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龍珠的栽培
栽培方法
蛇龍珠為我國通過篩選育成的釀造葡萄品種,適應性強,
抗逆性強,着色良好,成熟一致,品種內致性明顯較強,
是當前華東地區主要推廣的優良釀造品種之一。
適宜在稍為乾旱的沙壤地栽培。適於籬架整形,
中、長梢修剪。為提高果實品質,保證釀酒質量,植株進入豐產期後要適當控制負載量和氮肥的施用量。
引進歷史
釀酒葡萄
葡萄品種分為鮮食葡萄品種和釀酒葡萄品種,
通常見到的葡萄均為鮮食葡萄。釀酒葡萄為(Ampelidecese)科,
所有釀酒葡萄品種均屬於(Ampelidecese)的10個科屬中的(Vitis)科屬,
其中又以(Vitis Vinifera)種最為重要,因為全球的葡萄酒有99.99%均是使用(Vitis Vinifera)的葡萄品種釀造。
(Vitis Vinifera)是目前歐洲用來製造上好葡萄酒的品種。全世界有超過8000種可以釀酒的葡萄品種,
但可以釀製上好葡萄酒的葡萄品種只有50種左右,大約可以分為白葡萄和紅葡萄兩種。白葡萄,
顏色有青綠色、黃色等。主要用來釀製氣泡酒及白葡萄酒。紅葡萄,
顏色有黑、藍、紫紅、深紅色,有果肉是深色的,也有果肉和白葡萄一樣是無色的,
所以白肉的紅葡萄去皮榨汁之後可釀造白酒,例如(Pinot Noir)可用來釀造香檳及白酒。
蛇龍珠(拉丁學名:Cabernet Gernischet)屬於解百納品系。歐亞種。
原產法國,為法國的古老品種之一。與赤霞珠、品麗珠是姊妹品種。
1892年引入中國。現在山東煙臺地區有較多栽培。
蛇龍珠為我國通過篩選育成的釀造葡萄品種,
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着色良好,成熟一致,品種內致性明顯較強。[1]
簡介
蛇龍珠,釀造紅葡萄酒品種。原產法國,歐亞種,
我國於1892年從西歐引入山東煙臺。目前山東煙臺、青島和河北昌黎等地栽培較多。
果穗中,圓錐形,果粒着生中,粒中,圓形,紫黑色。
汁多,味酸甜,具「解百納」香型。所釀之果寶石紅色,
酒體豐滿,柔和爽口,酒質稍粗糙。該品種適應性較強,
進入結果期較晚。產量較高,是釀造高級紅葡萄酒的良種。
也可作為重點發展品種之一。在華北、渤海灣及適當地區可大量發展。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山東煙臺,占了全國總產量的70%。在東北南部、華北、西北地區也有少量栽培。
來源
關於我國蛇龍珠的來歷,有兩種比較認可的觀點。
一種觀點是在19世紀晚期的葡萄根瘤蚜疫情摧毀了歐洲大部分的葡萄園,
特別是法國的葡萄園。其中在歐洲的葡萄園中消失的一個品種就是蛇龍珠,
也就是今天的品麗珠祖先。不過,該品種在中國得以延續。
1892年,張裕釀酒廠(又名為張裕葡萄釀酒有限公司)將該品種引入到中國山東地區,
同時更名為蛇龍珠(無論是有意或無意的拼寫錯誤),
並保持葡萄的香氣和口味。另一種觀點是蛇龍珠是我國山東從國外引種時,
在品麗珠等品種混合群體中經過選育而成的一個釀酒葡萄品種,
國外本無此品種,並非以往所傳由國外直接引入。
該觀點由我國葡萄專家羅國光教授考證提出,
並指出需要深入研究證明。該品種在山東膠東栽培較多,
東北南部、華北、西北等地區也有栽培。
由於該品種耐乾旱,喜歡沙壤土質,因此在寧夏賀蘭山東麓和甘肅河西走廊種植表現較好。
形態特徵
植物學性狀:嫩梢綠色,新梢絨毛較多,幼葉黃綠色,
葉面有光澤葉背絨毛密。成齡葉片中大,近圓形,
葉片深綠色,葉緣部分輕微下卷,深5裂,鋸齒銳,
葉面呈明顯皺紋狀,常具深紫紅色斑紋,葉背面有絨毛,葉柄窪長橢圓形。兩性花。
果實性狀:果穗中等大小,圓錐形或圓柱形,
有歧肩,平均果穗重195克,果粒着生緊密。果粒圓形,
果皮紫黑色,着色整齊,果皮厚,平均單粒重2.0克,
果肉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含酸量0.46%,出汁率7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