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
蟒,本義是巨蛇。
一、單一物種。蟒蛇(Python molurus),又稱琴蛇、蚺、梅花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較原始的蛇類。體長3~7米,重數十公斤。頭小,吻端扁平,通身被覆小鱗片,腹鱗窄,尾短。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雲南南部、福建、海南、香港、四川等地。屬於世界瀕危動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二、廣義物種。所有可稱之"蟒"的物種。 形態特徵 蟒蛇為中國產最大的蛇,體長3~7米,重數十公斤。頭小,吻端扁平,通身被覆小鱗片,腹鱗窄,尾短,肛孔兩側有爪狀的角質物,為後肢痕跡,雄性更顯著。頭背有對稱的大鱗片,吻鱗及前兩枚上唇鱗具唇窩,尾下鱗大部為雙行。體背及體側有雲豹狀的大斑紋,頭背黑色,頂部有一條黃褐色斑,眼後下方有大黑斑,喉下黃白色。體鱗光滑,在頸部約56~64行,體中部64~71行,肛前40~44行,腹鱗250~262枚,尾下鱗126~140枚。
蟒蛇的主要特徵是體形粗大而長,是世界上最大的較原始的蛇類,具有腰帶和後肢的痕跡。在雄蛇的肛門附近具有後肢退化的明顯角質距,但雌蛇較為退化,很容易被忽略。另外,它有成對發達的肺,較高等的蛇類卻只有1個或1個退化肺。蟒蛇的體表花紋非常美麗,對稱排列成雲豹狀的大片花斑,斑邊周圍有黑色或白色斑點。體鱗光滑,背面呈淺黃、灰褐或棕褐色,體後部的斑塊很不規則。蟒蛇頭小呈黑色,眼背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黃白色,腹鱗無明顯分化。尾短而粗,具有很強的纏繞性和攻擊性。
摺疊編輯本段食物習性 蟒蛇食性常以小麂、小野豬、兔、松鼠和家禽等為食;胃口大,一次可吞食與體重相等重或超過體重的動物。 消化力強,除獵獲物的獸毛外,皆可消化,但飽食後可數月不食。
蟒具有纏繞性,常用體後攀纏在樹杆上,也善於游泳。喜熱怕冷,最適宜溫度25~35℃,20℃時少活動,15℃時開始麻木狀態,如氣溫繼續下降到5~6℃即死亡;在強烈的陽光下曝曬過久亦死亡。 蟒取食在25℃以上,冬眠期4~5個月,春季出蟄後,日出後開始活動。 夏季高溫進常躲陰涼處,於夜間活動捕食。以突然襲擊咬住獵獲物,用身體緊緊纏住,使獵物體內心臟壓迫停止心跳、血液不能流動而死亡(蟒纏繞獵物是因為使獵物血液停止流動而死亡,它有這樣的能力,而不是普遍認為的窒息而死)。
摺疊編輯本段繁殖條件 人工養殖條件下蟒蛇的繁殖習性與野外相似,雌蟒每次產卵為15~42枚,多數是42枚。可將性成熟個體,產出前的卵分為三期:第一期卵,直徑10毫米以下,卵數30~100枚以上,白色圓形;第二期卵,卵徑15~57毫米,卵呈圓形,黃色或淡紅色,卵數6~26枚,待次年成熟產出;第三期卵,當年可產出,卵長徑57~94毫米,短徑37~62毫米,重54~101克,已進入輸卵管,呈乳白色橢圓形。卵產出時胚胎已是器官形成期或已有幼蟒的雛形。養殖時可根據蟒蛇的性成熟者卵不同時期的發育程度,進行養殖產卵護理。養殖飼餵時,要根據其習性、食量投食。
蟒蛇繁殖期短,為每年4~6月。繁殖率高峰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卵生,雌性每次產卵8~32枚,其卵白色,重80克左右。雌蟒有蜷伏卵堆上的習性,此時不食,體內發熱,體溫較平時升高几度,有利於卵的孵化。
摺疊編輯本段棲息環境 蟒蛇屬於樹棲性或水棲性蛇類,生活於熱帶及亞熱帶的森林中,或溪間附近的土山常綠闊葉林和石山常綠闊葉藤本灌叢區;氣候溫和濕潤,最低平均氣溫在9℃以上,野生動物豐富的場所,為蟒蛇的良好棲息環境。
摺疊編輯本段分布範圍 中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廣西的南寧、百色、玉林、梧州、欽州等地區各縣廣泛分布;柳州地區的忻城、融安、武宣、象州、金秀等縣;河池地區的宜山、都安、巴馬等縣;梧州地區的賀縣;桂林地區的平樂、陽朔、臨桂等縣均有。其中以南寧地區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百色地區次之。雲南紅河州的金平、屏邊、元陽等縣;文山州的富寧、馬關、西疇、文山、麻栗坡等縣都有分布。貴州的望謨、羅甸等縣也有分布。
緬甸、老撾、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摺疊編輯本段人工養殖 新引進的蟒蛇有一個熟悉、適應環境的過程。剛入場的蟒蛇對活雞、活兔、活鼠、鳥雀等完全拒食,此時不要急於強行人工填餵。對體質弱且日漸消瘦的蟒蛇,可在10~15天後採取人工填餵。體重在20~25千克的,每次可
