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
蚯蚓(無脊椎動物)又名地龍,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陸棲無脊椎動物。
蚯蚓(earthworm)是環節動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餘種,我國亦有200多種。全國廣泛分布的有環毛蚓、愛勝蚓、異唇蚓、杜拉蚓等品種。
蚯蚓營養豐富,繁殖迅速,食性雜,人工養殖產量高。經濟效益好。蚯蚓可作為珍貴藥物治療多種疾病,還可以用作高蛋白食品和飼料。蚯蚓挖穴鬆土、分解有機物,為土壤微生物生長繁殖創造良好條件,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在物質循環、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着特殊作用目前許多國家利用蚯蚓來處理生活垃圾、有機廢物和淨化污水。
蚯蚓通過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糞)、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動對土壤過程的物質循環和能量傳遞作貢獻,是對多個決定土壤肥力的過程產生重要影響的土壤無脊椎動物類群(主要是蚯蚓、蟎和螞蟻)之一,被稱為「生態系統工程師」。
目錄
基本簡介
蚯蚓是對環節動物門寡毛綱類動物的通稱。在科學分類中,它們屬於單向蚓目。身體兩側對稱,具有分節現象;沒有骨骼,在體表覆蓋一層具有色素的薄角質層。除了身體前兩節之外,其餘各節均具有剛毛。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生殖時藉由環帶產生卵繭,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00多種,1837年被生物學家達爾文稱之為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蚯蚓在中藥里叫地龍(開邊地龍、廣地龍),《本草綱目》稱之為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預防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作用。
體長約100mm,體重約0.5克。生活在潮濕、疏鬆和肥沃的土壤中,身體呈圓筒形,約由100多個體節組成。前段稍尖,後端稍圓,在前端有一個分解不明顯的環帶。腹面顏色較淺,大多數體節中間有剛毛,在蚯蚓爬行時起固定支撐作用。在11節體節後,各節背部背線處有背孔,有利於呼吸,保持身體濕潤。
蚯蚓是通過肌肉收縮向前移動的,具有避強光,趨弱光的特點,亦稱釣魚蟲(angleworm)。陸正蚓(Lumbricusterrestris)JohnMarkham是無脊椎動物,環節動物門(Annelida)寡毛綱(Oligochaeta)陸生動物,1,800餘種,尤指正蚓屬(Lumbricus)的種。在美國有17個本地種及13個從歐洲引進的種,其中陸正蚓(L.terrestris)最為常見。蚯蚓幾乎見於世界各地所有濕度合適並含足夠有機物質的土壤。一種澳大利亞蚯蚓可長達3.3公尺(約11呎)。陸正蚓長約25公分(10吋),淺紅褐色,之所以帶淺紅色,是因為血中含血紅素。某些蚯蚓(如原產英國的淺黃綠並唇蚓〔Allolobophorachlorotica〕)為綠色。
蚯蚓的軀體分為多數體節(陸正蚓多達150節)。某些內臟器官(如排泄器官)見於每一體節。第32∼37節稍粗,無節間溝,色稍淺,在生殖季節能分泌黏稠物質,形成蚓繭,包裹排出的卵。蚯蚓軀體前後兩端漸細,尾端稍鈍。蚯蚓無視覺及聽覺器官,但能感受光線及震動。以土壤中腐爛的生物體為食,進食同時吞下大量土壤、沙及微小的石屑。據估計,蚯蚓每日的進食量及排遺量與其體重相等。
蚯蚓為雌雄同體,但需行異體受精。交配時兩條蚯蚓互抱,並分泌黏液使雙方的腹面黏住,各排出精子輸入對方受精囊內。交配後兩個個體分開,形成蚓繭,蚯蚓自蚓繭向後退出,繭前移至第14體節時成熟的卵落入,經過第9∼10體節時,受精囊內來自對方的精子逸出,使蚓繭中的卵受精。交配後24小時,蚓繭從蚯蚓的頭端脫出,留在土壤中。通常於2∼4周後形似成體後微小的幼體自蚓繭鑽出。60∼90天後性成熟,約一年後發育完成。
蚯蚓一般留在土壤表層,但於氣候乾旱時或冬季可鑽入2公尺(7呎)深處。有一個亞洲種於暴雨後能爬樹以防淹溺。蚯蚓為多種鳥獸的食物,又間接為人類提供食物,疏鬆土壤利於通氣和排水,將有機物質拖入所挖洞穴使加速分解,從而增加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蚯蚓又可作為魚餌,故俗稱釣魚蟲。
蚯蚓為常見的一種陸生環節動物,生活在土壤中,晝伏夜出,以腐敗有機物為食,連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攝食植物的莖葉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鬆、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進農業增產。世界的蚯蚓約有2500多種,中國已記錄229種。環毛屬(Pheretima),廣種類多,中國有2000多種。
生活習性
