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雨後春容清更麗(蘇軾)
《蝶戀花·雨後春容清更麗》 |
作品名稱:《蝶戀花·雨後春容清更麗》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蘇軾 |
《蝶戀花·雨後春容清更麗》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描寫北固山雨後清麗的景色,表現出作者客游在外難以排遣的幽怨,下片描寫了作者有家難回,於是借酒消愁卻又難以解憂的愁懷,表現了作者身在異鄉的濃郁孤寂和對故鄉的深切懷念。這首詞通過對比、反襯等藝術手法,層層遞進的寫出了作者強烈的思鄉之情。全詞語意沉痛,風格深沉凝重,情意纏綿,富有藝術感染力。
目錄
原文=
“ | 蝶戀花·雨後春容清更麗[1] 雨後春容清更麗。 只有離人, 幽恨終難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 碧瓊梳擁青螺髻。 一紙鄉書來萬里。 問我何年, 真箇成歸計。 回首送春拚一醉。 東風吹破千行淚。 |
” |
— 《蝶戀花·雨後春容清更麗》,《全宋詞》 |
譯文
雨後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麗。只有那遠離故鄉的人,深沉的愁恨總洗不去。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蒼翠的山峰,好象是美人的髮髻。
萬里外的家鄉來了一封信,問我哪年真的能回去?我只有回頭拚命喝酒,送春歸去,春風倒還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淚涕。[2]
作品賞析
蘇軾是聖於情者,讀其詞會感到他所愛者極多。即以異鄉異土來說,凡有井水飲處,他都能發現它們的山水之美、出產之美、人物之美,所以人們常常引用他的「日啖荔支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支》)、「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來說明他對生活的熱愛之忱,這當然是有見地的。不過人們往往又因此而忽略了他對故鄉的愛,似乎他志在四方,已經樂不思蜀了。事實並非如此。他的故鄉之情和李白一樣,濃如美酒,真醇之極。此篇就有這種特點。
上片開篇,詞人先寫經過春雨洗滌浸潤過的眼前景物,一切山水都是煥然一新的,「雨後春容清更麗,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春雨過後的千百種景物都顯得如此清新,清新得給人美的享受,然而在這一片爛漫的春光里,唯有我這個遊子的離恨憂鬱無法被洗去。一個「洗」字,用得妙,春雨是美好的,能經過春雨洗禮也是一件樂事,然而雨只能拂去事物表面的塵土凡垢,那難以釋懷的思鄉之情卻是深深地埋在心裡,是春雨無法觸及的。這場好雨可以滋潤青苗綠籬,但卻滋潤不了詞人惆悵的心底,這種在美好事物面前產生的強烈的對比,一個「洗」字,道出千種萬種的辛酸與無奈。
此時的詞人,又放眼向遠方望去:「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遠遠看去,一條江水環北固山潺潺流過,那層層疊疊的青山如同少女頭頂上青螺形狀的髮髻,而那蜿蜒的江水就像是碧玉做成的梳子一般,依偎在北固山的旁邊。古人喜歡以物喻人,用美好的事物形容美好的女子或男子,同樣,蘇軾此處的描寫更形象生動地把北固山美麗的景色如畫卷般展示給讀者。這樣的山水雖美,但是終究不是故鄉的景色,這麼美的景色不屬於我,又給詞人的離愁添上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這時詞轉下片,看到這美景,本來思歸之心就已經很難耐了,此時又偏偏收到了鄉書,「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箇成歸計。」詞人說:終於還是收到了故鄉的家書,家中親人掛念,問我什麼時候才能成一個計劃準備回家呢?家人盼着我回家,我又何嘗不想還鄉?但這個歸期,我又去問誰呢?想到這裡,漂泊的日子仍然遙遙無期,詞人也無奈,最後逼出了末句:「揮手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干行淚。」讀到此處,讀者的情緒也被激發到高潮。心裡的離愁和無可奈何,使詞人實在目不忍視眼前的美麗春色了,只能驀然回首,真是想大醉一場就讓春天這樣過去,不要再讓詞人的心更難受了。
人人盼春而詞人在此卻要「送春」,箇中滋味,實在是催人淚下;而詞人的心是多情的,是容易被感動的,這麼憂傷的情,不妨轉過頭迎着風,讓溫暖的東風來吹散詞人臉上的淚痕。這裡的「吹」和開頭的「洗」又構成一組呼應,詞人想讓美好的春雨洗掉自己的憂愁不得,到最後就是想讓東風吹去臉上的淚痕也不得,太難過,太悲涼,眼淚一行一行不住地流下,千行的思鄉淚,就是東風也吹不干,只能把它們吹亂吹「破」。情之至,問之至,百轉千回的惆悵,盡在兩片詞中,兩個字里。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3]
參考資料
- ↑ 《蝶戀花·雨後春容清更麗》_蘇軾的詩詞, 品略網,2019-03-24
- ↑ 雨後春容清更麗。, 古詩文網,
- ↑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 蘇軾), 學習網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