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家鼠
褐家鼠 |
褐家鼠(學名:Rattus norvegicus), 也稱為褐鼠、 大家鼠、白尾吊、糞鼠、溝鼠,為一種中小型齧齒動物,雄性體重133g左右,體長133~238mm,雌性體重106g左右,體長127~188mm,尾長明顯短於體長,尾毛稀疏。分布於全世界各地,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該鼠的存在,主要棲居於人的住房和各類建築物中。
目錄
簡介
褐家鼠為中型鼠類,體粗壯,雄性體重133g左右,體長133~238mm,雌性體重106g左右,體長127~188mm,尾長明顯短於體長。尾毛稀疏,尾上環狀鱗片清晰可見。耳短而厚,向前翻不到眼睛。後足長35~45mm。雌鼠乳頭6對 。褐家鼠背毛棕褐色或灰褐色,年齡愈老的個體,背毛棕色色調愈深。背部自頭頂至尾端中央有一些黑色長毛,故中央顏色較暗。腹毛灰色,略帶污白。老年個體毛尖略帶棕黃色調。尾二色,上面灰褐色,下面灰白色。尾部鱗環明顯,尾背部生有一些褐色細長毛,故尾背部色調較深。前後足背面毛白色 。褐家鼠頭骨較粗大,腦顱較狹窄,顴弓較粗壯,褐家鼠是家棲鼠中較大的一種,眶上嵴發達,左右顳嵴向後平行延伸而不向外擴展。門齒孔較短,後緣接近臼齒前緣聯接線。聽泡較小 。褐家鼠第一上臼齒第1橫嵴外齒突不發達,中齒突、內齒突發育正常,第2橫嵴齒突正常,第3橫嵴中齒突發達,內外齒突均不發達。第二上臼齒第1橫嵴只有1內齒突,中外齒突退化,第2橫嵴正常,第3橫嵴中齒突發達,內外齒突不明顯。第三上臼齒第1橫嵴只有內齒突,2、3橫嵴連成一環狀 。
評價
褐家鼠是一種家族性群居鼠類,可以幾個世代同在一個洞系居住,但雄性之間時常進行咬斗。褐家鼠屬晝夜活動型,以夜間活動為主。在不同季節,褐家鼠一天內的活動高峰相近,即16~20時與黎明前。褐家鼠行動敏捷,嗅覺與觸覺都很靈敏,但視力差。記憶力強,警惕性高,多沿牆根、壁角行走,行動小心謹慎,對環境改變十分敏感,遇見異物即起疑心,遇到干擾立即隱蔽。褐家鼠在一年中活動受氣候和食物的影響,一般在春、秋季出洞較頻繁,盛夏和嚴冬相對偏少,但無冬眠現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