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文教園第一小學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文教園第一小學位於能源金貿區文教園片區豐京苑小區西側。學校規劃占地59畝,規劃建築面積4.1萬㎡,現一期建築面積為25856㎡,可開設教學班36個,提供學位1620個,是一所承載着教育夢想的高起點、高品質、現代化生態學校。

目錄

學校簡介

學校秉承「和美博智」辦學理念,在家文化的引領下,始終堅持做「最真、最實、最美」的教育。學校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落實「雙減」,推進以學生為核心、以學生成長需求為目標的活動課程化課程;創新德育活動載體,形成三禮八節德育品牌;以「三個課堂」為抓手,實行精細化管理,多舉措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家長學校博智課程為依託,構建教育「合伙人」模式,打造家校共育新格局。給人生最堅實的起步給孩子最美好的童年[1]

辦學成效

自2020年建校以來,學校各項工作被人民日報、三秦都市報、西安日報等多家媒體宣傳報道300餘次。2023年初,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文教園第一小學教育集團揭牌成立;學校被授予「全國啦啦操星級俱樂部」稱號,榮獲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與全國啦啦操委員會「全國校園大課間啦啦操推廣實施單位」稱號;榮獲中國物理學會蒲公英基地學校稱號、《嫦娥奔月》成語微電影、《種下一園春》校本德育課程、《古詩里的山水田園》教育案例均榮獲中央電教館優秀作品;被評為陝西省紅領巾法學院示範學校、陝西省勞動教育學科優質教學基地;西安市第四批中小學智慧校園;2022年西咸新區教育系統先進集體、西咸新區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西咸新區平安校園、西咸新區安全管理先進基層單位、西咸新區第二屆中小學課堂創新大賽新區優秀組織獎等各級各類榮譽40餘項。

植物生長三要素:陽光、水分,土壤。文教園第一小學着眼學生的成長,堅持「花匠」思維,立足學情,落實課堂革命,創新學校課程建設,以「三個課堂」為抓手,推進以學生為核心、以學生成長需求為目標的活動課程化課程。

深耕「第一課堂」

助力「雙減」提質增效

學校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深耕第一課堂,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在校內學習中「吃飽喝足」,一場場教學質量攻堅戰在文教園一小陸續打響。

提升教學質量,教師是關鍵

學校致力於教學改革,出台了《文教園一小「名校+」立體化培訓行動計劃(2020—2022)》,以課堂教學的實踐和研究為着力點,以課前說課、課堂教學、課後反思為載體,促進文教園一小教與學方式變革。學校按照青年教師規範化、骨幹教師優質化、優秀教師卓越化的思路,針對不同教師群體的業務水平實際和專業發展需求,分類分級組織開展系統性培訓活動。

提升課堂質量,教研是支撐

學校通過集中業務學習、周教研活動、日常教研、「青藍工程」等方式強化教學研究,堅持大單元整體備課,縱向關照學段特點、橫向把握單元重點、系統考量單元教學目標,着力單元整體設計,探索結構化教學模式,着力改革教研管理方式,提升教研水平。

「課堂的革命老師的使命」——綜合學科課程改革論壇暨微課程推進會

多彩「第二課堂」

天空之城——蜂鳥農科院是文教園一小「和美課程」之勞動與各學科融合系列課程實踐基地,是最受學生喜愛的「第二課堂」之一,被評為「陝西省中小學學科優質教育基地」。

近年來,學校持續推進學科融合課程,豐富天空之城——蜂鳥農科院的融合課程建設,多學科多教師參與,豐富學生學習的內涵和勞動教育的課程內涵。

一石一世界、結繩記、趣心靈、中國舞、琵琶、人工智能、機器人編程、武術、剪紙、詩朗誦、射箭、滾鐵環、讀英語繪本、國粹髮簪等40多個社團作為學校的第二課堂,全部由學校教師承擔並完成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教材自己開發,編輯成冊,形成系統的校本課程特色教材。家長參與學生的選課,在選課過程中了解學校,感知學校的文化;孩子們積極參與,樂在其中。

「第三課堂」既是學校課堂的延伸和拓展,也是銜接打通學生學科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歷練的「最後一公里」。

學校策劃開展了一系列活動,豐富第三課堂課程體系。國慶節假日期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向親愛的祖國母親獻上最真摯的祝福;清明節,學校組織學生到革命烈士紀念館緬懷先烈;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學校特邀沙河古橋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講堂活動。

學校充分利用區位資源優勢,探索出學校資源、社區資源、家長資源充分融合的第三課堂實踐模式,和校內的「第一課堂」、「第二課堂」有機融合,實現校內與校外素質教育的橫向融通,不僅是校內傳統課堂的延伸,更是打破了學生年齡、班級界限,建立了學生學習成長的共同體,將他們從學校引向社會,讓「第三課堂」發揮最大功效個潛能。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生活中的一切皆可學。」秉持着這樣的教育理念,文教園一小以「花匠」精神為主旨,三個課堂相向而行、共同發力,紮實推進基礎教育「三個課堂」建設,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創新實踐,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師資隊伍

學校持續落實人才培養計劃,深化校級「三級三類」教師晉級辦法,優化教師評價、評優選先等保障激勵機制,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59人,學科教師配備齊全,年齡結構合理。高級教師2人,一級教師8人,二級教師37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專任教師持有教師資格證上崗率100%。省學科帶頭人2人,省教學能手3人,市教學能手2人,區級教學能手2人,1人為西安市第三批「名師+」研修共同體負責人,西安市第二批骨幹、卓越型教師培養對象各1人,灃西新城名校長工作室負責人1人,已成立了以三級三類為主持人的「名校+」學科工作室3個。

學校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規範教學管理,對教師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學困生輔導、教學監測、評價等常規實行精細化管理,多舉措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新開展家校工作,形成長效機制。學校教科研課題申報制度健全,各層級課題有序推進。劉魯賓名校長工作室、岳濤「名師+」研修共同體、第七批陝西省學科學科帶頭人楊小麗英語工作坊,「名校+」學科工作室等學習共同體,其成員覆蓋全省各地市,充分開展各類交流活動。

教育教學

學校以課程為抓手,樹立科學的人才成長觀,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因材施教[2]、知行合一、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德育課程化、智育多元化、體育目標化、美育功能化、勞動教育縱深化,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現自我,在鍛煉中接受教育。建立了家長對學生的評價制度,通過大家訪、家長會、問卷星等等渠道跟進家長對學生在校的學習、習慣等方面的評價反饋。

個性發展

學校持續打造特色鮮明的「和美博智」課程。推進「三個課堂」體系建設,通過「第一課堂」深化課堂改革,穩固開展綜合學科微課程,以項目式學習方式創新開展勞動實踐課程;通過「第二課堂」打造精品優質課後服務項目,提升三禮八節德育課程、少先隊課程品質;通過「第三課堂」打造特色主題實踐活動課程,實現以立德樹人為導向的學生個性發展。

形成特色鮮明的學科特色:語數英學科夯實教學質量,開展學科節活動;體育學科以學生體能提升為核心,傳統體育課、足球、籃球、啦啦操形成鮮明特色,提升大課間管理質量,創新活動形式,校隊訓練科學化,規範化;美術學科營造校園藝術氛圍,開展基本功驗收展示;音樂學科紮實教學基本功,高水準開展民樂團、舞蹈、合唱、鼓號隊訓練及展示;科學學科不斷提升學生探索、創新能力,豐富科技課程群內涵;信息技術學科夯實學生基礎,不斷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 童年,對於一個人一生意味着什麼?,搜狐,2020-11-05
  2. 淺談因材施教,搜狐,201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