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縣
襄汾縣是中國山西省臨汾市所轄的一個縣。總面積為1304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為42.26萬人。 襄汾縣下轄7個鎮、6個鄉: 新城鎮、趙康鎮、汾城鎮、南賈鎮、古城鎮、襄陵鎮、鄧莊鎮、陶寺鄉、永固鄉、景毛鄉、西賈鄉、南辛店鄉和大鄧鄉[1]。
目錄
名稱由來
歷史承襲
秦於今縣城北8千米古城村置襄陵縣,屬河東郡。
三國魏屬平陽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析臨汾縣地於今縣城西北10千米古城村北置泰平縣,不久臨汾縣廢入,屬平陽郡。太和十一年(487年)復置臨汾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2縣改屬晉州,十年屬絳州。大業二年(606年)改禽昌縣為襄陵縣,屬臨汾郡;太平縣治徙今縣城西北5千米古縣村。義寧年間2縣屬平陽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太平縣徙治今古城村,貞觀七年(633年)又徙治今縣城西南18千米汾城鎮。元和十四年(819年)襄陵縣徙治今縣城西北15千米古襄陵村,屬晉州;太平縣屬絳州。
宋天聖元年(1023年)襄陵縣徙治今縣城西北18千米襄陵鎮。
民國初年改太平縣為汾城縣,與襄陵縣俱屬河東道,道廢后直屬省。
1949年屬臨汾專區。
1950年襄陵縣徙治趙曲鎮。
1954年2縣合併為襄汾縣,縣政府駐史村鎮,屬晉南專區。
1961年復置。
1967年屬晉南地區。
1970年屬臨汾地區。
2000年屬地級臨汾市。
行政區劃
截止2007年,襄汾縣轄7個鎮、6個鄉,349個行政村:新城鎮、趙康鎮、汾城鎮、南賈鎮、古城鎮、襄陵鎮、鄧莊鎮、陶寺鄉、永固鄉、景毛鄉、西賈鄉、南辛店鄉、大鄧鄉。縣人民政府駐新城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襄汾縣位於山西省中南部,東臨浮山、翼城,西傍鄉寧,南毗曲沃、侯馬、新絳,北連堯都區。介於東經111°06′~111°40′,北緯35°40′~36°03′之間。南北39.3公里,東西62.5公里,總面積103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襄汾縣地勢東西高而中間低。東有塔兒山,屬太行山脈,海拔1493米,是全縣最高峰;西靠呂梁山麓,中間汾河由北而南縱貫其中。東西山麓逐漸向汾河谷地傾斜,形成東西高、中間低的槽狀形態。河谷最低的永固鄉西吉村海拔391米,山地最高的塔兒山,海拔1495.4米,高差1104.4米。除山腳、河谷外,一般地面高差不大,平地占全縣總面積70%以上,基本屬於平川地區。汾河兩岸地形平坦,為臨汾盆地的組成部分,海拔 500至600米。
氣候特點
襄汾縣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1.5度,一月-4.5度,七月26度,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無霜期185天。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襄汾縣水資源總量為18201萬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7463.5萬立方米,全縣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6。
礦藏資源
截止2007年,襄汾縣發現礦產16種,包括:煤、石膏、大理石、石灰岩、白雲岩、麥飯石、膨潤土、重晶石、花崗岩、地熱水、鐵、金、銀、銅、鉛、鋅,其中:煤、鐵、金、石膏、石灰岩5種儲量豐富,為主要礦產。查明礦產地20處,其中煤1處,石膏2處,金3處,銅2處,鐵11處,熔劑灰岩1處。
人口民族
2018年年末全縣總戶籍人口為504227人,比上年增加2035人。
2018年末全縣常住人口461495人,比上年增長563人,其中:男性231102人,女性230393人;城鎮人口199690人,鄉村人口261805人,城鎮化率43.27% 。全年全縣出生人口2435人,人口出生率5.28‰;死亡人口1872人,死亡率為4.0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2‰,人口性別比為100.31。
