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袁花鎮隸屬於浙江省海寧市,位于海寧市硤石街道東南14公里處,以鎮人民政府駐地袁花得名。袁花歷史上人文薈萃,是清代查慎行、查嗣僳、查濟民、現代沙可夫、查良鏞(金庸)等名人故里。袁花鎮現轄14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總面積77.49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69924人(2017年)

2019年10月,袁花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1]

目錄

村鎮概況

袁花鎮地處海寧市東南部,東距上海120公里,西離杭州70公里。01省道複線穿境而過,杭浦高速及紹嘉跨海大橋將在域內交叉相會,境內河道縱橫,省級航道六平申線貫穿全境,水陸交通便利,山清水秀,自然條件優越。

袁花鎮是海寧市三個中心鎮之一,環境優美,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是全國首批綠化造林"百佳"鄉鎮、省級綠色小城鎮、海寧市首家省級衛生城鎮。"文壇俠聖"金庸(查良鏞)先生的舊居着落於袁花鎮新偉村。香港著名實業家查濟民先生的故鄉也在袁花。新世紀,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袁花正向着經濟強鎮、文化名鎮、文明新鎮和海寧東部重鎮大步邁進。

2019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4億元,同比增長7.0%;財政總收入8.95億元,同比增長19.3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28億元,同比增長10.62%; 農民人均純收入38958元,同比增長7.5%。

在袁花鎮,"品質智造"是引領一年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2019年,袁花堅持抓項目、調結構、聚動能,優化產業格局,全年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43.5億元,同比增長17.4%。產業轉型邁出大步。全年固定資產投入在庫項目46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86億元,同比增長 55.9%。

陽光科技小鎮一期完成建設、二期逐步投產。晶科"雙倍增"一期項目全部投產。"雙招雙引"成效明顯。圍繞新能源、新廚電、新型建築材料為主導的"三新產業"開展精準招商,成功簽約上特電器等4家企業。全年累計利用外資1.14億美元,實到內資5.3億元。科技創新亮點紛呈。全年淘汰落後設備357台(套),新申報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4家,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 8家,培育科技型小微企業8家,新增股份公司36家,新申報海寧市級研發中心3家,新申報省級新產品15項。[2]

袁花歷史

袁花舊作園花(又稱花園),或作元化、袁化。別名花溪、百花溪。其名最早見於唐貞元元年(785年)《張希超墓志銘》,名"袁花里"。唐大中六年(852年)《戚氏沈夫人墓志銘》中作"袁花市"。據宋建炎二年(1128年)《宋崇教寺記》及清錢泰吉《海昌備志》記載:袁花市中部,有崇教寺,原名妙果,始建於五代後唐長興二年(931年),原為梁江州刺史戚袞故宅,寺後皆山,相傳為戚夫人蒔花處。宋於此設袁花鹽場。雖曾多次遭受倭害,但發展仍較迅速。至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據當時里人許敦俅的《敬所筆記》記載,不僅"鎮上色色俱全,與杭嘉無異",即"當鋪"亦有"十四五處"之多。清代更為繁榮。抗日戰爭初期,鎮上全部街道房屋六次為日本侵略軍燒毀,從此無復昔日盛況。建國後經過努力建設,始展現新貌。

詳情

"袁花"的得名,與南朝梁江州長史戚兗的夫人有關。據《海昌備志》等記載:"袁花舊有崇教寺,"戚夫人利用龍山"蒔花","蒔"在《辭海》中解釋為移栽。估計戚夫人的花園頗有規模,或有些靈花異草,所以便有"花園"之名。後不知何故稱這個地方為園花,再逐漸演化而稱袁花。

戚夫人養花種草的那座山就是龍山,也叫妙果山、城隍山。《海寧州志稿》記載:"龍尾山,舊名袁花山,在縣東六十里,上有小山城,袁花山即妙果山之尾,因鑿斷故名。相傳劉誠意鑿斷,誠意未嘗輕用民力,當在湯信國巡海時。"龍山往北相連去的余脈則喚作龍尾山。龍山不高,卻是整個袁花鎮的依託,小鎮便成犄角之勢發展。清代邑人馬慶蓉《花溪山水記》:"海上九十九峰,多魁岸踞肆,其意氣端重無自矜色,則花溪諸山非峭驚萬仞,浩浩乎天際……整襟躍坐於萬家屋角眉黛者,妙果也。修竹插天,寒綠倒瀉,赭石隱苔蘚中欲出不出,春夏之交,野草花開,綠蔭如幄,上下相映,翠碧萬狀,秋冬木落,黃葉滿徑,竿頭活翠尤泛濫不休。"袁花人因為山上鬱鬱蔥蔥滿是毛竹之故直接喚作毛竹山。

