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蜜桶花
t014e46fd371995bc7e.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073237&sid=113563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蜜桶花

漢語拼音:Mì Tǒnɡ Huā
別名:貓花、蜂糖花、蜂糖罐、野連翹、葉上花、蜂蜜果、鐵林杆
性味:味微苦,性涼
功能:祛風利濕,清熱解毒
主治:風濕筋骨痛,浮腫,瀉痢,黃疸,癆傷吐血,骨髓炎,骨膜炎,瘡癤

蜜桶花,中藥名。為玄參科植物來江藤BrandisiahanceiHook.f.的全株。具有祛風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風濕筋骨痛,浮腫,瀉痢,黃疸,癆傷吐血,骨髓炎,骨膜炎,瘡癤。[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蜜桶花

拼音名:Mì Tǒnɡ Huā

別名:貓花、蜂糖花、蜂糖罐、野連翹、葉上花、蜂蜜果、鐵林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andisia hancei Hook. F.

來源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來江藤的全株。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採收,切段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

來江藤,灌木,高2-3m。全株密被銹黃色星狀絨毛,枝及葉上面逐漸變無毛。葉柄短,長約5mm,有銹色絨毛;葉片革質,長卵形,長3-10cm,寬3.5cm,先端銳尖頭,基部近心形,全緣。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cm,中上部有1對披針形小苞片,均有毛;花萼寬鍾狀,內密生絹毛,具10脈,長、寬均約1cm,萼齒寬卵狀三角形,先端凸突或短銳尖;花冠橙紅色,外被星狀絨毛,長約2cm,上唇寬大,2裂,裂片三角形,下唇較短,3裂,裂片舌狀;雄蕊與上唇等長;子房卵圓形,與花柱均被星毛。蒴果卵圓形,略扁平,有短喙,具星狀毛。花期11月至翌年2月,果期3-4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2 600m的林中及林緣。分布於中南及西南。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南西南

化學成分

全草含洋丁香酚甙( acteoside), 2′-乙酰基洋丁香酚甙(2′-acetylacteoside),金石蠶甙(poliumoside),甘露醇(mannitol),衛矛醇(dulcitol)。

藥理作用

從來江藤全草分離得一種苯丙素甙類成分洋丁香酚甙,具有昆蟲拒食作用,抗病毒、抗菌作用,神經興奮作用和降脂作用,並對性功能障礙和健忘症等有治療作用。

性味

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祛風利濕;清熱解毒。主風濕筋骨痛;浮腫;瀉痢;黃疸;癆傷吐血;骨髓炎;骨膜炎;瘡癤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0g;或泡酒。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水洗。[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蜜桶花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蜜桶花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