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觀察力
圖片來自小扁豆啟蒙

觀察力(observation ability),漢語詞彙,是指大腦對事物的觀察能力,[1]如通過觀察發現新奇的事物等,在觀察過程對事物的外觀、聲音、氣味、溫度、觸感等有一個新的認識。觀察力的敏銳程度決定了從一個人身上得到的信息的多寡。也就是說,只有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儘可能多地將一個初次見面的人的信息更好地把握住。[2]

目錄

詞語信息

相信看過《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的朋友都知道這樣一個場景:在福爾摩斯第一次與華生見面時,就立刻辨別出華生是一名去過阿富汗的軍醫。福爾摩斯為什麼能夠那麼快地辨別出來面前的這個人就是一名軍醫呢。是觀察。敏銳的觀察力使得福爾摩斯能夠迅速地辨別出一個人的職業、經歷。

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福爾摩斯之所以能夠很快地破那麼多案子,敏銳的觀察力是其中的決定因素之一。

觀察力的敏銳程度決定了從一個人身上得到的信息的多寡。也就是說,只有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儘可能多地將一個初次見面的人的信息更好地把握住。

從腳開始觀察

觀察力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敏銳的觀察力可以使我們避免受表面現象的迷惑,而真正地看到事物的本質和變化的趨勢。觀察力,可以使一個人變得更加地睿智、嚴謹,發現許多人所不能發現的東西。要觀察一個人,就要把握住這樣一個順序:從下至上。也就是說,從他的鞋子開始觀察。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不先從他的臉開始觀察。其實,一旦一開始就觀察了一個人的臉,我們就會很容易地主觀地對這個人進行評價,而因此影響或忽略了很多關於此人重要的信息。而從腳開始觀察可以很好地避免這種情況。

首先觀察他的鞋子,鞋子如果很髒 ,那說明這個人對於生活衛生方面並不怎麼在意,同時也可以推測這個人對於生活方面並不嚴謹,甚至還可以進行這樣一種假設:可能他性格就是這樣的。然後再觀察他的褲子,其次是衣服,最後是臉。如果衣褲上有些褶皺或是污跡,那就可以證明上面的部分論斷是正確的。同時,一個人身上的飾物也是辨認此人的主要依據。有時將一個人身上的耳環、項鍊、戒指之類的比較個人化的東西記住,往往成為辨認此人的關鍵。(見觀察細說)

接下來可以觀察這個人的體格,如手臂肌肉的粗壯程度、身高體型等等。其身上佩帶的飾物也是關鍵信息,如耳環、紫色項鍊、銀表等。有時飾物也是辨認出一個人的重要依據。在種種信息搜尋齊全之後,你就可以對這個人進行一個綜合大概的評價了。

先打個比方,民工的共同特點是:體格普遍比較健壯、皮膚黝黑、衣服襤褸、不太在意衣服等等一系列的細節。 如果你在街上看見了這樣的人,你一定能夠馬上看出來他是民工。

再比方說:一個經常使用計算機的人,那麼他的右手手掌根部就會有老繭,因為他要時常使用鼠標;如果是在銀行工作的人,那在他的手的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老繭比較厚;如果是司機,那麼在他手上,經常握方向盤的部分的老繭特別厚的;如果是打針的醫生,那麼在他的大拇指、食指、中指部分有老繭,因為醫生打針時需要用三根手指來拿的,這是一般的打針醫生的習慣;如果是一個軍人,他的體格一定比較健壯、皮膚較黝黑、吃飯速度快、腰板挺直、脾氣倔強甚至死板,整個人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氣質,這種氣質只有通過對軍人的觀察才能慢慢掌握 ,不通過觀察是很難掌握這種特殊的氣質的。

想要在不問當事人的情況下得知那人所從事的職業,最好的方法就是獲知許許多多職業所具有的特徵,並且能夠將之熟記並運用自如。如果不行,可以根據他在說話時透露出的信息來推斷他從事的職業的範圍,這需要一定的聯想能力,比如握手時,感覺對方手指特別纖長有力,那麼說明他可能有相當藝術才能,比如寫得一手好字或繪畫、彈鋼琴等。所謂一些職業可能帶有的特徵,主要是包括:習慣穿着、習慣動作,身體特徵等等。

