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襄汾县是中国山西省临汾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304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为42.26万人。 襄汾县下辖7个镇、6个乡: 新城镇、赵康镇、汾城镇、南贾镇、古城镇、襄陵镇、邓庄镇、陶寺乡、永固乡、景毛乡、西贾乡、南辛店乡和大邓乡[1]

目录

名称由来

襄汾,取襄陵汾城二县首字为名。襄陵以晋襄公陵而得名。汾城系古晋国都,因汾河流经得名。

历史承袭

秦于今县城北8千米古城村置襄陵县,属河东郡。

西汉于今县城西南28千米晋城村别置临汾县,亦属河东郡。

三国魏属平阳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析临汾县地于今县城西北10千米古城村北置泰平县,不久临汾县废入,属平阳郡。太和十一年(487年)复置临汾县。

北齐襄陵临汾2县。

北周改泰平县为太平县禽昌县治自今尧都区境徙古城村。

隋开皇三年(583年)2县改属晋州,十年属绛州。大业二年(606年)改禽昌县为襄陵县,属临汾郡;太平县治徙今县城西北5千米古县村。义宁年间2县属平阳郡。

武德元年(618年)太平县徙治今古城村,贞观七年(633年)又徙治今县城西南18千米汾城镇。元和十四年(819年)襄陵县徙治今县城西北15千米古襄陵村,属晋州;太平县属绛州

宋天圣元年(1023年)襄陵县徙治今县城西北18千米襄陵镇。

民国初年改太平县为汾城县,与襄陵县俱属河东道,道废后直属省。

1949年属临汾专区。

1950年襄陵县徙治赵曲镇。

1954年2县合并为襄汾县,县政府驻史村镇,属晋南专区。

1958年撤县,分别划入侯马市临汾县

1961年复置。

1967年属晋南地区。

1970年属临汾地区。

2000年属地级临汾市。

行政区划

截止2007年,襄汾县辖7个镇、6个乡,349个行政村:新城镇、赵康镇、汾城镇、南贾镇、古城镇、襄陵镇、邓庄镇、陶寺乡、永固乡、景毛乡、西贾乡、南辛店乡、大邓乡。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襄汾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东临浮山翼城,西傍乡宁,南毗曲沃侯马新绛,北连尧都区。介于东经111°06′~111°40′,北纬35°40′~36°03′之间。南北39.3公里,东西62.5公里,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襄汾县地势东西高而中间低。东有塔儿山,属太行山脉,海拔1493米,是全县最高峰;西靠吕梁山麓,中间汾河由北而南纵贯其中。东西山麓逐渐向汾河谷地倾斜,形成东西高、中间低的槽状形态。河谷最低的永固乡西吉村海拔391米,山地最高的塔儿山,海拔1495.4米,高差1104.4米。除山脚、河谷外,一般地面高差不大,平地占全县总面积70%以上,基本属于平川地区。汾河两岸地形平坦,为临汾盆地的组成部分,海拔 500至600米。

气候特点

襄汾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1.5度,一月-4.5度,七月26度,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襄汾县水资源总量为18201万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7463.5万立方米,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

矿藏资源

截止2007年,襄汾县发现矿产16种,包括:煤、石膏、大理石石灰岩白云岩、麦饭石、膨润土、重晶石、花岗岩、地热水、铁、金、银、铜、铅、锌,其中:煤、铁、金、石膏、石灰岩5种储量丰富,为主要矿产。查明矿产地20处,其中煤1处,石膏2处,金3处,铜2处,铁11处,熔剂灰岩1处。

人口民族

2018年年末全县总户籍人口为504227人,比上年增加2035人。

20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61495人,比上年增长563人,其中:男性231102人,女性230393人;城镇人口199690人,乡村人口261805人,城镇化率43.27% 。全年全县出生人口2435人,人口出生率5.28‰;死亡人口1872人,死亡率为4.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2‰,人口性别比为100.31。

襄汾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土家族蒙古族苗族等。

经济概况

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1322140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153万元,下降4.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3%;第二产业增加值603987万元,增长5.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7%;第三产业增加值582000万元,增长5.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0%;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74245万元,增长12.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0711万元,增长0.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6211万元,增长3.5%,房地产业增加值80948万元,增长6.1% 。

交通运输

襄汾县南同蒲铁路、汾河、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全境,霍侯、临夏线等国、省道与县、乡公路衔接交织。

截止2018年年底,全县通车总里程为1403.748公里,国道91.7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654公里);省道91.1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81公里);县道139.751公里;乡道313.509公里;村道767.632公里。

社会事业

旅游事业

2018年,全县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加快文化旅游开发进程,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全县旅游发展按照“一轴一带六线八景区”的“1168”新格局展开,以研学旅游为主抓手,以打造“最早中国”研学旅行第一县为目标,不断推动全县全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把全县作为一个营地来打造,形成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进重点项目,打造好旅游精品,助力旅发大会,举办好各项活动[2]

