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園
袁曉園 |
yuan xiao yuan |
|
袁曉園(1901-2003),常州武進人。袁曉園先生名聞天下,不是因為她四妹袁靜,寫了一部《新兒女英雄傳》;更不是因為她三妹的女兒是瓊瑤。而是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她出身翰苑之家,工詩詞,善書畫,一生頗多傳奇。青年時代她衝破封建家庭樊籬,隻身赴法國勤工儉學;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她成為我國第一位女外交官;七十年代她作為著名美籍華人學者第一個率團訪華;八十年代,她放棄美國國籍,別子還鄉;在文字改革上她提出漢字現代方案,創立「袁氏拼音方案」。[1]
目錄
個人履歷
1901年,袁曉園出生於江蘇常州。1926年,袁曉園與林風眠先生一起舉辦畫展,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的《國民書畫家匯傳》一書中,即有她的大名。
1930年,袁曉園在赴法國留學,並結交了當時江蘇省政府主席葉楚傖之子葉南。
1936年,任廈門稅務局副局長,成為我國第一位女稅務官。
1945年任駐印度加爾各答領事館副領事,是我國第一位女外交官。
1947年,任駐法武官的葉南奉調回國,任國防二廳廳長,她也同歸。
1948年,她當選為「國大代表」。
1985年,袁曉園放棄美國國籍回北京定居,創袁氏拼音漢字字母。
2002年3月下旬,袁曉園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辦了「百歲愛國老人袁曉圓書畫展」。
2003年11月17日下午2時50分在南京安詳辭世,享年一百零二歲。送別儀式於11月24日上午10點在南京石子崗殯儀館舉行。近日前往弔唁的生前好友絡繹不絕。[2]
個人生平
少年時期 袁曉園1901年陰曆五月初十出生於當地翰苑之家,為家中長女,幼名荔官。其曾祖父袁績懋為道光27年一甲進士第二名,曾歷任翰林院編修、刑部主事,曾祖母左錫璇亦是一位文學才女,曾外祖父曾詠是清朝翰林,歷任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知縣、江西省吉安府知府,祖父袁學昌為光緒5年舉人,歷任安徽省滁州府全椒縣知縣、湖南提法使;祖母曾懿為清末著名女中醫暨女詩人;二伯父袁勵准為末代翰林,做過宣統皇帝的老師;其父袁勵衡更是民國初有名的銀行家,主持當年的交通銀行。由上述家庭成員可知:袁曉園的家庭乃是一累世書香、仕宦子弟之門第,可說是一個詩禮傳家的家庭。
身為名門閨秀的袁曉園三歲吟詩,四歲習畫,初見才女端倪。然而在這個封建宗族世襲觀念根深蒂固的家庭里,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孩子只要識幾個字就行了,對於學問則應敬而遠之。所以家裡只為兩個弟弟請了私塾先生。
或許是天生叛逆性格使然,袁曉園性格爽朗,酷愛讀書且才氣逼人,偏偏不喜歡獨守閨房與「女紅」為伴,卻偷偷地跑進書房做了私塾先生的旁聽生。大概也正因為她是個旁聽生的緣故。她學得比兩個弟弟更認真也顯得更優秀。弟弟們貪玩逃課,她還常常扮演「小助教」的角色,將先生的講義再傳授給弟弟。一來二去的溫故知新,袁曉園不僅練就了紮實的文字功底和寫出一手雋秀的好字,而且贏得了弟妹的佩服和信賴。在她身體力行的帶動下,妹妹也從小學會女兒當自強,以後也極具出色。三妹袁行恕之女瓊瑤是有名的高產小說家;四妹袁靜則一部《新兒女英雄傳》影響幾代熱血青年。回憶這段時光,袁老幽默地自稱為「揩油學生」。 辛亥革命爆發。通過那些來家裡的客人那裡,她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正在進行着一場影響許多熱血青年的「五四運動」。透過閨房也深深影響了她。深深庭院、名門淑女再也束縛不住袁曉園那顆年輕驛動的心。她正式向全家發表了自己的誓言:「你們已經關了我十八年,我要投身革命,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父母深知這位聰明女兒的叛逆性格,
這一次破例了。當父親問她去向何,袁曉園毫不猶豫的回答:「南方是革命的起源地,我要去南方。」也正是父母的開恩,這一次,才鑄就女兒坎坷傳奇的人生。
