英軍戰死的部分士兵。虎門白草山西麓沙角炮台後方還有「節兵義墳」,埋着1月7日陳連升和大部分士兵的遺骸75具。

影響

鴉片戰爭拉開了近代史的序幕。廣東人民在反抗外國侵略、捍衛民族尊嚴的鬥爭中,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1841年虎門失守後,英軍於5月占須廣州城北炮台,大肆姦淫燒殺。廣州北郊三元里村民在韋紹光的率領下,聚集在三元古廟前誓師,聯絡103鄉村民,將英軍誘入牛欄崗。埋伏的村民奮起用大刀長矛、鋤頭鐵耙與英軍作戰,恰逢大雨,英軍火藥受潮、槍炮失靈,加上稻田泥濘難行,英軍被打死200多名,鄉民犧牲20多人。現牛欄崗有「義勇祠」,是1841年為紀念死難鄉人所建,三元古廟已改為三元里抗英鬥爭紀念館[2]

視頻

虎門炮台 相關視頻

虎門炮台講解
虎門尋炮——第一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