崇教寺,當年煙火頗盛,拆毀於"文革",

1958年,袁花與兩倉、丁橋、黃灣鄉合建為袁花公社。

袁花氏族

海寧查氏

原籍徽州婺源,系出春秋查子,以地為氏。元至正十七年(1357)查瑜因避兵亂遷居海寧袁花。自第三世,分南、北、小等三支,明清以來是"文宦之家"。明代查約、查秉彝、查繼佐,清代查慎行、查嗣僳、查升、查揆等著名文入學者,及近現代著名人士查人偉、查猛濟、查濟民、查良釗、查良鑒、查良錚、查良鏞(金庸)等均為其族人。自第七世起的排字輩分為:秉志允大繼嗣克昌,奕世有人濟美忠良,傳家孝友華國文章,宗英紹起祖德載光。今存《海寧查氏族譜》20冊。

袁花許氏

系出許遠。宋代許四九遷居袁花。明代許相卿即其族人。昔有《海昌袁花許氏宗譜》,今未見。

海寧祝氏

據稱系出祝融氏。元代,祝三五自括蒼(今浙江臨海)遷海寧袁花為遷寧祝氏始祖。明代祝淵,清代祝潛、祝翼良、祝瑄(女)等名人均為其族人。今存《海昌祝氏宗譜》l6冊和《祝氏史傳匯編》1冊。

海寧朱氏

歙縣朱瑰之後。其後裔朱焞於北宋時遷居硤石,再傳其十世朱金徙居路仲。另有朱深溪者,自歙縣黃墩徙居海寧袁花。他們的後裔仍居住于海寧城鄉各地。今存《朱氏宗譜》23冊和《花園朱氏宗譜》39冊。

秀水吳氏

原居海寧袁花,明代中葉吳昭始遷秀水(今嘉興),遂為嘉興人。明禮部尚書吳隨即為其族人。

鎮情介紹

海寧市袁花鎮鎮域面積77.49平方千米(2017年),轄14個行政村,4個社區,總戶數1.5萬戶,總人口69924人(2017年)。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4億元,工農業總產值49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4億元,工業總產值46.6億元,自營出口5465萬美元,利稅2.4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487元。

全鎮經濟結構形成了糧食、蠶桑、畜牧、水果等四大農業產業和太陽能、輕紡針織、電珠燈泡、新型建材等四工業產業,其中以南方梨為主的萬畝優質水果產業基地被農業部命名為國家級無公害水果基地,產品暢銷上海、杭州等地;以太陽能熱水器為主的太陽能產業,2007年總產值突破20億元,成為繼山東濟南、江蘇常州後的國內三大製造基地之一。

袁花鎮以鎮人民政府駐地袁花得名。袁花歷史上人文薈萃,是清代查慎行、查嗣?和現代沙可夫、查濟民、查良鏞等名人故里。1998年,農業總產值1.29億元,工業總產值8.6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8.15億元,人均收入4129元。是嘉興市蠶繭之鄉。

歷史沿革

袁花亦名園花,別稱花溪。據《海昌備志》等記載:袁花舊有崇教寺,原是南北朝梁江州長史戚袞的宅基,宅後皆山,相傳為戚夫人蒔花處,袁花(園花)之名源於此。唐宣宗年間(847~859)已有集市,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為袁花市,清雍正六年(1728)始稱袁花鎮。現境在解放初至1958年間,建政為袁花鎮和夾山鄉。1958年,與兩倉、丁橋、黃灣鄉合建為袁花公社。以後公社規模調整。1961年,原袁花鎮建為縣直屬鎮,原夾山鄉仍稱袁花公社。1983年4月,撤銷袁花公社,併入袁花鎮。袁花在明代曾屢遭倭寇焚掠,抗日戰爭時期,街鎮曾兩度被日本侵略軍燒毀,袁花人民英勇鬥爭,有着反抗外來侵略者的光榮傳統。

改革開放以來

1980年5月,香港著名實業家查濟民第一次回鄉探親,並捐贈人民幣2萬元,幫助故里新偉村創辦新偉皮革廠。1983年,袁花鎮和袁花公社合併。1984年11月,查濟民捐贈新偉小學人民幣10萬元,設立查濟民獎學金;1984年冬,疏竣天仙港。1986年12月,袁花鎮工業公司和查濟民合資創辦的海寧市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袁花絲織有限公司建成投產;同年冬,疏竣黃山港,鎮區建設步伐加快。1992年12月,

