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昨夜霜風
原文
行香子·昨夜霜風
[宋] 蘇軾
昨夜霜風。先入梧桐。渾無處、迴避衰容。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鍾。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1]
譯文
昨夜霜降寒風驟起,梧桐葉落紛紛,我無處迴避自己衰老的面容。秋風問我為何這樣,我沒有說話,只是用手在空中書寫。人老了,有時沉醉有時沉病有時慵懶。 早晨來到院子裡,感嘆時光荏苒,歲月流逝,默默催人老身患一身病。如今萬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換作千杯酒來飲。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注釋
①霜風:刺骨寒風。衰容:衰老的面容。不語書空:不說話,用手指在空中虛畫字形。慵:睏倦。 ②儂:我,系江浙方言。付與千鍾:交付酒杯,即以酒澆愁之意。鍾,酒器。酒花:指斟酒時酒面泛起的珠花。眼花:這裡指視線。燭花:指蠟燭的火焰。
賞析
這首詞創作於作者晚年,屬悲秋之作。上片寫景抒情,下片敘事議論。
上片寫景抒情,將秋風擬人與人對話,寫詞人面對蕭瑟秋景,衰容劇增。悲秋是中國古典詩詞中歷史悠久的傳統主題,「霜風」就渲染出秋日的蕭瑟氛圍,奠定了全詞悲涼哀怨的基調;儘管詞人不願意讓人看出內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帶來的鬱結。接着以問句的形式寫出詞人有冤無處訴的憂鬱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詞人生活的無聊和苦悶,顯示出對社會和人事的完全絕望。
下片敘事議論,寫詞人早上醒來,來得庭院,感嘆時光易逝,來日無多,而當時處境,只能讓他將世間萬樁事付與千鍾美酒,任憑酒花雪白,眼花繚亂,燭花火紅。光陰似箭,強烈地表現出詞作的感傷之情;酒醉、眼亂、燭紅,充分寫出了詞人狂放不羈的醉態。
此詞上下片採用對稱結構,但時序上卻有「昨夜」與「今朝」的先後承遞關係。詞中描述了兩幅衰容,一是霜風昨夜入梧桐、今朝來庭下的蕭瑟冷落;一是詞人病後意慵懶、酒後眼花亂的潦倒頹放。
全詞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為一體,風格悲涼淒婉,情感沉鬱纏綿,富有感染力。它硬語盤空,借秋日病癒,抒發了官場坎坷、世路滄桑的感嘆,流露出風燭殘年的悲傷。
作者一生多舛,幾遭貶謫。這時,曾經驕傲的才子,回望一生漂泊,秋風中過往的淡然、堅定、灑脫似一一看穿。這時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傷得真切。全詞悲切中又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曠達,也表達了作者對坎坷一生的無謂態度,在傷感中放任心性的情感,哀而不傷。[2]
作者簡介
蘇東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復舉制科。治平中,入判登聞鼓院。熙寧中,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遷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詩諷新法,被捕入御史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元祐初,授翰林學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旋出知潁州,徙揚州。以兵部尚書召還,改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哲宗親政,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劾其譏諷先朝罪,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貶昌化。徽宗即位後赦還,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製》十卷、《外製》三卷及《和陶詩》四卷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