經濟概況
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1322140萬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153萬元,下降4.4%,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3%;第二產業增加值603987萬元,增長5.6%,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5.7%;第三產業增加值582000萬元,增長5.9%,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4.0%;第三產業中:金融保險業增加值74245萬元,增長12.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50711萬元,增長0.4%;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66211萬元,增長3.5%,房地產業增加值80948萬元,增長6.1% 。
交通運輸
襄汾縣南同蒲鐵路、汾河、大運高速公路縱貫全境,霍侯、臨夏線等國、省道與縣、鄉公路銜接交織。
截止2018年年底,全縣通車總里程為1403.748公里,國道91.7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654公里);省道91.1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81公里);縣道139.751公里;鄉道313.509公里;村道767.632公里。
社會事業
旅遊事業
2018年,全縣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全面加快文化旅遊開發進程,各項工作紮實有效推進,全縣旅遊發展按照「一軸一帶六線八景區」的「1168」新格局展開,以研學旅遊為主抓手,以打造「最早中國」研學旅行第一縣為目標,不斷推動全縣全域旅遊產業快速發展,把全縣作為一個營地來打造,形成助推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推進重點項目,打造好旅遊精品,助力旅發大會,舉辦好各項活動[2]。
2018年全縣實現旅遊人數309.27萬人次,同比增長28%,旅遊綜合收入31.38億元,同比增長28.2%。
教育科技
2018年,鼓勵企業與相關院校建立產學研合作。先後引導華基建材、山佳閥門、澤禾鑄造等企業與北京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哈爾濱工大、中北大學、太原科技大學等高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這些企業在運營管理、生產工藝、產品研發等方面都實現了新的突破。開展科技下鄉。組織志願者進行科普知識宣傳,開展農業科技培訓,發放宣傳資料10000餘份,營造了崇尚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社會氛圍;加大專利申請力度。聘請太原晉興知識產權事務所專家到山佳閥門等企業進行服務,為企業進行專利申報流程和技術方案書寫等方面的指導培訓。目前,全縣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3家,省級企業研發中心1家,市級研發中心2家。
民俗文化
蒲劇
襄汾是山西四大梆子戲之一蒲劇的故鄉,是蒲劇最早的發源地之一。清末民初,襄汾境內先後有永勝班、得勝班、鄧莊娃娃班、萬金班、福盛班以及牛席娃娃班等八個大戲班和娃娃班。解放以後,由襄陵、汾城兩縣政府先後組成「襄陵民主蒲劇團」、「汾城光明蒲劇團」、「襄汾蒲劇團」以及大柴、中景村的業餘民間劇團。著名演員有襄汾人楊虎山、席留根、任全柱、李小旦等[3]。
《七十二呆》
由劉潤恩同志經多年搜集、整理、編寫的《七十二呆》故事。
