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蛋白質複合體

         
 蛋白質複合體

 

 

 

無論是內吞作用還是外排作用,一旦轉運囊泡識別靶膜並停泊在那裡之後,下一步即涉及到膜的融合過程,以卸掉膜泡內含物。正常情況下,細胞膜不能自發地融合,只有除去親水膜表面的水分子使膜之間的距離近至1.5nm,才有可能發生膜融合,顯然這是一種在能量上高度不利的過程,因此推測在細胞的內吞或外排過程中有某種膜融合蛋白(fusionprotein)參與催化,以克服質膜融合過程中的能量障礙。

目錄

簡介

現在已鑑定多種胞質蛋白對膜泡融合是需要的,但仍不了解它們如何發揮作用。有兩種融合蛋白參與介導膜泡的融合過程較清楚:一種是N-乙基順丁烯二酰亞胺-敏感融合蛋白(N-ethylmaleimide- sensitivefusionprotein,NSF),是一種ATP酶;另一種是可溶性NSF連接蛋白SNAPs。在囊泡停泊位點,SNAPs識別並結合囊泡膜上的受體v-SNARE和靶膜上受體t-SNARE,啟動融合複合物(fusioncomplex)的組裝,膜融合複合物催化囊泡與靶膜的融合.

轉化

某些病毒囊膜蛋白在較低pH值時,具有催化膜融合的功能。病毒通過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進入被其感染的細胞,被運送到胞內體,在胞內體酸性條件激活下,病毒囊膜融合蛋白催化病毒與胞內體膜融合,使病毒核酸進入胞質並進行複製。人們已克隆出多種具有融合作用的病毒融合蛋白的基因,並進一步證明用這類基因轉染的真核細胞表面存在表達的病毒囊膜融合蛋白。當降低細胞培養液的pH值時,被轉染的細胞很快融合形成巨大的多核細胞。近來,哺乳動物細胞的融合蛋白也已被鑑定,與病毒融合蛋白相似,在受精過程中,被認為具有催化精子和卵細胞質膜融合的作用

膜蛋白

生物膜所含的蛋白叫膜蛋白,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擔者。根據蛋白分離的難易及在膜中分布的位置,膜蛋白基本可分為兩大類:外在膜蛋白和內在膜蛋白。外在膜蛋白約占膜蛋白的20%~30%,分布在膜的內外表面,主要在內表面,為水溶性蛋白,它通過離子鍵、;氫鍵與膜脂分子的極性頭部相結合,或通過與內在蛋白的相互作用,間接與膜結合;內在蛋白約占膜蛋白的70%~80%,是雙親媒性分子,可不同程度的嵌入脂雙層分子中。有的貫穿整個脂雙層,兩端暴露於膜的內外表面,這種類型的膜蛋白又稱跨膜蛋白。內在膜蛋白露出膜外的部分含較多的極性氨基酸,屬親水性,與磷脂分子的親水頭部鄰近;嵌入脂雙層內部的膜蛋白由一些非極性的氨基酸組成,與脂質分子的疏水尾部相互結合,因此與膜結合非常緊密[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