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西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發端於1902年創辦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史地科,其後發展成為北平師範大學史地系。抗日戰爭時期隨學校西遷至陝西,後來再次西遷至蘭州,成為西北師範學院地理系。2000年在原西北師範大學地理系和西北資源環境研究所的基礎上組建成立西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目錄
師資力量
在歷史上,先後有著名地理教育家鄒豹君、萬方祥、傅角今、盧村禾、焦北辰、魏文澤、劉仲瑜、董文朗、李宗芳、王琪生、鄭寶喜、孫永清、黃大燊、陳仲全、董宏儒、詹啟仁、向傳璧等一大批著名專家學者執教於此。
截止到2018年,學院現有教職工82人,其中以程國棟院士領銜的專任教師67人,教授20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生導師53人,專任教師中獲得博士學位的達到71.64%。教師隊伍中有兩院院士(雙聘)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甘肅省「333」「555」科技人才1人,甘肅省領軍人才5人,甘肅省「飛天學者」特聘教授[1]1人,甘肅省教學名師1人。
學科建設
學院有地理學博士後流動站、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含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環境科學與工程、礦產勘查與地質環境、土地資源管理等六個學術型碩士學位點和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點。
地理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環境工程等4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地理科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地理信息科學為甘肅省特色專業。
地理學和生態學為甘肅省重點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為甘肅省重點培育學科。學院主建的「寒旱區地理生態與資源學科群」獲批甘肅省「雙一流[2]」特色學科。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地理學為B-等級,進入全國30%-40%。在自然出版集團發布的2017年自然指數排行榜中,地球與環境科學學科位列全國高校第24位、師範類院校第4位。
學術研究
科研建設
據2018年資料,近五年來學院教師先後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Water Resources Research》《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Hydrology》《Land Use Polic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Glaciology》《Journal of Hydrometeorology》《地理學報》等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70餘篇,其中被SCI/SSCI/A&HCI收錄的論文60餘篇,被EI收錄論文55篇,主(參)編國家部委和地方組織的各類教材、專著16冊(部),承擔各類項目350餘項,其中包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在內的國家級項目50餘項;獲廳局級以上獎勵19項,其中省部級獎勵6項;申請獲得專利授權2項。
學院教師長期致力於地理與環境科學教育以及寒旱區資源與環境演變過程、人地關係與區域發展、環境遙感與GIS開發、生態經濟與恢復生態學等領域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
下設機構
學院現設有地理科學、城市與資源學、地理信息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四個系和一個實驗中心;
擁有「甘肅省濕地資源保護與產業發展工程研究中心」、「甘肅省土地利用與綜合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寒旱區生態水文過程甘肅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省級科研平台;
有「甘肅省地名研究中心」「西北師範大學國土資源與城鄉規劃研究院」「數字國土與GIS開發應用研究院」「西北師範大學城市規劃與旅遊景觀設計研究院」「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心」「生態經濟研究中心」「西北資源環境與區域發展研究所」等7個研究機構,具有旅遊規劃設計乙級資質、土地利用規劃資質和第二次土地調查資質。
學院是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生態恢復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是甘肅省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單位,亦是中國地理學會、中國生態經濟學會、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以及甘肅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甘肅省遙感學會、甘肅省氣象學會、甘肅省土地學會、甘肅省地理教學研究會的理事單位。
視頻
西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關於印發《關於實施特聘教授崗位制度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1999-06-09
- ↑ 「雙一流」建設學科對應高校名單(共108個學科) ,搜狐,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