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西服又称作“西装”、“洋装”。西装是一种“舶来文化”,在中国,人们多把有翻领和驳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这显然是中国人民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

目录

西服的含义

西装广义指西式服装,是相对于“中式服装”而言的欧系服装。狭义指西式上装或西式套装。 西装通常是公司企业从业人员、政府机关从业人员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男士着装的一个首选。 西装之所以长盛不衰,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流的西装文化常常被人们打上“有文化、有教养、有绅士风度、有权威感”等标签。

西装一直是男性服装王国的宠儿,“西装革履”常用来形容文质彬彬的绅士俊男。西装的主要特点是外观挺括、线条流畅、穿着舒适。若配上领带后,则更显得高雅典朴。 另外,在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西装作为一种衣着款式也进入到女性服装的行列,体现女性和男士一样的独立、自信,也有人称西装为女人的千变外套。 另外西装也有国家标准。

男西服:GB/T 2664-2009,女西服:GB/T 2665-2009,男、女西裤:GB/T 2666-2009.[1]

西服的历史发展

法国贵族菲利普从渔民和马车夫学来

有一年秋天,天高气爽,碧蓝的天空中飘荡着几朵白云,满山的红叶像红地毯那样与湛蓝的天空比美相映。这天,年轻的子爵菲利普和好友们结伴而行,踏上了秋游的路途。他们从巴黎出发,沿塞纳河逆流而上,再在卢瓦尔河里顺流而下,品尝了南特葡萄酒后来到了奎纳泽尔。想不到的是,这里竟成为西服的发祥地了。

奎纳泽尔是座海滨城市,这里居住着大批出海捕鱼的渔民。由于风光秀丽,这里还吸引了大批王公贵族前来度假,旅游业特别兴旺。来这里的人最醉心的一项娱乐是随渔民出海钓鱼。菲利普一行也乐于此道,来奎纳泽尔不久,他们便请渔夫驾船出港,到海上钓鱼取乐去了。鱼一旦上钓,要将钓竿往后一拉,这里的鱼都挺大,菲利普感到自己穿紧领多扣子的贵族服装很不方便,有时拉力过猛,甚至把扣子也挣脱了。可他看到渔民却行动自如,于是,他仔细观察渔民穿的衣服,发现他们的衣服是敞领、少扣子的。这种样式的衣服,在进行海上捕鱼作业时十分便利。就是说,敞领对用力的人是十分舒服的,也便于大口地喘气;扣子少更便于用力,在劳动强度大的作业中,可以不扣,即使扣了也很容易解开。

菲利普虽然是个花花公子,但对于穿着打扮,倒有些才能。他从渔夫衣服那里得到了启发,回到巴黎后,马上找来一班裁缝共同研究,力图设计出一种既方便生活而又美观的服装来。不久,一种时新的服装问世了。它与渔夫的服装相似,敞领,少扣,但又比渔夫的衣服挺括,既便于用力的,又能保持传统服装的庄重。新服装很快传遍了巴黎和整个法国,以后又流行到整个西方世界。它的样式与现代的西装基本上相似。

名称变革是在西方,一般把前门、有袖子、衣长在臀围线上下的男女上衣统为“克”(Jacket)。 而在中国,人们平时所说的腰部和袖口有带状收口的茄克,英语称“将帕”(JUMPER),法语称“布鲁宗”(Blouson),属茄克这个大家族的一个品种。“西服”也是一种“茄克”,英国人称其为“拉翁基(随意式)茄克”(Lounge Jacket)。 19世纪末,当这种上衣和长裤用同质同色的面料来做成“套装”时,欧美人又称其为“外出套装”(Town suit)。在20世纪,又因为这种套装多为活跃于政治、经济领域的白领阶层穿用,故也称作“工作套装”或“实业家套装”(Business Suit)。

样式变革

在中国流行

19世纪40年代前后,西装传入中国,

中山装

留学的中国人多穿西装。宁波市服装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经过半年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开的第一家西服店是由宁波人李来义于1879年在苏州创办的李顺昌西服店,而非国内服装界公认的1896年由奉化人江辅臣在上海开的“和昌号”,这将宁波“红帮”史和中国西装史整整向前推进了17年。 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1919年后,西装作为新文化的象征,中国西装业得以发展,逐渐形成一大批以浙江奉化人为主体的“奉帮”裁缝专门制作西装。 20世纪30年代后,中国西装加工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上海、哈尔滨等城市出现一些专做高级西装和礼服的西服店,如上海的培罗蒙、亨生等西服店,以其精湛工艺闻名国内外。此外,中国西装制作形成各种流派,较为流行的有罗(俄国)派和海派。罗派以哈尔滨为代表,制作的西装隆胸收腰,具有俄国特色;海派以上海为代表,制作的西装柔软、合体,具有欧美特色。1936年,留学日本归来的顾天云,首次出版了《西装裁剪入门》一书,并创办西装裁剪培训班,培育了一批制作西装的专业人才,为传播西装制作技术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占服饰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的腾飞,以西装为代表的西方服饰以不可阻挡的国际化趋势又一次涌进中国,人们不再讨论它是否曾被什么阶级穿用过,不再理会它那说不清的象征和含义,欲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人似乎以一种挑战的心理来主动接受这种并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鲜的服饰文化。于是,一股“西装热”席卷中华大地,中国人对西装表现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热情,穿西装打领带渐渐成为一种时尚。[2]

文化涵义

19世纪以来,西方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在世界各地都属强势,因此西装成为了通行世界各国的商务和正式服装,亦可视为认同西方文化的价值体系。 究其原因,被认同的原因是与健康密不可分,西装在预防,缓解50肩(肩周炎)方面效果显著!