特點

目的性

一個人在進行感知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的,那只能算是一般感知,不能稱做觀察。只有當那種感知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時,它才能算是觀察。因此可以說,目的性是區分一般感知和觀察力的重要特點之一。

作為觀察的目的性,至少應當包括:明確觀察對象、觀察要求、觀察的步驟和方法。而這些內容,可以在觀察前的觀察計劃中以書面的形式寫下來。一般地說,不論是長期的觀察,系統的觀察,還是短期的、零星的觀察,都須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的目的性,還要求我們在進行觀察時,必須勤做記錄。這種記錄是我們保存第一手資料最可靠的手段。記錄要力求系統全面,詳盡具體,正確清楚,並持之以恆。貝弗里奇告訴我們:「做詳盡的筆記和繪圖都是促進準確觀察的寶貴方法。在記錄科學的觀察時,我們永遠應該精益求精。」實踐證明,要做好觀察記錄,特別是長期的系統的觀察記錄(如觀察日記),必須堅持到底,持之以恆。切忌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氣象學專家竺可楨在北京幾十年如一日,對氣候變化,進行長期觀察,從不間斷。他每天都堅持測量氣溫、風向、溫度等氣象數據,直到逝世的前一天。為編寫《中國物候學》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條理性

觀察是一種複雜而細緻的藝術,不是隨隨便便,漫無條理地進行所能奏效的。觀察必須全面系統,有條不紊地進行。長期的觀察需要如此,短期的觀察也需要如此。

一般來說,有這樣幾種方式。

1.按事物出現的時間說,可以由先到後進行觀察。

2.按事物所處的空間說,可以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地進行觀察。

3.按事物本身的結構說,可以由外到內,也可以由內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可以由局部到整體,也可以由整體到局部進行觀察。

4.按事物外部特徵說,可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進行觀察。

觀察力的條理性,可以保證輸入的信息具有系統性、條理性,而這樣的信息,也就便於智力活動對它進行加工編碼,從而提高活動的速度與正確性。如果一個人做事雜亂無章,那通過他所獲得的信息也就必然是雜亂無章的。這樣,他的智力活動要在一堆亂麻中理出一個頭緒來,必然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還可能影響到智力活動的正確性。

理解性

觀察力包含兩個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是感知因素(通常是視覺),二是思維因素。

思維參與觀察力的主要作用,它可以提高觀察的理解性。理解可以使我們及時地把握觀察到客體的意義,從而提高我們對客體觀察的迅速性、完整性、真實性和深刻性。 在觀察過程中,運用基本的思維方法,對事物進行有效地比較分類、分析、綜合,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這樣,就易於把握事物的特點。考察事物的各種特性、部分、方面以及由這些特性、部分、方面所聯成的整體,就會使我們易於把握事物的整體和部分。

敏銳性

觀察力的敏銳性指迅速而善於發現易被忽略的信息。科學家和發明家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此。牛頓根據蘋果墜地發現了萬有引力規律,瓦特改善了蒸汽機。在學習活動中,同學之間的觀察力千差萬別,同是一個問題,有的同學一眼就看出問題的要害和內在聯繫,有的同學則相反。敏銳性的高低是觀察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

觀察力的敏銳性與一個人的興趣往往是密切相關的。不同的人在觀察同一現象時,會根據自己的興趣而注意到不同的事物。興趣可以提高人們觀察力的敏銳性,例如,同在鄉野逗留,植物學家會敏銳地注意到各種不同的莊稼和野生植物;而一個動物學家則又會注意到各種不同的家畜和野生動物。達爾文曾經談到自己和一位同事在探測一個山谷時,如何對某些意外的現象視而不見:「我們倆誰也沒有看見周圍奇妙的冰河現象的痕跡;我們沒有注意到有明顯痕跡的岩石,聳峙的巨礫……」顯然,達爾文對各類生物的觀察力是非常敏銳的,但對於地質現象卻沒有什麼興趣。

觀察力的敏銳性是與一個人的知識經驗密切相關的。一個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人,他在錯綜複雜的大千世界中,自然容易觀察到許多有意義的東西。相反,一個知識面狹窄、經驗貧乏的人。他面對許多被觀察的對象,總有應接不暇的感覺,而結果什麼都發現不了。當然,知識對觀察的敏銳性還有消極作用。有些人常常憑藉知識對一些事物進行主觀臆斷。歌德曾說過:「我們見到的只是我們知道的。」

