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行政決策是中國的一個學術用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目錄

名詞解釋

行政決策是指行政領導者在處理政務時,從公共利益和公平公正原則出發,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做出決定的行政行為。它是一種行動方案設計、評價和選擇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過程

行政決策是行政管理過程的首要環節,它貫穿於行政管理的全過程,直接關係着行政管理的成敗。而行政目標是行政管理的起點,是最重要的戰略決策,它規定着行政管理活動的方向。行政計劃則是實現行政目標的具體籌劃與步驟、方法,是有預見性的決策。因此,行政決策與行政目標、行政計劃三者緊密相聯,構成了行政過程研究的核心內容。

行政決策的特點

行政決策較之其他各種決策的特點是:

(1)主體的特殊性。行政決策的主體是擁有行政權力的組織和個人;

(2)客體的廣泛性。行政決策的客體是廣泛的社會公共事務。其結果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3)目的的非營利性。行政決策以實現公共利益為出發點,均衡地協調社會利益和社會價值,確保社會公平和社會穩定。

(4)的合法性,即必須依法決策。

(5)地域效力的普遍性。行政決策的結果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6)決策執行的強制性。

行政決策的作用

(1) 行政決策在公共行政管理過程中具有決定性作用,處於核心地位,它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據。

(2)行政決策主導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過程。

(3) 行政決策是公共行政管理成敗的決定因素。

(4)行政決策是貫徹執行國家意志和加強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徑。

行政決策的基本原則

行政決策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科學預測原則、信息准全原則、可行性原則、滿意原則、成本效益原則、公平與民主原則、法制原則、實現公共利益的原則。

行政決策的類型

行政決策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劃分不同的類型。

從決策的風險程度可分為確定型決策、不確定型決策和風險型決策。

從決策對象的結構性程度可分為程序性決策和非程序性決策。

從決策主體的行為方式可分為個人決策和集體決策。

從決策主體的採取的方法可分為經驗決策和科學決策。

此外,領導者在自然或人為的突發事件發生後,迅速啟動應急機制,大膽預測,做出決定的過程被稱為危機決策。

(1)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不確定型決策。

①確定型決策,是指決策者對決策對象的自然狀態和客觀條件能夠確定,決策目標也非常明確,對決策實施的結果也能夠確定。

②風險型決策,是指決策者對決策對象的自然狀態和客觀條件比較清楚,也有比較明確的決策目標,但是實現決策目標結果必須冒一定風險。

③不確定型決策,是指決策者對決策對象的自然狀態和客觀條件都不清楚,決策目標也不夠明確,對決策的結果也不能控制和預測。

(2)程序性決策和非程序性決策。

①程序性決策也叫常規性決策,是指決策者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參考的結構性較強、重複性的日常事務所進行的決策。

②非程序性決策也叫非常規性決策,是指決策者解決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無先例可供參考的問題所進行的決策,是非重複性的、非結構性的決策。

③程序性決策和非程序性決策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大多數決策既不是完全程序化的決策,也不是完全非程序化的決策,而是程序化和非程序化決策的結合。

(3)個人決策和集體決策。

①在進行行政決策時,由行政領導者一個人做出決策,叫做個人決策。這是在政府系統內常見的一種決策方式和決策類型。

②集體決策,是指在進行行政決策時,由行政領導集體作出決策。集體決策往往採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4)經驗決策和科學決策。

①經驗決策是指決策者對決策對象的認識與分析,以及對決策方案的選擇,完全憑藉決策者在長期工作中所積累的經驗和解決問題的慣性思維方式所進行的決策。這是領導者經常用的決策類型,也是最傳統、最常見的決策類型。

②科學決策是指決策者憑藉科學思維,利用科學手段和科學技術所進行的決策。

③儘管科學決策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之上的先進決策方法,但是也不能認為經驗決策就是落後的方法,是沒有價值的方法。科學決策和經驗決策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不能互相取代,只能是取長補短。

(5)危機決策是指領導者在自然或人為的突發性事件發生後,迅速啟動各種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大膽預測,作出決定的過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