蚯蚓是變溫動物,體溫隨着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蚯蚓對環境的依賴一般比恆溫動物更為顯著,環境溫度不僅影響蚯蚓的體溫和活動,還影響蚯蚓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及繁殖等,而且溫度也對其他生活條件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間接影響蚯蚓。因此,溫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條件之一。
一般來說,蚯蚓的活動溫度在5—30℃範圍內,0—5℃進入休眠狀態,0℃以下死亡,最適宜的溫度為20—27℃左右,此時能較好地生長發育和繁殖。28—30℃時,能維持一定的生長;32℃以上時生長停止;10℃以下時活動遲鈍;40℃以上時死亡,蚓繭孵化最適18—27℃。可見蚯蚓的最高致死溫度低於其他無脊椎動物。養殖場最好在室內,在南方地區,夏天通風保濕,冬天只要關窗保溫就能全年正常生產(這裡的溫度指基料的溫度,因為空氣的溫度與基料的溫度是不一樣的,比如:當空氣溫度0℃時,基料溫度有12℃左右;當空氣溫度為38℃時,基料溫度卻只有28℃左右,這是因為糞料含有極高的水分)。
[1][2]
營養成分
據測定,蚯蚓的蛋白質含量約占乾重的53.5%~65.1%,脂肪含量約為4.4%~17.38%,碳水化合物約為11%~17.4%,灰分7.8%~23%。蚯蚓體內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約占鮮體重的0.04%~0.073%),以及鈣和磷(約占鮮體重的0.124%~0.188%)等礦物質元素。蚯蚓體內含有地龍素、地龍解毒素、黃嘌呤、抗組織胺和維生素B等多種藥用成分。同時,蚯蚓也是某些寄生蟲如線蟲和絛蟲的中間宿主,如環細線蟲和長刺後圓線蟲等。
蚯蚓的營養豐富蚯蚓蚓體含有豐富的營養,蚓乾的營養價值高於牛肉,人可食用。
蚓糞是優質的農家肥料和飼料添加劑蚓糞中的腐植質、氮、磷、鉀和碳素比一般農家肥4-5倍,是優質的農家肥料,蚓糞還可以代替部分能量飼料,用於餵養經濟動物。
養殖蚯蚓一舉多得 蚯蚓繁殖迅速,春秋兩季更是旺季,一般每60天繁殖一代,在一年內蚯蚓可增加一千多倍,養殖一畝蚯蚓所產生的蛋白質含量相當於種植10畝大豆。蚯蚓用於處理城市垃圾可一舉多得,飼養一畝地蚯蚓,一年可處理500多噸廢物,可得到300多噸蚓糞和一萬多斤蚓體,價值人民幣3萬元。
藥用價值
蚯蚓體內含地龍素、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自古即入藥。
參環毛蚓、通俗環毛蚓、威廉環毛蚓或櫛盲環毛蚓的乾燥體稱為地龍,是一味中藥。
【性味與歸經】咸,寒。歸肝、脾、膀胱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水腫尿少。
【用法與用量】5-10g。
[3][4]
現代研究
主要成分
蚯蚓的成分比較複雜.各種蚯蚓均含蚯蚓解熱鹼(Lumbrifebrine)、蚯蚓素(Lumbritin)、蚯蚓毒素(Terrestro-lumbrolysin).廣地龍含6-羥基嘌呤(Hypoxanthine)、琥珀酸(Succinic acid)及L(+)穀氨酸等.蚯蚓亦含黃嘌呤(Xanthine)、腺嘌呤(Adenine)、鳥嘌呤(Guanine)、膽鹼(Choline)、胍(Guanidine).尚含多種氨基酸,如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賴氨酸等。
蚯蚓(Lumbricus spencer)的脂類部分中含硬脂酸、棕櫚酸、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磷脂、膽甾醇等。
蚯蚓(Lumbricus terrestris)的黃細胞組織(Chlorogogen tissue)中含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及色素;所含鹼性氨基酸有組氨酸、精氨酸、賴氨酸;其黃色素可能是核黃素(Riboflavine)或其相似物質。
研究表明
地龍提取液在體外有很好的抗凝作用,能使血液的凝血時間,凝血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均顯著延長,並呈明顯量效關係;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栓形成.其抗凝機制是,其對凝血酶-纖維蛋白原反應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地龍尚有促纖溶作用, 能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
100%廣地龍煎劑對甲型鏈球菌有微弱的抑菌作用;86%的蚯蚓乙醇及石油醚提取物對人型結核桿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地龍提取液對毛霉和酵母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體外抗陰道毛滴蟲試驗表明:蚯蚓提取物對陰道毛滴蟲有較強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其濃度在0.2%及其以上時效果與滅滴靈相同,但滅滴靈副作用較多, 不易被患者所接受。
地龍的水浸、乙醇或丙醇提取物的水溶成分對兔角膜有麻痹作用。地龍中所含的蚯蚓素, 對犬、豬、牛、貓、兔的紅細胞有溶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