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馬 岑參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馬
圖片來自搜狐網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馬是一首五言律詩。詩的前兩聯寫景,巧妙把環境與送別自然聯繫起來,意境頗為別致;頸聯轉寫此行意義,表明詩人心系邊塞;尾聯點明「市馬」,並聯想到「燕昭市駿」,隱含無人賞拔之義。

目錄

原文

岑參〔唐代〕

關樹晚蒼蒼,長安近夕陽。

迴風醒別酒,細雨濕行裝

習戰邊塵黑,防秋塞草黃。

知君市駿馬,不是學燕王

譯文

遠望潼關樹木蒼蒼茫茫,京城長安就在夕陽近旁。

陣陣旋風吹醒餞別之酒,微微細雨打濕朋友行裝。

練兵備戰邊地煙塵正濃,買馬防秋塞上秋草已黃。

我知朋友此行去買駿馬,不是為了學那古時燕王。

創作背景

  乾元二年(759)五月,岑參任為虢州長史。同年,岑參送別一何姓縣丞進京買馬,聯想到燕昭市駿,有感而作此詩。

賞析

  這首詩是送別之作,寫的是送同僚入京買馬這樣一個比較特殊的題材。

  詩的前兩句照應題目,「入京」二字寫京城長安一帶景色。「晚」和「夕陽」點出送別時間,而「關樹」、「長安」為何遠所去之處,暗示「入京」,同時勾劃出蒼茫遠景。詩的三、四兩句寫近景。陣陣迴風,濛濛細雨,伴着送別酒席,打濕旅人行裝,從而把環境與送別自然聯繫起來,意境頗為別致,而「送」字自在其中。

  詩的五、六兩句轉寫此行意義。「邊塵黑」點明戰爭未息,「塞草黃」點明時已深秋。經這裡點明「秋」字,上文的「關樹」、「迴風」、「細雨」等等景物便都覺得真切。這兩句言及邊地戰爭,可見詩人身在虢州,心系邊塞。詩的結尾兩句承「習戰」、「防秋」,點明「市馬」。「市馬」本為「習戰」,詩人卻由此想到「燕昭市駿」的色而且用「不是學燕王」來說何遠此行性質,似乎包含棄置州縣,不被看重的嘆息。

  詩的首聯寫「關樹晚蒼蒼,長安近夕陽」,是惜「入京」而寫自己「唯有鄉園處,依依望不迷」(《早秋與諸子登虢州西亭觀眺》)的情態;詩的尾聯出「市駿馬」而聯想到「學燕王」,也包含着「丹心亦未休」(《題虢州西樓》)卻又無人賞拔的含義。這正是本詩表現上的一個特點。此外,詩中還表達了對邊事的關切。這些都可以反映詩人任職虢州期間思想和生活的一個側面。

簡析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馬》是一首五言律詩。詩的前兩聯寫景,巧妙把環境與送別自然聯繫起來,意境頗為別致;頸聯轉寫此行意義,表明詩人心系邊塞;尾聯點明「市馬」,並聯想到「燕昭市駿」,隱含無人賞拔之義。此詩實是借送別寫心中之事,表達了詩人對邊事的關切,反映出其任職虢州期間思想和生活的一個側面。

岑參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士及第,守選三年後獲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市)刺史,故世稱「岑嘉州」。約大曆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於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文學創作方面,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