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戶苗寨傳統節日講解
苗族節日 |
西江千戶苗寨傳統節日講解西江的民間節日眾多,以一句話來形容也就是: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
一、西江千戶苗寨傳統節日 鼓 藏 節
鼓藏節,苗語稱「牯噥江略」,意為鼓社節,即以血緣宗族為單位的祭鼓活動。《苗族古歌》敘述說的是人類祖先姜央過鼓藏節是為了祭祀創世的蝴蝶媽媽。在雷山地區的傳說是:有一年,苗族地區發生瘟疫,人死得很多,又一年,天下大旱,顆粒無收,姜央認為這是因為沒有祭祖,祖宗生氣降的災害,於是姜央決定祭祖,祭他的蝴蝶媽媽,祈禱降福子孫。祭祖之後,蝴蝶媽媽高興,收起瘟疫,普降甘露,年年豐收,歲歲太平,姜央很高興,便訂下規約,從今以後,每12年祭一次祖,姜央祖宗定下的古規,後代子孫照辦,代代相傳,便成了風俗。[1]
苗 年 節
苗年節,苗語含義為祭男姓始祖姜央的妻子「仰妮」祭「尤」公,故稱「訥仰」。「訥」苗語「吃」或「過」之意。故意譯為「祭仰節」。「苗年」是漢語的俗稱。
苗年節分頭年、大年和尾年三個節日,分別在農曆十月、十一月上中旬卯辰日過。西江苗年節是中國上古時期先民農耕稻作,制定曆法的產物。
母系氏族社會,女子從事家務和紡織,男人從事採摘和狩獵,以茆為衣食來源。由於男子在採摘和狩獵過程中,發現可食果實的水稻、高梁、小米等,經過人工栽培後,果實產量比野生成倍增多,農耕文明萌芽。農耕稻作,知時節播種才有好收成。這就需要制定天文曆法。
吃 新 節
吃新節時間一般在每年農曆六月、七月、八月的中上旬,這節日也是屬於苗家的生產節日,該節日相傳古代烏圖騰崇拜的燒好氏族對穀神的祭祀之沿襲。西江千戶苗寨吃新節共過兩次。即「頭卯節」和「末卯節」從「開秧門」滿十五天後,稻穀孕穗,逢卯日就過,這天到自家的田裡扯3至5根「秧包」來掛在神龕上和糧倉里,然後殺雞、宰鴨煮糯米飯、燒香、化紙敬祖宗、岩神、橋神、花樹神,祈求諸神保佑稻穀豐收。「頭卯節」之後逢馬(午)場天,就「趕熱鬧場」,苗語稱「游卯」,青年男女借這個機會進行對歌擇偶。這天還有鬥牛、斗鳥等活動,但不准吹蘆笙。又過五十天左右,谷穗漸熟,逢卯日過「末卯節」,人們同樣田裡扯3至5根「稻穀」來掛在神龕上和糧倉里,煮糯米飯、豬肉來慶祝,「末卯節」不趕「熱鬧場」,也不舉行鬥牛之類的娛樂活動。
節 日 活 動
節日舉行鬥牛、斗雀、鬥雞、鬥狗、跳蘆笙、踩鼓、遊方、晚會等傳統娛樂活動和籃球比賽、田徑等現代競技體育項目。
二、苗 家 禁 忌 1,苗家人熱情豪爽,自尊心強,最忌外人以"苗子"相稱,認為是對苗族人的最大侮辱。
2,苗家人有"無酒不成宴席"之說,客人至苗家,必以酒相敬,客人若接受,主人會引為知己。若客人不勝酒力,也要象徵性品咂一下,否則主人會覺渾然不快。
3,苗家人強調尊老愛幼,每逢殺雞待客時,總將雞頭、雞肝、雞脯奉與老人或最尊貴的客人,將雞腿送給小孩,將翅膀交於青年男女,祝其前程無限。在一家幾代同堂之時,青年男女不得有過分親昵舉動。
4,苗家人為泛神論者,與自然關係親密,認為無論橋頭、樹下、屋頭、灶旁都有神靈依附。每逢節慶或貴賓來臨,席前均作燒香供奉,告慰祖先,以祈求平安。客人不宜對這類活動表示非議。
5,苗家人忌用白公雞送喜慶賀禮;忌外人隨心觸動堂屋神龕;忌用腳踏火中的鐵三角架;門口插草標,意為家中有病人,忌外人進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