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聯農場
西聯農場 |
西聯農場創建於1952年,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市郊,毗鄰洋浦開發區,距省會海口市120公里,距高速公路人口22公里。「西聯寶島,南國珍珠」是周恩來總理1960年視察西聯農場留下的光輝題詞,是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西聯過去輝煌歷史的肯定。
西聯農場是一個以生產天然橡膠和改性橡膠木為主,集農工商建運為一體的大中型國有企業。
目錄
基本內容
農場簡介
西聯農場創建於1952年12月,位於儋州市市郊,毗洋浦經濟開發區,距省會海口市120公里,距西線高速公路入口處22公里。2000年7月,西聯作為國家農業部、海南省委、省農墾總局第一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成功地進行了公司化改造,成為海南農墾西聯農場有限責任公司。
「西聯寶島,南國珍珠」是周恩來總理1960年視察西聯農場留下的光輝題詞,是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西聯過去輝煌歷史的肯定。
生產
西聯農場是一個以生產天然橡膠和改性橡膠木為主,集農工商建運為一體的大中型國有企業。2000年7月,西聯作為國家農業部、海南省委、省農墾總局第一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成功地進行了公司化改造,成為海南農墾西聯農場有限責任公司。下轄7個監管區,52個生產隊,1個橡膠示範基地,8家工廠,4家公司,1家醫院和6所小學,1所中學。職工5052人,擁有土地15.8萬畝,固定資產3.1億多元(未含土地開發價值)。現已植膠8.2萬畝,造林3萬畝,水稻3500畝和萬餘畝熱帶經濟作物及淡水養殖基地。
50年來,農場累計生產天然橡膠10.7萬噸,上繳國家稅利2.06億元,投資回報率為392%。
改革開放,使西聯這顆「珍珠」更加璀璨奪目,改制後的西聯,完善了企業的內部管理,創新了企業內部運行機制,激發了企業的內在發展動力,經濟建設健康穩步向前邁進,成為海南農墾效益最好,貢獻最大,機制最活的新型企業。
開拓
1952年冬,林一師部分官兵、民工、知識分子、支邊青年和歸國華僑相繼來到了海南儋州洛南地區開始了創建西聯農場的戰鬥。這批農場的開拓者,戰天鬥地,團結拼搏,自己動手蓋茅草房、點油燈,在十分惡劣的艱難環境下墾荒創業建設家園,奠定了西聯農場發展的基礎。
西聯農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是一曲艱苦創業,不斷開拓進取的壯歌。西聯的變遷,西聯今天所取得的成績,人們忘不了西聯農場的拓荒者。
地理環境
國營西聯農場是本省正處級中型企業,為海南農墾產膠較早,產膠較多的橡膠農場之一。該場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東北部,場區範圍北至東成鎮,南接那大鎮,東鄰國營西流農場,西隔牙拉河為國營西慶農場、華南熱作「兩院」試驗農場;南至那大鎮8公里;中部為洛基鎮分隔。場部鄰近的洛南村。
該場現有土地總面積158040畝,已利用面積為108132畝;2010年總人口36652人(2010年)。全場分三級管理,三級核算;場下設橡膠隊、場辦專業公司、商貿公司、工業企業等基層單位85個。
該場區地勢南高北低,最高點為大吉嶺海拔183米。地形以變質岩、花崗岩低丘台地(南部)和沉積物台地(北部)為主,坡度多在5度以下,適宜機械作業。氣候屬微寒中風氣候區,干、濕季節各半。颱風侵襲到此一般成為熱帶低壓掠過而已,風力顯著減弱。場內河溪較多,但流量不大,東南部有加朗河,東北部有石牌河。松濤東乾渠那大分干及其支渠縱貫場區,渠網密布,並建有水電站,用水用電方便。
歷史沿革
該場原為本縣墾殖所在1952年11月建立的南聯場(老膠園),1953年建立的洛南獨立分場和臨高墾殖所在1952年5月建立的洛基、東成、抱舍等5個墾殖場。前兩個場1954年春合併為南聯墾殖場,1955年8月改為西聯墾殖場,1957年初改稱西聯農場。後三個場也在1954年春合併成洛基墾殖場,1955年8月改名西泉墾殖場,1957年初改稱西泉農場,同年5月將抱舍的土地分出並擴建為新盈農場。公社化後的1959年,西聯、西泉兩場合併,定名為西聯農場。
1960年1、2月,國家領導人董必武、周恩來先後視察該場,並分別題詞「業精於勤」、「西聯寶島南國珍珠」。
1969年4月成立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後,該場編為第五師第四團。1974年10月恢復農墾機構,沿用西聯農場原名。
1977年4月,原長坡公社大老大隊,併入該場。[1]
參考文獻
- ↑ 西聯農場公司把這個共享農莊打造成鄉村振興的新亮點網易網,202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