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
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的前身為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藏書樓。1919年10月建成圖書館大樓,命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圖書館。1921年更名為交通大學圖書館。1956年,圖書館大部分工作人員及百分之九十二的藏書隨交通大學內遷西安。1957年9月,交通大學圖書館隨校分設西安、上海兩地。1959年9月,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獨立建校,圖書館相應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
目錄
大學簡介
西安交通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為我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1956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1959年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並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是「七五 」、「八五」首批重點建設項目學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和 「985」工程[1]建設,被國家確定為以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為目標的學校。2000年4月,國務院將原西安醫科大學、原陝西財經學院併入原西安交通大學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學。
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學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濟、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藝術等10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學校設有20個學院(部)、8個本科生書院和8所附屬教學醫院。現有校本部在職教職工5635人,專任教師2416人,教授、副教授1500餘人。學校教師隊伍中有兩院院士[2]21名,其中11名為雙聘院士。國家教學名師6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9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及中青年專家15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188名,對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544名。
基本概況
原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由兩部分組成,北樓建於1961年7月,建築面積為11200平方米,南樓1991年3月投入使用,建築面積為18000平方米。1995年5月,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將原西安交大圖書館命名為錢學森圖書館,江澤民主席為之題寫了館名。
2000年4月,原西安交通大學與原西安醫科大學和原陝西財經學院合併組建成新西安交通大學,原三校圖書館隨之合併重組,規模進一步擴大,合校後的西安交大圖書館下設錢學森圖書館和醫學、財經兩個分館。2003年8月,醫學和財經分館搬入新建的西校區圖書科研樓,合併為西校區圖書館。西校區圖書館建築面積10340平方米。至此,圖書館總建築面積39540平方米,閱覽座位3518席。
圖書館累計藏書403萬冊(件),報刊9906種,現刊4400餘種。外文書刊占館藏的三分之一。形成了理、工、管、文相結合,以機械、能源、動力、電氣、電子、信息、材料、控制、與醫學、財經為重點的多學科藏書體系。近年來,圖書館將電子資源建設放在重要地位,引進國內外電子資源235種;擁有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近24835種,電子圖書25萬冊。圖書館還重視收藏反映世界先進科技水平的原版書刊,有15種百年以上歷史的世界着名期刊,從創刊號迄今連續收藏。同時還收藏有大量的科技報告、學位論文、會議文獻、技術標準、專利文獻和視聽、縮微資料等。
圖書館遵循資源共享的原則,廣泛為校內外讀者服務,除書刊的借閱、參考諮詢外,還提供國際聯機檢索,INTERNET網上檢索、光盤檢索、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等服務,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計算機科技信息檢索》課程。圖書館採用INNOPAC自動化集成系統。圖書館的管理、採訪、編目、流通、期刊、OPAC等有關業務都實現了自動化。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與校園網、CERNET和Internet連接。目前校內外用戶均可通過互聯網訪問圖書館。
圖書館重視國際學術交流,目前與9個國家和地區的25所大學及學術團體建立書刊資料交換關係。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西北地區文獻信息中心和陝西省高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秘書處設在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圖書館還負責管理國家教育部設在該校、面向全國高校服務的外國教材中心和高等學校科技項目諮詢及成果查新工作站。
歷史沿革
