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頭銀元
袁大頭銀元 |
銀元起源於15世紀,始鑄於歐洲,俗稱「洋錢」「花邊錢」或「大洋」,是銀鑄幣的通稱。銀元是舶來品,它初入中國,大約是在明朝,但大量流入,則在清乾隆年間以後。市面上有像三帆銀幣、竹子銀幣、甘肅造袁大頭等一些發行較少的 縮略圖 。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存世最多的銀幣品種可數袁世凱頭像銀幣,俗稱「袁大頭銀元」。
「袁大頭」,是對鑄造於民國初年鐫有袁世凱側面頭像壹圓銀幣的一種俗稱。因其首鑄於民國三年,又有稱「民三」者,此類別稱由來已久。作為民國軍閥銀幣的領頭羊,「大頭」系列對錢幣收藏愛好者來說,並不陌生。「袁大頭」銀元的誕生,也是銀元發展的必然結果。在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為了解決軍費和提高個人政治地位而發行的銀元貨幣,因這些銀元鑄有他的側身圖像而得名。
「袁大頭」代表了中國近代的貨幣文化,反映了我國近代歷史、經濟、金融的興衰和滄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目前民間留存的「袁大頭」數量已經不算太多,而且銀屬於貴金屬,收藏風險較小,非常適合投資和收藏
「袁大頭」銀元因其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尤其是近年來隨着收藏投資熱的不斷升溫,「袁大頭」日漸走俏,價格一路上揚,因此絕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袁大頭」是銀元收藏中的一匹「黑馬」,具有較高的升值潛力!
據古錢幣市場行情表現,2017年袁大頭銀元價格有再次升溫趨勢,據業內人士分析,同去年相比,目前「袁大頭」價格已經翻番。銀價上漲推動了銀幣的價格,而老銀幣本身還有收藏價值。再有,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們將目光投向了收藏市場。
在鑄造的近千種近代錢幣中,存世最多、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錢幣品種可數袁世凱頭像錢幣,俗稱「袁大頭」或「大頭洋」,它是在中華民國成立以後由北京政府鑄造發行的。袁世凱頭像錢幣面值分別為壹元、中元(五角)、貳角、壹角4種;銀幣形式統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很快受到了社會認同和接受,在國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龍洋,成為流通領域的主幣。
袁世凱銀元的發行是我國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一方面離不開當時的發行背景。為了解決當時社會的貨幣問題,中國封建制度剛被推翻,流通市場中充斥着各種各樣的貨幣,市場顯得混亂而繁瑣,袁世凱銀元的出現解決了所有的困難,在短時間內穩定了社會經濟,起到不可忽視的效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