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鼬
虎鼬 |
中文学名: 虎鼬 |
虎鼬[1](学名:Vormela peregusna)是鼬科、虎鼬属的动物。虎鼬体躯细长均匀,耳椭圆形,四肢短粗,体背黄白,散布许多褐色或粉棕色斑纹,腹部黑褐色。
虎鼬性机警,凶猛,嗅觉灵敏,视觉较差,能攀树,冬眠,主要捕食荒漠中各种鼠类,一般4月下旬产仔,每胎4-8个,栖息于海拔1000-1300m的荒漠沙丘、石质坚硬的荒原或湿地,分布于亚欧大陆部分地区。
虎鼬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目录
外形特征
虎鼬一般体长约120-400mm,体躯细长均匀,鼻吻部短缩,耳椭圆形,四肢短粗有力,脚底的趾垫和掌垫裸露,前脚爪较后脚爪长而锐利,稍弯曲。 尾长约为体长之半。
虎鼬体背黄白,散布许多褐色或粉棕色斑纹,体后部斑纹繁密,而且颜色较深。头部自吻部到两耳间黑褐色,横过颜面部经眼上沿颊至耳下到喉部,有一条宽的白纹几成环状,但不相连。上、下唇和前额部白色;耳上生有略长的白毛,耳基部杂有少量的褐色针毛。颈背和肩部淡黄色,喉、胸、腹及四肢为黑褐色,其余均为棕白色相互混杂;尾毛蓬松;毛基的2/3棕色,毛尖端1/3处白色,使棕色的尾毛外圈显出一圈浮色。尾尖浅黑褐色。夏毛较冬毛粗硬,斑点色泽稍淡。
虎鼬头骨颅形较扁宽,骨质坚厚,颅顶各骨间愈合紧密。鼻骨短缩,眶后突粗实,额部稍高,但颅顶处较平,乳突向侧面扩展,上枕骨两侧较隆起,故使枕骨部位近似方形,成体的矢状嵴显著。腭骨向后延伸,其末端钩状突与听泡前内角相连。听泡小,近似三角形,听道管较短。下颔骨的喙状突较短,末端不尖,略成帆形。
虎鼬上颌门齿呈直线排列整齐,外侧一对门齿显著较中间两枚粗大。上颌犬齿长而锐利,齿轴内缘略向内收缩;上臼齿及臼齿间排列紧密,第四上前臼齿发展成裂齿,沿中间齿峰的齿冠内缘有一小齿尖,前内缘有一圆而大的内叶,上臼齿横列,内叶较外叶长。下裂齿不甚友达。齿式=34[2]。
生活习性
虎鼬性机警,凶猛,嗅觉灵敏,视觉较差,能攀树。春夏季节,喜晨昏和夜间活动。阴雨和下雪天较少出洞。平时单独活动,即使成对外出,也多见分散在附近活动。能两只后脚直立坐地吃食。夏季结群活动,行走时,由于在沙垅上前后紧密相跟,结成一字队,弓腰弯背迅速前进。
虎鼬遇到追捕和威胁,能够迅速地钻进附近鼠洞或隐蔽处,不及躲避时,即刻掉转身体方向,脊背高高隆起,尾巴向前立,周身的毛峰竖立,使整个体躯轮廓骤然变大,加之该兽咆哮声短而急,显出一副十分凶残的样子,此时,它常主动向人袭击或寻机逃走。其臭腺能散发奇特的骚臭味。
虎鼬洞穴结构比较简单,通常1-3个洞口,洞口处显得圆而光洁,直径大约10cm左右,洞深1-5m,甚至更长,洞内的深浅视洞口沙土堆的大小而异。洞里多有分支拐道和贮藏食物的“粮仓”。尤其檩条或沙蒿的根下,是虎鼬最喜巢居的地方。平时,常侵占鼠洞或其它兽洞。
虎鼬食物比较简纯,主要捕食荒漠中各种鼠类以及荒漠上的蜥蜴和小鸟。尤喜夜间捕食跳鼠和黄鼠,捕食中,采用掘洞捕食的方法,能在一夜间,掘洞达数十个之多,新掘的洞深多见30-40cm左右。栖居在居民点附近的虎鼬,偶而潜入室内或仓库里盗食肉食,或捕食户内家鼠。冬前,虎鼬在夜间频繁地捕跳鼠和黄鼠,将其库存在洞内以备过冬[3]。
栖身环境
虎鼬为典型的荒漠、半荒漠草原动物,栖息于海拔1000-1300m的荒漠沙丘、石质坚硬的荒原或湿地[4]。
繁殖方式
虎鼬开春前后发情,孕期两月左右,一般4月下旬产仔,每胎4-8个,新生幼仔的斑纹显著,体长约12cm左右,哺乳期一月左右,38-40天后睁开眼睛,幼兽跟随母兽外出捕食,61-68天后即可离开母兽独立生活[5]。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分布于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保加利亚、中国、格鲁吉亚、希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哈萨克斯坦、黎巴嫩、马其顿、蒙古、黑山、巴基斯坦、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
亚种分化
序号 | 中文名称 | 学名 | 命名人及年代 |
1 | 虎鼬中亚亚种 | Vormela peregusna koshewnikowi | Satunin,1910 |
2 | 虎鼬蒙新亚种 | Vormela peregusna negans | Miller,1910 |
3 | 虎鼬哈萨克亚种 | Vormela peregusna pallidior | Stroganov,1948 |
4 | 虎鼬指名亚种 | Vormela peregusna peregusna | Güldenstadt,1770 |
5 | 虎鼬叙利亚亚种 | Vormela peregusna syriaca | Pocock,1936 |
种群现状
种群分布不零散。该种分布局限于很小的范围,特别是在俄罗斯很罕见。由于欧洲部分地区虎鼬栖息地的减少,导致其种群数量呈现大幅下降。该种数量总体也呈下降趋势。 [4] 在中国,虽然分布区广阔,但是虎鼬种群密度低,历来数量十分稀少。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7]。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视频
虎鼬身体特别强壮,并且是非常出色的猎手,还会抓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