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1]。中国文化价值系统以“善”为核心,强调真、善、美的统一,“人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道德约束而完善,有许多传统美德至今为人们继承和发扬,在成语中我们能充分体会这一点。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辉煌,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2],传统中华美德等众多方面。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3]。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目录
内容
近义词:大街小巷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大街小巷。
解释:指大街小巷。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太子道一禅师》:“曰:‘如何是学人转身处?’师日:‘街头巷尾。’”
例子:上海的~的老虔婆,一知道近邻的阿二嫂家有野男人出入,津津乐道。(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成语由来
成语起源于古代文集,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4],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5],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可以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百废俱兴”[6],因为是四个字,所以就成了成语。
视频
街头巷尾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成语中的中国文化,个人图书馆,2016-11-25
- ↑ 中国古代教育起源于何时?为何将一生分成七个教育阶段?有哪些经典教育思想? ,搜狐,2019-08-15
- ↑ 这也是成语?颠覆你认知的几个成语,看看你是否知道 ,搜狐,2020-06-29
- ↑ 《尚书》简介,个人图书馆,2013-11-13
- ↑ 《千字文》全文带拼音,少儿启蒙
- ↑ 岳阳楼记原文|译文_文言文翻译,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