按穿着者分类

男性西装

男士西服近代西方男性出席商务场合穿的套装,有一件又长又厚的黑色外套,称为frock coat。直至19世纪末,美国人开始改穿比较轻便、只长及腰间的外套,称作sack suit。这成为了非正式、非劳动场合的日间标准装束,即使是最朴实的男性也会有一套这样的西装,让星期日上教堂时穿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种简便套装会连同背心穿着。

另一方面,晚间套装也发展出一种非正式装束。原本的燕尾服演变出小晚礼服。时至今日,小晚礼服甚至取代燕尾服,成为出席晚间场合的标准装束,而历史较长的燕尾服只留给最庄重的场合穿着,如宴会、音乐演奏会、受勋仪式等。日间的正式装束则是早礼服。虽说现代场合一般已经不太拘泥于繁文缛节,但视乎出席场合所要求的礼节,请柬上应该会注明穿衣要求。

女性西装

女性穿的现代西服套装多数限于商务场合。女性出席宴会等正式场合多会穿正式礼服,如宴会礼服等。

20世纪初,由外套和裙子组成的套装成为西方女性日间的一般服饰,适合上班和日常穿着。女性套装比男性套装物质更轻柔,裁剪也较贴身,以突显女性身型通常充满曲线感的姿态。1960年代开始出现配裤子的女性套装,但被接受为上班服饰的过程较慢。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开放,套装的裙子也有向短发展的趋势。1990年代,迷你裙再度成为流行服饰,西装短裙的长度也因而受到影响,因应当地习俗及情况而异。[3]

西装饰物

西装上的饰物作为衣着整体美的组成部分,它是浓缩了的文化艺术标志。 懂得了西装饰物的来历以及作用,就不会在穿西装时把花眼的眼割开,穿西装不打领带,上衣袋里装钢笔、香烟等,避免在社交场合出现不协调的场面。

花眼

西装左边的翻领上都有一个扣眼,而右侧的领子上却不钉相匹配的纽扣,许多人对此不理解。其实,它是用来扣住右侧领子的第一颗暗纽扣的,作防风沙和冬天保暖用。它的原型是“俏皮眼”。早在19世纪的欧洲,贵族子弟为显示自己的洒脱风流,逗惹情人的愉悦,往往在自己的胸前藏朵小花,于是左领上的扣眼就成了鲜花插座,背地里称“俏皮眼”,公开场合冠以“美人肯”、“花眼”的雅号。时至21世纪,许多年轻人,仍在此扣眼上插小花、徽章之类点缀。它是起到装饰的作用。

袖口钉纽扣

各款西装上衣袖口处均钉2~4枚小纽扣作装饰,这对窄而短的西装袖来说有和谐、放松作用。它的来历十分有趣。传说法国历史上的大腕人物拿破仑一生以注重军容著称于世。他手下有位鲁莽将军鲁彼金,此人能征善战,但风纪不整。他常常往袖口上抹鼻涕。为此拿破仑多次训诫,但不见效,开除军职吧,他又是难得的将才。后来拿破仑令军需将军服的袖口一律安上装饰性尖铜钉,不但壮了军容,也使鲁彼金用袖口揩鼻涕的陋习得以纠正。以后几经改正,尖铜钉变成了装饰扣,但钉于袖口前诸多不便,才逐渐移到袖口的背面去。

垫肩

垫肩是西装造型的重要辅料,人们说它“暗中作美事”,因为它衬垫的内部不显露出来。据说最初使用垫肩的人是英王乔治一世。他相貌堂堂,但却有点“柳肩”,穿西装有点“发水”,缺乏男子汉风度。苦恼中他令人做了一副假肩缝于内衣上,使“柳肩”得以矫正。当西装热席卷英伦时,服装师将乔治一世的办法移来,使垫肩与西装为伍,成为一种美谈。

领带

古代的西方人,特别是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日耳曼人,他们以狩猎谋生,披兽皮取暖御寒,为不使兽皮从身上掉落,就用皮条、草绳将兽皮串结在脖子上,这是领带的原型。最原始的领带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当年一队南斯拉夫克罗地亚骑兵队走在巴黎街头,士兵的脖子上都系着一条五颜六色的布带藉以御寒。巴黎上层觉得这种打扮新异、帅气,争相效仿,一时在衬衣领上系带面风,这个就是领带的身世。

领结

1650年的一天,法国的一位大臣上朝言事,脖子上系了一条白绸巾,并打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结。法国路易十四见后大加赞赏,并钦定衣领结为高贵,下令凡尔赛的上流人物都得效仿。爱风流的路易十四演习了打结法,一时系领带(巾)打结附庸风雅的人骤增,并延续下来。领带的系法很多,式样也越来越丰富。