2018年全县实现旅游人数309.27万人次,同比增长28%,旅游综合收入31.38亿元,同比增长28.2%。

教育科技

2018年,鼓励企业与相关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先后引导华基建材、山佳阀门、泽禾铸造等企业与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大、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在运营管理、生产工艺、产品研发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开展科技下乡。组织志愿者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营造了崇尚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加大专利申请力度。聘请太原晋兴知识产权事务所专家到山佳阀门等企业进行服务,为企业进行专利申报流程和技术方案书写等方面的指导培训。目前,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3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家,市级研发中心2家。

民俗文化

蒲剧

襄汾是山西四大梆子戏之一蒲剧的故乡,是蒲剧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清末民初,襄汾境内先后有永胜班、得胜班、邓庄娃娃班、万金班、福盛班以及牛席娃娃班等八个大戏班和娃娃班。解放以后,由襄陵汾城两县政府先后组成“襄陵民主蒲剧团”、“汾城光明蒲剧团”、“襄汾蒲剧团”以及大柴、中景村的业余民间剧团。著名演员有襄汾人杨虎山席留根任全柱李小旦[3]

《七十二呆》

刘润恩同志经多年搜集、整理、编写的《七十二呆》故事。

七十二呆”系列笑话起源于襄汾县刘庄村,在襄汾民间广为盛传,它以浓厚的民间泥土气息和强大生命力,在晋南乃至山西久传不衰,是民间口头文学中的一座金矿。故事主角“呆呆”是群众描绘创造的一个可亲、可爱、又可敬、可佩,虽流露呆傻,却勤劳淳朴、憨厚爽直、执着认理、急人所急、乐于助人又嫉恶如仇的正义人物。“呆”的面孔,富含喜剧、相声、小品情趣,在听者喜悦、欢笑中揭开戏剧的罩衣,抖开相声的包袱,表现了劳动人民大智若愚的智慧和自我批评、自娱自乐的乐观精神。

太平版画

襄汾木版年画与临汾的木版年画世家姬家、徐家的版画作品,都起源于宋末金初时期,历代传为精品,姬家生产的《四美图》和徐家生产的《义勇武安王经》等金代珍贵版画,于19071909年间先后被一个叫柯基洛夫的俄国人在现在全国西夏的里水古城,即甘肃省黑水城附近的一座古塔中发现窃走,藏于俄罗斯亚力山大三世博物馆中,此画解放后通过外交途径从苏联复制回来,藏于丁村民俗博物馆。

名优特产

襄陵莲藕

它的根、茎、叶、花、果都有经济价值。除了藕和莲子供食用外,花粉、荷叶、莲芯等都可以作菜肴或饮料及保健食品。藕中一般含淀粉10~20%,蛋白质1~2%。莲子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40~50%和19~22%,而且都含有多种维生素,可供生食、熟食、加工罐藏、制作蜜饯和藕粉等。

官滩枣

襄汾县城关镇官滩村的官滩枣栽培历史已有500余年,明清两朝作为“贡品”上缴皇宫。官滩枣属制干品种。具有“紫红油亮光泽好,皮薄肉厚核心小,肉质褐红糖丝长,甘甜溢香品质高”的特点,单果重12-18克[4]

风景名胜

丁村遗址

位于襄汾县城4公里的丁村附近汾河河畔,距临汾市35公里,北起史村,南至柴庄,长约十一公里,以发掘出中国历史上旧石器时代的化石而闻名中外。

陶寺遗址

两周墓地群位于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占地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已在陶寺北墓地探出墓葬1283座、还有车马坑5座,墓葬从早到晚由西北向东南排列,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绵延500年[5]

襄汾县龙澍峪

位于襄汾县县城西北的吕梁山支脉姑射山中,占地约30平方公里,距县城23公里。1991年至1999年,襄汾县先后投资近千余万元,完成清理地基2600平方米,修复台阶700个,修复山门、元代舞台、唐代华佗庙、千手佛殿、真武庙三皇庙等;绘彩画2500平方米,塑像250尊,架高压电线4公里,修沙石路4.5公里。

襄汾县普净寺

普净寺”位于山西省襄汾县西南35公里的史威村,属赵康镇辖区。整个寺区占地5624平方米。

观象台

位于陶寺乡东坡沟村西北方向1华里的地方,在陶寺中期大城东南的一个小城内,距陶寺两公里,平面呈半圆方形,面积约1400平方米。

著名人物

姬缗

春秋晋国国君。哀侯光弟,继小子侯而立。前704-前679年在位。

郑光祖

字德辉,是元代著名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其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

毛文龙

(1576年~1629年)字振南,明代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抵抗后金的名将。祖籍山西省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出生于杭州

赵盾

春秋晋人,谥宣孟,又称赵宣子。赵盾仕晋襄、灵、成三世,屡有政绩,孔子称为“良大夫”。今襄汾县赵康镇有其墓及祠庙。

张著

仲明,号蒙溪,元初襄陵张相村人。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病故于寓所,终年69岁。有《蒙溪集》12卷、《诗学渊源》20卷、《春秋隐括》3卷行世。

视频

襄汾县相关的视频

襄汾县招商宣传片
襄汾县千年古墓,墓主头发指甲完好如初,右手放置的物品让专家迷惑
2008年山西襄汾“9.8”尾矿库特别重大溃坝事故警示教育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