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母樹
蚊母樹 蚊母樹屬金縷梅科植物原產我國廣東、福建、浙江、台灣等省,多生於海拔100~300m之丘陵地帶;日本亦有分布。長江流域城市園林中常有栽培。 嫩枝有鱗垢,葉革質,橢圓形,長約5厘米,先端鈍,側脈不明顯,無毛,全緣。華東各地有栽培;海南尖峰嶺保護區的植株,高達16米,葉厚革質,第一對側脈強勁,有點像三出脈。山東地區栽培的見有4種:蚊母樹、中華蚊母樹和小葉蚊母樹。其中蚊母樹最為常見。[1]
目錄
形態特徵
蚊母樹常綠灌木或中喬木,嫩枝有鱗垢,老枝禿淨,干後暗褐色;芽體裸露無鱗狀苞片,被鱗垢。蚊母樹葉革質,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3-7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鈍或略尖,基部闊楔形,上面深綠色,發亮,下面初時有鱗垢,以後變禿淨,側脈5-6對,在上面不明顯,在下面稍突起,網脈在上下兩面均不明顯,邊緣無鋸齒;葉柄長5-10毫米,略有鱗垢。蚊母樹托葉細小,早落。蚊母樹總狀花序長約2厘米,花序軸無毛,總苞2-3片,卵形,有鱗垢;苞片披針形,長3毫米,花雌雄同在一個花序上,雌花位於花序的頂端;萼筒短,萼齒大小不相等,被鱗垢;雄蕊5-6個,花絲長約2毫米,花葯長3.5毫米,紅色;子房有星狀絨毛,花柱長6-7毫米。蚊母樹蒴果卵圓形,長1-1.3厘米,先端尖,外面有褐色星狀絨毛,上半部兩片裂開,每片2淺裂,不具宿存萼筒,果梗短,長不及2毫米。種子卵圓形,長4-5毫米,深褐色、發亮,種臍白色。[2]
生長環境
蚊母樹多生於亞熱帶常綠林中,多生於海拔100~300m之丘陵地帶,喜光,稍耐蔭蚊母樹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中性土壤均能適應,而以排水良好而肥沃、濕潤土壤為最好。萌芽、發枝力強,耐修剪。對煙塵及多種有毒氣體抗性很強,能適應城市環境。[3]
栽培技術
蚊母樹可用播種和扦插法繁殖。播種在9月採收果實,日曬脫粒,淨種後干藏至翌年2-3月播種,發芽率70-80%。扦插在3月用硬枝踵狀插,也可在梅雨季用嫩枝踵狀插。移植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或2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需帶土球。栽後適當疏去枝葉,可保證成活。蚊母樹一般病蟲害較少,但若種在潮濕陰暗和不透風處,易遭介殼蟲危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