餵精牛肉1~1.5千克。填餵前,要先將瘦牛肉剔去筋骨和皮膜,然後切成小的條狀或塊狀,肉塊的具體大小應視蟒蛇形體大小而定。切好的肉塊需投入沸水鍋里滾一滾後撈出,可起到消毒去腥的作用。待肉塊完全涼透後,就可以用來填餵蟒蛇。強行填餵會使蟒蛇經受很大的刺激,故填餵前可將2~3個雞蛋塗抹於肉塊上,使其潤滑而順利吞下。大部分蟒蛇會在1周後自行取食。蟒蛇體大性惰,行動遲緩。大多情況下,它是處以靜止棲息的狀態中捕食獵物的。一旦獵物靠近時便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咬住,並用身體將其纏繞致死,然後從獵物的頭部開始吞食。蟒蛇晝夜均有活動,但在飼養中大多見其夜間捕食,這可能與夜晚環境安靜有關。另外,蟒蛇嗜食鼠類和蛇類,飼養時不妨投其所好。它以此可以吞食與自身體重相當或超過自身體重的大型動物,如山羊、穿山甲、果子狸和家禽、家畜等,應儘量滿足供應,讓其早日適應新環境。蟒蛇喜熱怕冷,尤喜在濕熱交加的環境中生存。一般說來,活動期最適宜的溫度範圍是20~30℃,飼養最佳溫度是25~28℃;相對濕度為50%~80%。若溫度過低,蟒蛇不願活動;溫度過高,又易造成死亡。因此,在盛夏季節來臨之前,要提前落實好遮陽設施,避免陽光直接暴曬。因蟒蛇有在樹蔭下盤成一團或橫躺在陰涼處靜止不動的習慣,所以要給予滿足。此外,蛇場、蛇窩的濕度不宜過大,否則會引起蟒蛇周身性水皰疹和局部皮膚潰爛,應加以預防;但也不能過於乾燥,使之不能正常蛻皮,影響正常的生長和增重。
摺疊編輯本段保護級別 1988年12月14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頒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定為一級保護動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易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
摺疊編輯本段致危因素 ①蟒蛇常在夜間進入村莊,獵獲家禽,家畜,有時也入河中獵食魚類,飽食後未立即返回隱蔽所時,常被人捕捉。
②在國內,蟒蛇已成為外貿收購站的收購對象,長期以來,對蟒蛇採取濫捕,不分季節和大小,任意收購和捕殺,導致數量大減。
③有些產地森林的開伐,致使蟒蛇的棲息環境範圍縮小。
④產地的耍蛇人以蛇營利,長期使蛇脫離野生環境,影響其繁衍增生。因上述種種原因,蟒蛇數量日趨減少,處於瀕危狀態。
摺疊編輯本段藥用價值 摺疊蟒蛇膽 蛇膽是中國具有悠久藥用歷史的名貴中藥材,蟒蛇膽入藥最早記載於南北朝《名醫別錄》 ,在《本草綱目》中也被收載於蛇膽項下。其中記載"蚺蛇膽,味甘、苦、寒,有小毒。主心匿痛,下腹匿瘡,目腫痛 。"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 蛇膽汁中的牛磺膽酸(taurocholicacid,TCA)及牛磺去氧膽酸(taurodeoxycholic acid,TDCA)具有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 蟒蛇膽中除含有TCA及TDCA外,還含有蟒蛇科類動物特有成分蟒膽酸(pythochol-icacid,PCA)和牛磺蟒膽酸(tauropythocholate,TPCA)。 楊健等 通過藥理研究發現 ,牛磺蟒膽酸類物質也具有一定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
摺疊蟒蛇油 蟒蛇油又名蟒蛇脂、蟒蛇膏,取蟒蛇的脂肪加工而成。《名醫別錄》謂 :"蟒蛇油,主皮膚風毒、婦人產後腹 痛余疾"。《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對蟒蛇脂功效描述為"蛇脂綿裹塞耳聾,亦傅腫痛,摩着物,皆透也"。
蛇油的主要化學成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對皮膚黏膜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和滲透性,易被皮膚吸收。 蟒蛇油中除了含量高的油酸、棕櫚酸、亞油酸外,還含有14種氨基酸和非皂化部分鯊烯。
摺疊蟒蛇肉 蟒蛇肉在《名醫別錄》就有記載,其味甘,性溫,有小毒。除手足風痛,殺三蟲,去死肌,皮膚風毒癘風,疥癬惡瘡。具祛風活絡,殺蟲止癢功效,用於風痹,癱瘓,癘風,疥廨,惡瘡。
摺疊蟒蛇血 研究證明,蛇血不但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強身健體,促進人體細胞的活化及養顏美容的作用,還具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
摺疊蟒蛇皮 蟒蛇皮有獨特的構造特點及質量特性,用於製作二胡、手鼓等民族樂器,音質出色,性能穩定。是一種珍貴、稀有的樂器製作原料。僅用於二胡、手鼓等樂器的製作原料,蟒蛇皮的開發就有極為可觀的經濟利潤,這也是帶動蟒蛇人工養殖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動力。
摺疊蟒蛇蛻 蛇蛻,又名龍子衣、蛇符、龍子單衣、弓皮等。指蛇蛻下的皮膜。蛇蛻具有祛風濕,定驚,消腫,殺蟲,明 目的功效。王彩芳 用蛇蛻治療小兒風癇驚熱,咽喉腫痛,疥癬,疔瘡,目翳等症,有一定療效。鄭艷青等 認為蛇蛻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流行性腮腺炎、麥粒腫、中耳炎、乳腺增生、濕疹、腦囊蟲病、皮膚感染性炎症、淋巴結核、腰腿痛等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