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血常規
血常規
原圖鏈接
 

血常規是指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從而判斷血液狀況及疾病的檢查,隨着檢驗現代化、自動化的發展,現在的血常規檢驗是由機器檢測完成的。血常規檢查包括有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白細胞(WBC)、白細胞分類計數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為三大系統,即紅細胞系統、白細胞系統和血小板系統。

血常規中的許多項具體指標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標,對機體內許多病理改變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血小板最具有診斷參考價值,許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時可以做血常規檢查對其進行輔助診斷。此外,血常規檢查還是觀察治療效果、用藥或停藥、繼續治療或停止治療、疾病復發或痊癒的常用指標。 [1]

中文名 英文名 類 別 適用範圍
血常規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基本檢查 醫學術語

目錄

常用指標及臨床意義

 
血常規
原圖鏈接

紅細胞計數(RBC)

是指單位體積血液中所含的紅細胞數目。

正常參考範圍

  • 新生兒:(6.0~7.0)×1012/L
  • 嬰兒:(5.2~7.0)×1012/L
  • 兒童:(4.2~5.2)×1012/L
  • 成人男:(4.0~5.5)×1012/L
  • 成人女:(3.5~5.0)×1012/L

臨床意義

  • (1)生理性變化 ①增多見於精神因素(衝動、興奮、恐懼、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導致)、紅細胞代償性增生(氣壓低,缺氧刺激;長期多次獻血)。②減少見於妊娠、6個月~2歲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對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減退。
  • (2)病理性增多見於頻繁嘔吐、出汗過多、大面積燒傷、血液濃縮,慢性肺心病、肺氣腫、高原病、腫瘤以及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
  • (3)病理性減少①紅細胞生成減少,見於白血病等病;②破壞增多,見於急性大出血、嚴重的組織損傷及血細胞的破壞等;③合成障礙,見於缺鐵、維生素B12的缺乏等。

[2]

血紅蛋白(Hb)

是紅細胞的主要組成部分,承擔着機體向器官、組織運輸氧氣和運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減的臨床意義基本上與紅細胞增減的意義相同,但血紅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貧血的程度。

正常參考範圍

  • 男性120~160g/L
  • 女性110~150g/L
  • 新生兒170~200g/L

臨床意義

其增減的臨床意義基本上同紅細胞計數,但血紅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貧血的程度。貧血按嚴重程度可分為:極重度貧血,HbL;重度貧血,Hb在31~60g/L;中度貧血,Hb在>61~90g/L;輕度貧血,Hb在>90g/L與低於正常參考的下限之間。 [3]

血細胞比容(HCT)

是指抗凝血液在一定條件下離心沉澱,而測出紅細胞在全血中所占體積的百分比。

正常參考範圍

  • 男40%~50%;
  • 女35%~45%。

臨床意義

  • (1)增高多見於大面積燒傷、連續嘔吐、腹瀉、脫水等。
  • (2)降低見於失血後大量補液及貧血患者。

[4]

白細胞計數

白細胞計數指計數單位體積血液中含的白細胞數目。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見的白細胞有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 [5]

正常參考範圍

成人(4.0~10.0)×109/L
新生兒(15.0~20.0)×109/L

臨床意義

  • (1)生理性白細胞計數增高見於劇烈運動、進食後、妊娠、新生兒。
  • (2)病理性白細胞增高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 (3)病理性白細胞減少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等。

白細胞分類計數(DC)

是指對不同類型的白細胞分別計數並計算其百分比。

正常參考範圍

  • 中性粒細胞N0.5~0.7(50%~70%)
  • 嗜酸性粒細胞E0.01~0.05(1%~5%)
  • 嗜鹼性粒細胞B0~0.0l(0~1%)
  • 淋巴細胞L0.20~0.40(20%~40%)
  • 單核細胞M0.03~0.08(3%~8%)

臨床意義

  • (1)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細胞,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其增減的臨床意義與白細胞計數相同。
  • (2)嗜酸性粒細胞①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大手術後、嚴重燒傷、長期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②增多見於過敏性疾病、皮膚病、寄生蟲病,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 (3)嗜鹼性粒細胞 ①減少見於速髮型過敏反應如過敏性休克,用藥見於腎上腺皮質激素使用過量等。②增多見於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創傷及中毒,惡性腫瘤,過敏性疾病等。
  • (4)淋巴細胞 ①減少多見於傳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細胞免疫缺陷病、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或接觸放射線等。②增多見於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結核病、瘧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 (5)單核細胞增多見於傳染病或寄生蟲病、結核病活動期、單核細胞白血病、瘧疾等。

[6]

血小板計數

 
血常規
原圖鏈接

正常參考範圍

(100~300)×109/L

臨床意義

  • (1)血小板計數增高見於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後急性感染;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多發性骨髓瘤、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及某些惡性腫瘤的早期等。
  • (2)血小板計數減低①骨髓造血功能受損,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②血小板破壞過多,如脾功能亢進;③血小板消耗過多,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7]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