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是中国的一个学术用语。
语言一发即逝,不留痕迹。当人类意识到需要把说出的话记下来时,就发明了文字[1]。在世界范围内,曾经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们的汉字外,还有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2]。后来,这些古老文字的命运各不相同,或因某种历史原因而消亡,如玛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变革而遭废弃,如楔形文、圣书字,只汉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传承的脉络清晰可见,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
目录
名词解释
行政决策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做出决定的行政行为。它是一种行动方案设计、评价和选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它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直接关系着行政管理的成败。而行政目标是行政管理的起点,是最重要的战略决策,它规定着行政管理活动的方向。行政计划则是实现行政目标的具体筹划与步骤、方法,是有预见性的决策。因此,行政决策与行政目标、行政计划三者紧密相联,构成了行政过程研究的核心内容。
行政决策的特点
行政决策较之其他各种决策的特点是:
(1)主体的特殊性。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和个人;
(2)客体的广泛性。行政决策的客体是广泛的社会公共事务。其结果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目的的非营利性。行政决策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均衡地协调社会利益和社会价值,确保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4)的合法性,即必须依法决策。
(5)地域效力的普遍性。行政决策的结果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6)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行政决策的作用
(1) 行政决策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它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据。
(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3) 行政决策是公共行政管理成败的决定因素。
(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预测原则、信息准全原则、可行性原则、满意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公平与民主原则、法制原则、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行政决策的类型
行政决策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不同的类型。
从决策的风险程度可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可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从决策主体的采取的方法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此外,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被称为危机决策。
(1)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①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能够确定,决策目标也非常明确,对决策实施的结果也能够确定。
②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③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的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
(2)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①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②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解决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问题所进行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③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大多数决策既不是完全程序化的决策,也不是完全非程序化的决策,而是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结合。
(3)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①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者一个人做出决策,叫做个人决策。这是在政府系统内常见的一种决策方式和决策类型。
②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作出决策。集体决策往往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4)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①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这是领导者经常用的决策类型,也是最传统、最常见的决策类型。
②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
③尽管科学决策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先进决策方法,但是也不能认为经验决策就是落后的方法,是没有价值的方法。科学决策和经验决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互相取代,只能是取长补短。
(5)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作出决定的过程。
参考文献
- ↑ 汉语是什么语言,其本质是什么?,搜狐,2020-10-19
- ↑ 精美绝伦的艺术玛雅文字,搜狐,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