上衣袋装手帕

上衣代装手帕作美化物已风靡全球,各种拟花式样的手帕常使人仪态生辉,有画龙点睛之妙。这个小巧的饰物最先流行于美国哥伦比亚等八所高等学府。他(她)们着西装时爱把手帕做成隆起式花型,边角掩于袋内,外露一部分,称作“爱彼褶型”。这是一种学士风格美的模式,后来被社会各阶层人士所接受,手帕也越来越五彩缤纷,成为博雅的一种标志。[4]

西装的扣法

单排一扣西装扣子的扣法

单排一扣的西装---系上或敞开均可。

单排双扣西装扣子的扣法

单排双扣的西装---系上面一粒扣或者不系;全扣和只扣第二粒不合规范。

单排三扣西装扣子的扣法

单排三扣的西装---不扣或者只扣中间一个,即一、三颗不扣。

双排扣西装扣子的扣法

双排扣的西装-----扣子要全部扣起。也可以只扣上面一粒,但是不可以不扣。

就座后,正装扣应该解开,起身后则按原样扣上。[5]

保养方法

高质量的西服大都是用天然纤维如羊毛、蚕丝、羊绒等为原料,这类西服穿过后,因局部受张力而变形,但让它适当“休息”,就能复原,所以,应准备两、三套来换穿。清除口袋里的物品回家后,立即换下衣服,取出口袋内的物品。如让口袋内添满东西而吊挂着,衣服很容易变形。

经常清刷西服

尘污是西服的最大敌人,会使西服失去清新感,故需常用刷子轻轻刷去尘土,有时西服沾上其他的纤维或较不容易除去的尘埃,可以用胶带纸加以吸附,效果很好。西服简易除皱久穿或久放衣橱中的西服,挂在稍有湿度的地方,有利于衣服纤维恢复疲劳,但湿度过大会影响西服定型的效果,一般毛料西服在相对湿度为35%-40%的环境中放置一晚,可除去衣服皱纹。

用衣架吊好

吊挂西服最好是木质或塑胶的宽柄圆弧形西服专用衣架,这种衣架多被制成衣裤联合衣架。裤子吊挂可用衣裤联合衣架,也可用带夹子的西裤专用衣架,将裤线对齐,夹住裤脚,倒挂起来。[6]

挑选技巧

西服,是全世界统一流行的正装,而怎样选购西服也是一门学问。选购西服时,消费者应注意以下

选购西服时,应注意面料的色彩和质地,色彩应符合当今时代潮流及所在地区的地区性要求。选料一般以纯羊毛面料和羊毛混纺面料为主,面料质地以细腻、柔软、滑爽、挺刮为宜,要求经纬密度适当高些。

选购的西服,要突出轻、柔、薄、挺等综合性特点。

轻:整件西服的重量比较轻。

柔:整件西服的各个不同部位,手感都比较柔软滑爽,富有一定弹性,且回复性较好。

薄:所选西服为薄型较佳,即面料与内衬等辅料配伍适宜,面料支数较高,厚度减少,衬布克重相应减少,在不影响西服美观的前提下达到手感轻薄的感觉。

挺:西服的各个表面部位比较平整、挺刮,主要反映在:

领子适宜平服

胸部饱满平挺

袖子上部圆顺、丰满

门里襟顺直平服

肩部平挺松紧适宜

袋盖贴合不反翘

下摆圆顺平服等。

鉴别一下西服的各个主要部位的缝制质量

目测服装各部位的缝制线路是否顺直,拼缝是否平服,绱袖吃势是否均匀、园顺,袋盖、袋口是否平服,方正下摆底边是否圆顺平服。服装的主要部位一般指领头、门襟、袖笼及服装的前身部位,是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

查看服装的各对称部位是否一致。服装上的对称部位很多,可将左右两部份合拢检查各对称部位是否准确。如:看西服上的对称部位有领驳头、领缺嘴、门里襟,左右两袖长短和袖口大小,袋盖长短宽狭,袋位高低进出及省道长短等逐项进行对比。

试穿时需注意的舒适感觉

试穿时,内穿一件衬衣,但最多再穿一件薄型羊毛衫为妥。

消费者在试穿西服时应自然放松站立,注意感觉一下自己的颈肩部有无压迫感,如果在颈肩部有明显的沉重感觉,说明该件衣服与你体型尚不够适宜。选购一件适宜的西服,穿在身上应无明显的压迫感和沉重感,应有一种较为轻松的感觉为宜。

在试穿西服时,再应注意一下袖笼部位,二手臂活动时有舒服自如的感觉,防止袖笼过小过紧,并注意袖笼前后是否平服、圆顺。

再注意一下,后背上部靠后领脚处是否平服及后背下摆处有无起吊现象,前身门襟有无搅豁现象。 [7]

职场中特定场合需要的西服颜色不能太亮,要给人的感觉就是专业,干练,高效率。一般纯色或细直条纹西装为宜,颜色可以是海军蓝、黑色、灰色或炭黑色。

视频

西服的制作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