香港《明報》集團公司董事長、著名武俠小說家查良鏞(金庸)回故鄉訪問。1993年冬,接軌海寧東西大道的袁談公路袁花段土方工程完工;1993年11月,查濟民又捐贈袁花鎮中心小學人民幣20萬元,設立查子琴獎學金。1996年10月,全鎮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工作;12月,袁花鎮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1997年1月,袁花鎮被嘉興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命名為嘉興市級文明鎮。

綠化百佳鎮

1998年8月,袁花鎮被全國綠化委員會命名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鎮黨委、人民政府十分重視綠化工作,每年植樹節都組織團員青年和婦女幹部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全鎮的植樹造林工作已形成良好氛圍。同時,落實人員、資金加強對林木的管護,確保"種一塊,活一塊,綠一塊",年底,綠化覆蓋率為39.1%。先後被命名為省級園林綠化先進單位,省級綠色小城鎮。

蠶繭之鄉

袁花鎮歷來是浙江省的蠶繭主要產區,全鎮共有專桑面積11052畝,199年飼養蠶種45051張,張產39.18公斤,總產達1765噸,創歷史最高水平。1998年5月袁花鎮被嘉興市委、嘉興市人民政府命名為"蠶繭之鄉"。

精神文明建設

1998年12月,袁花鎮通過嘉興市級文明城鎮的復檢。近幾年,袁花鎮不斷加大精神文明建設力度,深入開展文明城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的創建活動,精神文明建設成績斐然。至1998年末,共有省級文明單位1家,嘉興市級文明單位2家,海寧市級文明單位12家,鎮級文明單位15家。海寧二中是市屬完全中學,辦學水平達浙江省A級,學校認真貫徹教育方針,在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穩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的同時,大力加強德育工作,狠抓師德師風建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1998年8月通過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的考核驗收,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袁花工商所緊緊圍繞"文明管理、規範服務、依法行政、嚴格執法",以建設一支思想作風過硬、精通業務、善於管理、秉公執法、務實高效的幹部隊伍為重點,深入開展各項精神文明創建活動,1998年9月通過嘉興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的考核驗收,被命名為嘉興市級文明單位。鎮電管站、農科站、派出所1998年度亦被評為海寧市級文明單位。

名人事跡

袁花名人

說到袁花,必談袁花查氏。查氏原籍徽州婺源,系出春秋查子,以地為氏。元至正十七年(1357)查瑜因避兵亂遷居海寧袁花。及近現代著名人士查人偉、查猛濟、查濟民、查良釗、查良鑒、查良錚(穆旦)、查良鏞(金庸)等均為其族人。袁花查家在元代至正年間(1341~1368)由徽州婺源(今屬江西)遷來,至今已有600餘年歷史。明代,查家中進士6人、舉人17人,有祖孫三代連中進士的盛事。清代有進士14人,舉人59人,康熙年間(1662~1722)有"一朝十進士,兄弟三翰林"的佳話。袁花查家人才輩出。《中國名人大辭典》收查姓名人36人,袁花查家占15人。《中國近現代名人大辭典》收歷代查姓名人7人,袁花查家占3人。現代、當代名人中有查人偉、查猛濟、穆旦(查良錚)、查良釗、查良鏗、查濟民、查良鏞等。袁花鎮龍聯村蔣家組蔣張林2000年到2011年,在金盾出版社、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出版連續出版4本養龜專著,成為養龜行業學者型名人。

改革開放大事

1983年,袁花鎮和袁花公社合併。

1984年冬,疏竣天仙港。

1993年冬,接軌海寧東西大道的袁談公路袁花段土方工程完工;

1998年5月,袁花鎮被嘉興市委、嘉興市人民政府命名為"蠶繭之鄉"。同年8月,袁花鎮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

2004年10月,根據海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袁花鎮開展行政村規模調整,行政村由原來的27個調整為14個。

2005年12月,袁花鎮被浙江省教育廳評為浙江省"教育強鎮"。

2006年3月,袁花鎮被中共嘉興市委員會、嘉興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嘉興市平安鎮。

2006年9月,袁花鎮被浙江省文化廳命名為浙江省"明珠文化明珠"。同年11月袁花鎮被浙江省體育局命名為浙江省"體育強鎮"。

2007年3月,香港著名社會活動家、實業家查濟民,因病於香港逝世,同年4月,歸葬於袁花鎮新袁村大墳頭。

2007年12月,袁花鎮被浙江省環保局命名為浙江省生態鎮。

獲得榮譽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0月,袁花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1年4月,袁花鎮入選2021年度浙江省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

2021年9月,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