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繞尼瑪
人物簡介
問:「當你在看唐卡的時候,你看到了什麼?」
甲:「佛的眼睛」。
乙:「慈悲」。
丙:「好像在跟我說話」。
丁:「我什麼都沒有看見」。
是的,一百個人在唐卡面前,看到了一百種鏡像。唐卡畫師西繞尼瑪用這樣的對白開始了訪談,他說,當他的作品懸掛在射燈下時,他經常凝神觀察觀者的表情,「我總是在想,他們看到了什麼?」
1984年,西繞尼瑪出生在西藏東部的牧區。他的童年是在草原上度過的,牛羊自由的遊走覓食,花草肆意的搖擺,白雲相互碰撞交融,自在悠然!那裡的康巴人,恩怨分明,彪悍神勇,卻俯首於大自然,跪倒在佛祖的腳下——大自然饋贈他們衣食,而佛祖降服了他們的內心。
踏着冰雪去拜師
十二歲那年,西繞尼瑪無意中翻起家裡一本老經書,繁密的經文之間,插入了幾張小圖,那柔美的線條纏纏繞繞,不正是草原上的花朵和白雲嗎?這一發現讓他很興奮,於是隨手拿起石頭在地上臨摹。把經書的畫都畫遍以後,他跑到了周邊的寺院看畫,那時候,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唐卡的力量,「當我在看唐卡的時候,我看到了美。」
年紀輕輕,西繞尼瑪卻立志要當一名唐卡畫師,可是,村裡頭一名老師都沒有。西繞尼瑪的家鄉昌都貢覺縣曾是藏傳文化興盛之地,出現過不少唐卡藝術大師,18世紀後迅速衰落了。
對於他的這個志向,家人起初並不太支持,牧區的孩子就應該好好看守着牛羊,現在誰還畫畫呀?西繞尼瑪沒有駁斥,卻依舊熱情飽滿地每天畫,在地上,在牆上,一畫就是大半天。堅持換來了家人的支持,他的爸爸終於同意,讓他到隔壁村莊去跟老師學習繪畫。
十五六歲時,西繞尼瑪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繪畫技法,經老師推薦,他拜了一位唐卡大師學習,那就是康區著名的唐卡藝術大師繞瓊江村。
「那年冬天,路上結了厚厚的冰,我和爸爸騎着馬去老師家,天氣很冷,地面很滑,我們騎了兩個小時才到」,西繞尼瑪說,他至今仍記得,冰雪割在皮膚上的那種痛,「但一點都不覺得苦,我心裡很感恩,感恩我的爸爸,感恩遇到這麼好的老師」。
讓所有觀者,共享(唐卡)這份精神禮物
繪畫十幾年,西繞尼瑪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秉傳唐卡傳統儀軌的及出生,以宗教、藏史、民俗風情等為內容,在構圖、運色上加入個人的理解。他的作品,嚴謹而不失靈動,線條活躍,色澤艷麗而沉穩,與市場上畫風繁複、金光炫目的唐卡畫作相比,多了幾分清柔美。
不過,成績和榮譽只是一個開始,西繞尼瑪仍舊懷揣着對唐卡藝術最初的熱忱,一筆一畫的去修行,這是一趟沒有盡頭的朝聖之路。
對於站在唐卡面前的觀者,西繞尼瑪說,一百個看唐卡的人,有一百種不同的心事。當今社會充滿衝突與動盪,佛教提供了一種治癒心靈的哲學思想,而唐卡,作為最為珍貴的精神禮物,給了我們夢想,讓我們建立與自然、宇宙以及靈魂空間的聯繫,他願,所有觀賞者,在這份禮物面前,在唐卡畫布的方寸之間,都能了悟梵心佛語,享受片刻的喜悅。
藝術成就
1984年出生於西藏昌都市貢覺縣;
1996年開始隨唐卡畫師學習技法;
2002年~2006年,拜唐卡藝術大師繞瓊江村為師學習勉薩派唐卡理論和技法;
2012年~2014年,拜西藏唐卡藝術泰斗丹巴繞旦為師,進一步深造唐卡歷史和技法;
2013年,參加「第三屆西藏唐卡藝術美術大賽」,獲得「西藏一級唐卡畫師」榮譽;
2014年,師從西藏大學朵貢·桑達多吉教授學習藏族傳統詩歌;
2011~2015年,受邀參加深圳文博會、西藏唐卡博覽會、「西藏當代青年名家唐卡展」、中國唐卡藝術節、 「指尖神韻一級畫師聯展」、西藏博覽會唐卡展等;
2015年,創辦成立「西藏古今唐卡藝術中心」並舉辦《「古今唐卡」首展——貢覺地方文化公益展》。
獲評「一級畫師」
跟隨繞瓊江村學習的幾年,西繞尼瑪的唐卡理論知識和技法得到了巨大的進步,而大師獨特的人格魅力,一直深刻影響、推動着他前進。
「老師說,技法是外在的,首先做人要做好」,西繞尼瑪回憶,老師不肯收學費,他們就帶上家裡最好的肉乾和酥油作為禮物,但每次老師都會推辭,他將所有知識無私地教授於他,對他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愛護,卻從不求回報。他說,繞瓊江村老師的生活極其簡樸,他將所有的生命熱情投入到繪畫中,直到80歲,他仍能自己給佛像開眼。
「我經常站在老師的畫作面前,看很久很久,我看到了慈悲、莊嚴,還有藝術家的生命力量」,西繞尼瑪說。
2006年,為尋找更廣闊的天地,西繞尼瑪到了拉薩求學,並拜唐卡藝術泰斗丹巴繞旦教授為師,進一步深造。丹巴繞旦對西藏唐卡藝術的傳承有卓越的貢獻,是唐卡藝術教學的先驅,在恩師嚴格的教導下,西繞尼瑪對唐卡的歷史文化和所承載的精神內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13年,在「第三屆西藏唐卡藝術博覽會技藝大賽」上,西繞尼瑪憑藉過硬的實力獲得等級畫師稱號,被西藏自治區文化廳授予「西藏一級畫師」榮譽,這也是西藏目前最具權威性的唐卡畫師評選賽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