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 (書法名稱)
行書,分為行楷及行草,是漢字書法中的一種手寫字體風格,相傳是在東漢年間劉德升所創。唐朝張懷瓘《書斷》對行書的來源有如此看法:「行書即正書(楷書)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晉朝以來,多數書法家都兼工行書,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羲之及其《蘭亭序》[1]。
目錄
書寫特點
用筆特點
行書是介於楷、 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行書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遊絲的痕跡,這就是絲連。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準則,如 中鋒,鋪毫, 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行書的用筆有以下幾個特點:
- 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
- 以歟側代替平整;
- 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複的點畫;
- 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與畫的呼應;
- 以 圓轉代替方折[2];
結構特點
大小相兼。就是每個字呈現大小不同,存在着一個字的筆與筆相連,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既有實連,也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
收放結合。一般是線條短的為收,線條長的為放;回鋒為收,側鋒為放;多數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轉換,不排除左放右 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體。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內密外疏。中宮緊結,凡是框進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劃圈的筆畫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緊壓,行距拉開,跌扑縱躍,蒼勁多姿。
濃淡相融。行書書寫應輕鬆、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 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但沒那麼草。
視頻
行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王羲之《蘭亭序》介紹,bilibili,2020-03-15
- ↑ 行書的用筆特點和結構特點,個人圖書館,201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