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way of expression ),表述特定内容的要素。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表达方式的多种多样构成了交流方式的丰富多彩。

表达方式

目录

表达种类

表达方式,由"表达"和"方式"合成。表达是动词,意思就是"表示思想和情感"。方式,是名词,意思是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1]

但是,生活中,"表达"的范围很广,例如绘画、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表达方式就不同,体育更是与众不同,它用身体的运动直接表达锻炼和竞赛的文化含义所谓"表达方式"是人类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及感情色彩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5种表达法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详情可参考词条记叙文。

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语文中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 议论文 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 江河 、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功能

使用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表达功能。

五种表达方式按功能又分为两大类,即再现客观类和表现主观类。

再现客观类

包括叙述、描写、说明;其共同点在于反映客观物象,这就是说,在某地出现的事,写出来再传告到另一地方的人,一个行业里创造的成果再向其他行业传递。作者在观察、思考与表达时,多取客观态度,力求真实表述 客观事物 。

表现主观类

包括议论和抒情。特点是表现主观精神。议论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见解,抒情表达的是作者主观的情感。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是作者在观察生活发现有社会意义的问题之后,有题而议才写成文章。作者在体验生活过程中,产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感而发才写成一篇抒情文。一句话,主观的东西向外转化和传递,即所谓表现。

表达方法

写作手法

诗歌鉴赏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如作家的写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用的表达技巧等,再加上相当多的考生对一些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复习起来倍感艰难,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对其进行举例归类。

1、语言风格:精炼、含蓄、简朴、清新、明快等。

2 、思想内容:借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3、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抒情可分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描写可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

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

表现方法有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相结合、情与理的结合、欲抑先扬、欲扬先抑、铺排、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一些常用的修辞有比喻、讽喻、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委婉、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4、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郊寒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陆游的悲壮爱国等。此外词还有婉约、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分。总的来说,诗词曲的特征分别是"诗庄"、"词媚"、"曲俗"。

5、篇章结构:常用的术语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详细得当,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掌握思路

诗词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于是简答题,受字数限制,因此考生在解答时必须做到审清题目要求,准确概括要点。答题时要注意:

1、紧扣原诗的内容。命题者对这方面的考查目的是看看考生是否真正读懂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赏析, 必须结合原诗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要脱离原诗空泛而谈,否则难以说明考生是读懂了诗歌。

2、点面结合。如考查对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可以在概括表述的同时,适当展开对个别诗联的简析。

3、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相结合。如果是对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往往两者是结合在一起来进行表达的,很难孤立地回答其中一项内容,也就是说,当要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中的一项时,可以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一起来回答。

4、要用规范的术语。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尽量用上面提到的那些名词术语来解答。

常见题型

1、内容主旨题解题指导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题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的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的词语组合。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本诗可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理解。诗句中结尾句不是描写,而是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和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和美好的景象,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2、情感思绪题解题指导

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解题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到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不难看出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参考答案】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自出门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3、表达技巧题解题指导

阅读王勃《蜀中九日登高》,试着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 那:奈何,为什么。

【解题指导】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典雅、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二看有没有用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三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如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侧面烘托、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对比映衬、联想想象、描摹心理、刻画细节、白描勾勒等)。头脑中有了这几个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那",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从修辞上看,三四两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了反问。从表达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却委婉别致。经过这样的分析筛选,就可基本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答起来也就有了方向,自然也就有话可说了。解答时要注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如果思路不是很清晰,最好采用分点法,依次说。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有据。

【参考答案】在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相关名言

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在我散步时出现的。--歌德

文明的最高表达方式并非艺术,而是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的、并互相给予对方的高度的温柔体贴之情。--诺曼·卡曾斯

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是汉英两种语言接触的必然产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华民族与英语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及表达方式将会越来越多。--周海中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