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翼
襟翼是航空航天科學技術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目錄
名詞解釋
特指現代機翼邊緣部分的一種翼面形可動裝置,襟翼可裝在機翼後緣或前緣,可向下偏轉或(和)向後(前)滑動,其基本效用是在飛行中增加升力。 依據所安裝部位和具體作用的不同,襟翼可分為後緣襟翼、前緣襟翼。
20世紀20年代,英國著名設計師漢德萊 佩奇和德國空氣動力學家拉赫曼發明了開縫襟翼。開縫襟翼是襟翼中十分重要的一種。它是一條或幾條附着在機翼後緣的可動翼片,平時與機翼合為一體,飛機起飛或着陸時放下。襟翼片能夠增加機翼的面積,改變機翼彎度,同時還會形成一條或幾條縫隙。增加面積可以提高升力,形成縫隙可使下表面的氣流經縫隙流向上表面,使上表面的氣流速度提高,可較大範圍保持層流,也可使升力增加,並能減少失速現象的發生。它也可以裝在飛機前緣上,通常都是一條。大型飛機特別是客機都安裝了雙縫襟翼,可提高升力係數85%~95%,效果十分顯著。當飛機在起飛時,襟翼向後下方偏移角度較小,主要起到增加升力的作用,可以加速飛機起飛;當飛機在降落時,襟翼向後下方偏移的角度較大,可以使飛機的升力和阻力同時加大,以利於降低着陸速度。
參考文獻
- ↑ 中國發現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專家:中華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書法|詳解隸書發展的歷史,搜狐,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