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靖
遊戲 |
袁靖,男,1952年10月出生於上海市。1982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5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1]
1993年畢業於日本千葉大學研究生院自然科學研究科,獲學術博士學位。 [2]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考古學教授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上海市
出生日期----1952年10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西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千葉大學
主要成就----1986-1989年參加發掘陝西藍田泄湖新石器時代遺址,1990年參與主持發掘日本茨城於下貝丘遺址,1993年參與主持發掘日本茨城狹間貝丘遺址,1994-1997年主持調查和發掘了山東膠東半島的21處貝丘遺址。
代表作品----《膠東半島貝丘遺址環境考古》
學術兼職
1985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
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考古科技實驗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
國際動物考古學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Archaeozoology)理事,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環境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東方考古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
人物經歷
1984年參加發掘甘肅天水師趙村新石器時代遺址。
1986-1989年參加發掘陝西藍田泄湖新石器時代遺址。
1990年參與主持發掘日本茨城於下貝丘遺址。
1993年參與主持發掘日本茨城狹間貝丘遺址。
1994-1997年主持調查和發掘了山東膠東半島的21處貝丘遺址。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重點課題和考古研究所重點課題基金的支持下,將國外環境考古學、動物考古學的理論和方法應用於中國田野考古實踐之中。
先後完成了膠東半島貝丘遺址的環境考古學研究,內蒙古敖漢興隆窪、興隆溝、河北徐水南莊頭、安徽蒙城尉遲寺、江蘇金壇三星村、上海馬橋、浙江杭州跨湖橋、重慶巫山雙堰堂、
山東滕州前掌大、濟南洛莊漢墓、山西垣曲古城東關、河南澠池班村、新鄭古城寨、洛陽皂角樹、偃師商城、鄭州商代窖藏、安陽洹北商城、新鄭中行、
陝西長安灃西、臨潼秦兵馬俑坑、
西安漢長安城、漢平陵陪葬坑、甘肅武山傅家門、寧夏固原史道洛墓、新疆和靜察吾乎溝口、廣西桂林甑皮岩等遺址和墓地出土動物骨骼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學術活動
1999年10月-2000年9月到日本千葉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出任客座研究員。
2002年8月到法國巴黎國立歷史自然博物館出任客座研究員。
1998年8月赴加拿大維多利亞參加國際動物考古學會第8次世界大會。
2002年8月赴英國達爾姆參加國際動物考古學會第9次世界大會。
此外還多次到日本東京大學文學部、九州大學研究生院比較文化研究科、茨城大學人文學部、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國立綜合環境學研究所、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
財團法人奈良文化財研究所、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土井浜人類學博物館、
中國考古學會年會參加學術會議和進行講學。
研究成果
1、《膠東半島貝丘遺址環境考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本書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四屆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優秀成果獎、中國環境考古學會第四次全國大會優秀成果獎。
2、《論中國古代居民獲取肉食資源的方式》,《考古學報》1999年第1期。
本文獲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優秀成果獎。
3、《中國新石器時代家畜起源的問題》,《文物》2001年第5期。
4、Pig domestication in ancient China, Antiquity,2002, Vol.76, Num.293
此外,還參與主編《於下貝丘遺址》和《狹間貝丘遺址》這兩本日本貝丘遺址的發掘報告。
在《考古學報》、《考古》、《文物》、《季刊考古學》(日本雜誌)和《Zooarchaeology research news》等中國和外國雜誌上用中文、日文和英文發表的論文、研究報告共計50餘篇。
研究方向
1)自然科學技術在考古中的運用
2)古代人地關係
3)古代人類與動物的關係
主要課題
1)中國古代家畜起源研究
2)古代利用動物祭祀研究
3)中日古代家犬遺傳因子(DNA)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