衝破了家庭的囹圄,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但畢竟是漫漫長路,當初的豪邁,當初的衝動不禁使遠走的袁曉園有些手足無措了。深知沒有文憑之苦的她為了一紙文憑,隻身赴上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投奔到劉海粟的藝術學校。然而,藝術不是她追求的目標,她要尋求一條救國救民的革命之路。兩個月後,她毅然退學,來到當時激進的南京。
正值國民政府成立不久,百廢待舉,需要大批新派人才。袁曉園報名參加中文秘書的應徵,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脫穎而出被錄用為農礦廳廳長何玉書的中文秘書,大家閨秀的她第一次步入政壇。這期間,袁曉園不但工作出色,而且還繼續習字練畫,參加各種書畫藝術的展覽,且博得書畫界許多著名人士的讚許。
出國留學
不久,不甘就此平凡作一名沒有獨立個性女秘書的袁曉園再次作出決定———出國留學。也許機遇總是偏向勤奮和懷有大志的人,正遺憾未能盡顯才華的時候,難得的機遇再次飄然而至。1930年,機關工作人員高魯被派往日內瓦任公使。袁曉園立即找到高魯自薦擔任其秘書,希望一同出國但無錢無勢無資歷無文憑空有抱負和理想的袁曉園當即遭到拒絕。從小養成鍥而不捨不達目的死不休的袁曉園便整天去泡磨高魯,幾番求情,幾番表白。高魯不禁被眼前這位女孩子的執著打動了,同意帶她出國,但費用自理。袁曉園趕緊賣掉所有首飾。
迎着希望的曙光,袁曉園終於擠上了遠渡重洋的海輪,開始了追求真理、知識的漫漫人生路。在滿是腥臭魚蝦味的四等艙內,在35天的航行過程中,她硬是克服了翻江倒海式的眩暈,自學速成「法語」。當船抵馬塞港時,她已經能用法語進行對話了。連一向不輕易贊人的高魯也連聲「佩服,佩服」。
也正是在這艘海輪上,曉園邂逅了相伴一生的人———葉南。雖然以後曉園坦然承認葉南並非是她夢想中志同道合的愛人,可是他們的相識卻也不乏許多浪漫色彩。
在那個年代,出國留學的女人幾乎是「稀有動物」。加之袁曉園又是才貌出眾的大家閨秀,自然也就頗引人注意。當時海輪上有一大批黃埔軍校派往歐洲留學的學生。因此,也就不免頻頻「圍攻」袁曉園。就在這時,一位瀟灑俊逸的年輕人,自告奮勇走近她,充當了護花使者的角色。曉園外出時,他提傘拿包,一步不離跟着她;曉園嘔吐時,他提茶送水,陪護守候着。害得無法接近曉園的那幫學生想尋找機會揍他。他就是當時江蘇省政府主席葉楚傖之子葉南。就這樣,在35天的航行中為日後的百年好合締下了一段奇緣。
袁曉園未到日內瓦,在法國馬塞便告別葉南下了船,以後她便在普魯士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痴情的葉南苦苦的追求着曉園,但心懷大志不想過早嫁人再次陷入家庭束縛的曉園,自然不願答應葉南的追求。為了躲避,曉園搬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與在那兒留學的弟弟住在一起。一天晚上,曉園正在屋裡看書,忽然聽到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曉園打開門一看,卻是滿臉是血的葉南。原來,不知從哪裡獲得曉園在比利時的消息和地址的他,為了早點見到曉園,便千里迢迢騎摩托車來看曉園。
在法國留學的日日夜夜,曉園生活十分拮据。家內不給她一分資助,她也不願接受葉南的支援,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的曉園只好靠給大使館抄寫文件賺錢謀生。如果說經濟上的困擾,總有一股執著求學的信念在支撐着她,那麼偶然間得知母親仙逝的消息後,這位堅強、執著、一片丹心為祖國的女孩再也抑制不住濃濃的鄉愁,兩行清淚為母流,傷心至極的她毅然歸國。
歸國後投奔蔣光鼐
歸國後,當時,蔣光鼐、蔡廷鍇的十九路軍在福建獨立,成立「人民革命政府」。袁曉園欣然投奔。正四處尋求人才的蔣光鼐喜出望外,當即委任她為廈門市營業稅務局副局長。上任不久,她父親的許多老友紛紛要求辭去銀行的工作要來她這兒「做稅的事情」。納悶不解的曉園便問他們為什麼。他們說:「稅是個肥缺,最可以攢錢的,漏洞也多。」聽完這話的曉園當即嚴詞拒絕說:「我在這裡搞稅,就是為了堵塞稅的漏洞,不乾淨的人是不能做稅的事情的。」她不但不答應,還針對稅務局的弊端,制定了許多具有針對性的規章制度堵塞漏洞,使稅務局在短時間內煥然一新。當時任福建省財政廳廳長的範文務對她倍加賞識,盛讚她是革命的女性。 但是,她也砸了那些靠稅發財人的飯碗,那些人恨死了曉園,處處刁難她。最後,女稅務官從政一年後自動辭職離開了稅務局。