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的前身為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藏書樓。
辛亥革命後改稱南洋大學堂藏書室,收藏書刊3000餘冊。校慶20周年前夕,由校長唐文治、校友蔡元培、黃炎培等組織募捐,於1919年10月建成羅馬式新館大樓,命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圖書館,藏書3.5萬冊。
1921年更名為交通大學圖書館。1936年藏書增至7-8萬冊。
抗日戰爭期間,圖書館隨校多次搬遷,1946年秋遷回上海原址時,館藏損失嚴重,僅存不足8萬冊。1949年5月,增至11-12萬冊。
1956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圖書館大部分工作人員及百分之九十二的藏書隨校西遷。
1957年9月,交通大學分設西安、上海兩地。同年,原西安動力學院撤消,藏書併入交通大學圖書館。1959年9月,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獨立建校,圖書館相應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46名。
1961年7月,館舍大樓(即北樓)落成,建築面積11200平方米,閱覽座位1500席。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為之題寫館名。
1991年3月,圖書館新大樓(即南樓)投入使用,面積為18000平方米,南北樓總面積為29000平方米。設有18個閱覽室,閱覽座位2040席。
1995年5月,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被命名為錢學森圖書館,江澤民主席為之題寫了館名。
2000年4月,西安交通大學與原西安醫科大學和原陝西財經學院合併組建成新西安交通大學,原三校圖書館隨之合併重組,規模進一步擴大,合校後的西安交大圖書館設立總館和醫學、財經兩個分館,總建築面積39830平方米,閱覽座位增至3299席。
2003年8月,醫學和財經分館搬入新建的西校區圖書科研樓,合併為西校區圖書館。西校區圖書館建築面積7352平方米,閱覽座位1000席。至此,圖書館總建築面積36546平方米,閱覽座位3100席。
館藏資源
截止2004年12月份數據
圖書
圖書館累計藏書403萬冊,年進新書11萬冊/2.8萬種。
報刊圖書館收藏中外文報刊9906種(其中中文期刊4526種,外文期刊5309種,報紙71種),現刊4400餘種(其中中文現刊3000多種,外文現刊1000多種,報紙99種)。
古籍與特藏
圖書館收藏古籍書15648冊,特藏書12400冊。善本書38種3067卷,百分之五十為明代版本。最早版本為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刊棉紙印本《錦銹萬花谷後集》。
科技資料
圖書館收藏國內外科技資料、科技報告、學位論文、國內技術標準、規範、產品樣本、目錄等中文資料137954冊/62052種,外文資料8645冊/6221種。
參考工具書
圖書館收藏與教學科研相關的中、外文參考工具書,包括索引、百科全書、字典、辭典、手冊、年鑑、統計資料、地圖以及指南等,供館內閱覽。?
視聽資料
圖書館收藏有大量的外語教學節目錄像帶及優秀影片錄像帶、VCD、DVD等,讀者可在視聽學習與欣賞室觀看。
電子資源
圖書館為讀者提供各種不同科目的電子資源,讀者可通過圖書館的網頁使用。其中網絡數據庫235種,自建數據庫8種。
圖書館職責
圖書館是學校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在校長領導下,負責收藏,管理書刊資料和電子文獻,最大限度地發揮文獻資源的作用。職責如下:
一、科學合理地使用圖書經費,擬訂文獻資源建設計劃書,兼顧紙質文獻、電子文獻和其他載體的文獻採集,注意收藏與該校學科有關尤其反映國內外最新科學技術成就的書刊資料和電子文獻,逐步建立能適應教學、科研需要,反映該校學科特點的官藏體系。
二、負責書刊資料和電子文獻資源的整理和管理工作。合理組織館藏,充分發揮文獻資源的作用,努力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根據教學、科學研究的成果和課外閱讀的需要,開展流通閱讀和讀者輔導工作。
三、開展館際互借、文獻傳遞,國內國際資料交換工作。
四、辦理書刊資料的清點、剔舊、調撥工作,不斷提高館藏質量。
五、利用圖書、期刊、資料、報紙、圖片、聲像、電子文獻等各種媒體,配合學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和政府的政策法令。
六、開展參考諮詢和信息服務工作,開展文獻檢索的教學和輔導工作。
七、開展圖書館學、情報學的理論研究,提噶派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八、推進和實施現代化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不斷提高圖書管理和服務手段的現代化水平。
十、在業務上對各院(部、所)圖書資料室進行指導。
辦證手續
東校區辦證地點:錢學森圖書館南樓二層總出借書處
西校區辦證地點:西校區圖書館一層總借書處
新辦借閱證手續:
教職工憑本人工作證或離退休證在錢學森圖書館總借書是處或西校區圖書館總借書處辦理,辦證時交近期一寸照片一張,每周五統一領取借閱證。
新生(本科生、研究生)在入學後規定時間內,由班長帶上全班同學近期一寸彩照一張到所在校區圖書館總借書處辦證。
補辦借閱證手續:
錢學森圖書館和西校區圖書館總借書處每周四上、下午辦理補證,需補證的讀者帶上本人的有效證件,到所在校區圖書館辦理。先在總借書處經核查,然後填寫補辦單,可自帶一寸彩照,或在圖書館數碼印刷中心攝像,辦好後,再到總借書處辦理確認手續。
借閱證掛失手續:
讀者發現借閱證丟失後,應及時辦理掛失,以免他人冒用。掛失在總借書處辦理,持本人有效證件掛失。
視頻
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985工程」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 重磅!2021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149人當選,最年輕的是他!(內附名單) ,搜狐,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