「七十二呆」系列笑話起源於襄汾縣劉莊村,在襄汾民間廣為盛傳,它以濃厚的民間泥土氣息和強大生命力,在晉南乃至山西久傳不衰,是民間口頭文學中的一座金礦。故事主角「呆呆」是群眾描繪創造的一個可親、可愛、又可敬、可佩,雖流露呆傻,卻勤勞淳樸、憨厚爽直、執着認理、急人所急、樂於助人又嫉惡如仇的正義人物。「呆」的面孔,富含喜劇、相聲、小品情趣,在聽者喜悅、歡笑中揭開戲劇的罩衣,抖開相聲的包袱,表現了勞動人民大智若愚的智慧和自我批評、自娛自樂的樂觀精神。
太平版畫
襄汾木版年畫與臨汾的木版年畫世家姬家、徐家的版畫作品,都起源於宋末金初時期,歷代傳為精品,姬家生產的《四美圖》和徐家生產的《義勇武安王經》等金代珍貴版畫,於19071909年間先後被一個叫柯基洛夫的俄國人在現在全國西夏的里水古城,即甘肅省黑水城附近的一座古塔中發現竊走,藏於俄羅斯亞力山大三世博物館中,此畫解放後通過外交途徑從蘇聯複製回來,藏於丁村民俗博物館。
名優特產
襄陵蓮藕
它的根、莖、葉、花、果都有經濟價值。除了藕和蓮子供食用外,花粉、荷葉、蓮芯等都可以作菜餚或飲料及保健食品。藕中一般含澱粉10~20%,蛋白質1~2%。蓮子中的澱粉和蛋白質含量分別高達40~50%和19~22%,而且都含有多種維生素,可供生食、熟食、加工罐藏、製作蜜餞和藕粉等。
官灘棗
襄汾縣城關鎮官灘村的官灘棗栽培歷史已有500餘年,明清兩朝作為「貢品」上繳皇宮。官灘棗屬制干品種。具有「紫紅油亮光澤好,皮薄肉厚核心小,肉質褐紅糖絲長,甘甜溢香品質高」的特點,單果重12-18克[4]。
風景名勝
丁村遺址
位於襄汾縣城4公里的丁村附近汾河河畔,距臨汾市35公里,北起史村,南至柴莊,長約十一公里,以發掘出中國歷史上舊石器時代的化石而聞名中外。
陶寺遺址
兩周墓地群位於襄汾縣城東北約7公里處,占地總面積在24萬平方米左右,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400米。已在陶寺北墓地探出墓葬1283座、還有車馬坑5座,墓葬從早到晚由西北向東南排列,從兩周之際延續到戰國時期,綿延500年[5]。
襄汾縣龍澍峪
位於襄汾縣縣城西北的呂梁山支脈姑射山中,占地約30平方公里,距縣城23公里。1991年至1999年,襄汾縣先後投資近千餘萬元,完成清理地基2600平方米,修復台階700個,修復山門、元代舞台、唐代華佗廟、千手佛殿、真武廟、三皇廟等;繪彩畫2500平方米,塑像250尊,架高壓電線4公里,修沙石路4.5公里。
襄汾縣普淨寺
「普淨寺」位於山西省襄汾縣西南35公里的史威村,屬趙康鎮轄區。整個寺區占地5624平方米。
觀象台
位於陶寺鄉東坡溝村西北方向1華里的地方,在陶寺中期大城東南的一個小城內,距陶寺兩公里,平面呈半圓方形,面積約1400平方米。
著名人物
姬緡
春秋晉國國君。哀侯光弟,繼小子侯而立。前704-前679年在位。
鄭光祖
字德輝,是元代著名雜劇家和散曲家,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齊名,號稱元代四大雜劇家之一,其作品在民間廣為流傳。
毛文龍
(1576年~1629年)字振南,明代著名軍事家,民族英雄,抵抗後金的名將。祖籍山西省平陽府太平縣(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出生於杭州。
趙盾
春秋晉人,諡宣孟,又稱趙宣子。趙盾仕晉襄、靈、成三世,屢有政績,孔子稱為「良大夫」。今襄汾縣趙康鎮有其墓及祠廟。
張著
字仲明,號蒙溪,元初襄陵張相村人。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病故於寓所,終年69歲。有《蒙溪集》12卷、《詩學淵源》20卷、《春秋隱括》3卷行世。
視頻
襄汾縣相關的視頻
參考文獻
- ↑ 山西襄汾,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搜狐網, 2019-10-09
- ↑ 山西襄汾:打造「最早中國」研學旅行第一縣,人民網, 2018-07-31
- ↑ 山西臨汾:襄汾汾陰嶺飄蕩着「蒲劇」金曲,騰訊網 ,2019-09-14
- ↑ 襄汾官灘棗~歷史悠久、肉厚味甜,新浪網 ,2014-2-19
- ↑ 厲害了!襄汾陶寺遺址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搜狐網 ,201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