再次留學法國
她再次留學法國,尋求真理。這一次,她攻讀的是國際關係學。一年半後,她回到外交部待了6個月便被委派駐印度加爾各答領事館任副領事,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官。
為抗戰奔走呼籲、開展募捐 此時抗日戰爭爆發。國內正在開展如火如荼的反侵略戰爭,袁曉園不遺餘力地為抗戰奔走呼籲,說服華僑開展募捐。然而,華僑捐資購買的軍火卻多次被當地政府無理扣留,袁曉園為此數次與英國駐印政府交涉。
在印度期間主管僑民教育
袁曉園在印期間主管僑民教育。一天,袁曉園去一老華僑家,見牆上掛着一根鞭子,便問何用?老華僑回答說:「我鞭策不好好學習漢文,不講漢語的兒孫。華僑不學漢文,就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炎黃子孫。」老華僑的一番話,不僅深深打動了曉園的愛國熱情,也促使她對漢文化的研究,怎樣用簡單的方法教漢文。她力排眾議,開辦中文班,自編淺顯易懂的漢字教材,親自教華僑中文。當地一些老華僑還記得她當年教學中文的情景。 袁曉園在領事館任職6年,葉南被委任到法國當武官。雖然不舍放棄外交官的曉園,經不住葉南一再勸說,只得隨葉南到戰後法國就任。在法國,袁曉園受到戴高樂將軍的親切接見,並曾被邀請與戴高樂將軍一同步入凱旋門。
奉調回國被選為「國大代表」
1947年,葉南奉調回國,任國防部二廳廳長。袁曉園也被選為「國大代表」。這時,袁曉園在與妹妹袁靜的接觸中,對中國共產黨的施政綱領逐漸由了解到佩服,在國民黨反共高潮日益囂張時,葉袁兩人聯名給國民黨政府寫了一封公開信。信中痛陳國民黨的黑暗統治和腐敗無能,大聲疾呼國共合作實現中國統一。
因一封公開信被蔣介石開除黨籍
這封公開信無疑是一發重磅炸彈,也觸及了蔣介石的痛處。蔣介石氣急敗壞地以「附匪有據」的罪名,開除葉袁兩人黨籍,並通緝二人。 蔣介石這一卑劣手段,無疑促成了葉袁夫婦徹底與國民黨決裂。他們在發表脫離國民黨之後,取道香港,去了美國。
定居美國
袁曉園定居美國後,以厚實的中文基礎,流利的英、法、阿拉伯語,並以第三名的優異成績考入聯合國秘書處,專事向聯合國贈送禮品的國家和地區撰寫答謝。「我記得,有一次新加坡贈送給聯合國一尊『和平之神』塑像,總部讓我用中文致答謝詞,其中的一句話是『願全世界人民在沒有戰爭的寧靜環境中愉快而和平地生活。』受到聯合國許多高級官員的稱讚。」
袁曉園在聯合國總部秘書處的多年語言文字工作經歷,也給予了她更多的體驗和實踐的機會。當時,她同美、法、俄、西班牙四種語言的工作人員同時擔任翻譯,就憑着一部字典,一支筆和腦子裡裝進去的幾千個漢字,從來沒有翻譯不出來的時候。「但是,也有人議論我們中國漢字太複雜,一個字就是一個音,不像外文26個字母好記好讀。」每逢這時袁曉園總反駁他們說:「中國漢字學起來是先難後易,而外文卻是先易後難,而且語法變化很大,難記難懂……」
成功研究一套「袁氏拼音方案」
袁曉園雖然極力的在聯合國維護漢字的尊嚴,但她也深知中國漢字筆劃多,一字一音,確實難認。要成為國際通用文字,必須要進行改革,實現漢字現代化。於是,她利用一切業餘時間傾心對漢字的研究改革上去。幾十年的艱難摸索,袁曉園終於成功研究一套「袁氏拼音方案」。 這是一種新型方塊字,為此她譽為「現代倉頡」。在對漢字經過反覆分析、比較、歸納後,她提煉出108個拼音中文字母,分為基本公音、基本母音和混聲合音等。所用字母,都是基本漢字的部件。運用公母形聲組合原理,使學習的人都能做到「見字就能讀,會說即會寫」。她曾用這個方案在北京和內蒙古的幾所小學和幼兒園試驗過,達到「見字能讀,會說即寫」的程度。
袁曉園這一語言文字的改革,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讚揚和推崇。1971年,尼克松訪華後,中美關係有所緩和。袁曉園作為美籍華人第一個申請率團訪華,受到周總理和鄧穎超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周總理還托人將「袁氏拼音方案」推薦在6所大學試行。由於種種原因,這一方案未能在全國推廣。然而,她提倡「識繁寫簡」,以便於中外交流和祖國統一的主張得到普遍的認可。
中美關係的大門敞開後,也促進了中國與美國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每年的廣交會,葉南偕曉園都要參加。一踏上祖國的土地的袁曉園便積極推行促進中美關係交往的工作。她還到祖國各地參觀訪問,撰寫祖國日新月異變化的文章,為中美文化牽線搭橋。這些文章,如今都收在袁曉園自編、趙朴初題名的《曉園作品選》一書中。
恢復中國籍
一次次的歸國,強烈愛國熱情終於促成了她13年前放棄美籍,別子還鄉的決定。當她到美國駐華大使館,想諮詢如何退美籍時,對方的文化參贊驚訝地說:「你已經是美國籍了,還來。」曉園認真說,「這一回我是來退你們美國籍的,我要恢復中國籍,做個中國人。」這位參贊聳聳肩不解地說:「別的人都詢問如何做美國人,而你卻是退美國籍做中國人,你是第一人。」當人問她這個決定出於什麼心態時,袁老說:「如果中國和美國一樣強盛,我就不要求回去了,只因為中國現在沒有美國強盛,才需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齊心協力,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和美國一樣強大。」1985年,帶着半個世紀風塵,帶着一顆赤子的心,袁曉園毅然離夫別子,放棄美國優越環境,隻身回到祖國,並定居北京。
創辦醫院和刊物
歸國後的袁曉園,連任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擔任民革中央監委、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會長、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及6所大學的名譽教授等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她變賣了自己的財產積極捐助祖國的公益事業,創辦了「曉園中醫院」,開闢的國際友誼林,如今已成為各國首腦和來賓栽種友誼樹的紀念勝地。根據她的提議和捐助,泰山山頂恢復了著名的秦文泰山石刻古蹟。
回國後,她將積蓄6萬美元悉數捐出了。為了完成自己愛國心愿,她不顧年老到處去宣講愛祖國、愛漢字文化。支持她的許多人勸她說:「您歲數大了,該享享清福安度晚年了。」而她卻認真地說:「大家都認為60歲是該退休的年齡,而我認為卻是生命的開始,現在正是我生命的壯年……」但她更多的還是不改愛祖國漢字文化的初衷。拿出了自己的積蓄傾心創辦《漢語雜誌》,一時成為研究漢字文化權威雜誌。但令她遺憾的是,《漢語雜誌》交給一個副理事主辦後,誰料他一改袁老推行漢文化研究改革的初衷,以贏利為目的,違背了袁曉園先前辦刊的宗旨。雜誌水平下降,而他從中撈取很多辦刊經費,雜誌最近被迫停辦。這位副理事害怕袁老追查,與其妻卻辦了移民的手續,去了加拿大。就是此人曾是一個窮學生,正是在袁老的幫助下才發展到今天。提及此事,這位百歲老人便深感痛心。
南京是袁老的第二故鄉,回國後曾10次來這裡探訪。當她聽說南京有家周婷婷聾童康復中心,成功培養5名聾童的消息後,十分高興,連夜題詞「東方神話」、「愛滿人間」書贈康復中心。第二天上午,還親往6樓的康復中心探望,並接受康復中心的顧問聘書。
成立「袁曉園愛國文化基金會」
袁老為了實現推行漢字文化改革的心愿,在南京成立「袁曉園愛國文化基金會」來繼承發展她未竟的事業,讓有志研究漢字文化的青年得到援助,讓一些失學兒童重新回到課堂。
2003年11月17日下午2:50,傳奇女子袁曉園在20多位晚輩的挽留呼喚中,安詳地告別她那探索追求的傳奇人生,享年102歲。2個多月前,袁老身體尚健,每天下午還會寫寫書法,會會客。但後來肺部感染,控制不住,心腎衰竭,辭別人世。11月18日國家有關部門派員來寧,與其家屬共商成立治喪委員會事宜。
作品特點
袁曉園的詩詞清新明潔,情真意切,得易安女史之風韻;其書法,無論小楷或擘窠大書,均雋逸灑脫,雅秀可觀;其畫作以山水為主,蒼潤渾厚,具傳統功力。老人詩書畫相互輝映,表現出這位世紀老人的滿腔愛國情懷和藝術青春活力。
人物評價
袁曉園的作品以骨為質,骨法用筆為主。強調關係的表現,注重形象感與形式感在筆法中的高度統一。
在作畫過程中,凝神聚氣,把精神能量傾注到筆鋒,在心理力量的支撐下,神經衝力由臂傳達到手,使筆活起來,隨着觀察的伸入,表現的需要而靈活運轉,使作畫的過程充
滿生機與活力。
袁曉園追求的是水墨畫產生的文化根源。她的作品在精神上習慣於把世界看成是富於藝術氣息、充滿靈性的世界,傾向於把宇宙看作是具有生命力的、靈性化的,是動態的、變化的,這就養育了中國畫的精神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