準確性

正確地獲得與觀察對象有關的信息。在觀察過程中,不只是注意搜尋那些預期的事物,而且還要注意那些意外的情況。

其次,是對事物進行精確地觀察:既能注意到事物比較明顯的特徵,又能覺察出事物比隱蔽的特徵;既能觀察事物的全過程,又能掌握事物的各個發展階段的特點;既能綜合地把握事物的整體,又能分別地考察事物的各個部分;既能發現事物相似之處,又能辨別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

再次,搜尋每一細節。一個具有精確觀察力品質的人,他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就會避免那種簡單的、傳統的、老一套的方式,選擇那種不尋常的、不符合正規的、複雜多變的創新方式,這往往是富有創造力的表現。例如,讓被試者在30分鐘之內用22種不同顏色,一寸見方的硬紙片,拼成24厘米長、33厘米寬的鑲嵌圖案時,創造能力高的人通常嘗試用22種顏色,而較平凡的人則趨於簡單化,利用顏色的種類較少。不但如此,創造能力較高的人所拼的圖案,近乎奇特,無規律,不美觀,他們不願意依樣畫葫蘆,仿拼任何普通圖形,而願意大膽地獨出心裁,標新立異,不怕冒險,寧願向通俗的形、色挑戰。

各種觀察力的品質在學習活動中有各自不同的作用。觀察的目的性是學習目的性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保證我們的學習能夠按照一定的方向和目標進行。觀察的條理性,是循序漸進地從事學習的不可缺少的心理條件,它有助於我們獲得系統化的知識。觀察力的理解性可以幫助我們在學習中對由觀察而獲得的知識的理解,不致於生吞活剝,囫圇吞棗。為了獲得某些看來平淡無奇,實際上意義較大的知識就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精確性可以幫助我們對所得到的知識深刻準確地領會,不致於似是而非,以假亂真,錯誤百出,縱漏叢生。在學習中,我們必須把觀察力的各種品質結合起來,按照預定的目標去獲得系統的、理解的、深刻的、真實可靠的感性知識。

培養的步驟

人的觀察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學習中培養,在實踐中鍛煉起來的。

特別是對學習自然科學的人來說,觀察力尤其重要。要從小養成自覺地、認真地觀察各種自然現象的習慣、興趣和能力。通過直接體驗,積累對自然現象的感性認識,培養對事物進行科學觀察的能力和習慣。為了有效地進行觀察,更好地鍛煉觀察力,掌握良好的觀察方法是必要的。

一、確立觀察目的。對一個事物進行觀察時,要明確觀察什麼,怎樣觀察,達到什麼目的,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才能把觀察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面,以抓住其本質特徵。目的性是觀察力的最顯著的特點,有目的觀察才會對自己的觀察提出要求,獲得一定深度和廣度的鍛煉。反之如果東張西望,左顧右盼,對事物熟視無睹,你的觀察力就得不到鍛煉。例如,你想要辦一個新的商店,需要從別的商店獲得一些商品陳列的經驗,此時,你去觀察一定帶着目的性。只有帶着目的性的觀察才是有效的觀察,才能儘快提高自己的觀察力。

二、制訂觀察計劃。在觀察前,對觀察的內容做出安排,制訂周密的計劃。如果在觀察時毫無計劃,漫無條理,那就不會有什麼收穫。因此,我們進行觀察前就要打算好,先觀察什麼,後觀察什麼,按部就班,系統進行。觀察的計劃,可以寫成書面的,也可以記在腦子裡。

三、培養濃厚的觀察興趣。每個人由於觀察敏銳性的差異,在同一件事物的觀察上出現不同的興趣,注意到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特點。因此,培養濃厚的觀察興趣是培養觀察能力的重要前提條件。為了鍛煉觀察能力,必須培養每個人廣泛的興趣,這樣才能促使人們津津有味地進行多樣觀察。同時,還要有中心興趣。有了中心興趣,就會全神貫注地對某一領域進行深入的觀察。

四、觀察現象,探尋本質。觀察力是思維的觸角,要培養同學們的觀察力,就要善於把觀察的任務具體化,善於引導他們從現象乃至隱蔽的細節中探索事物的本質。

五、培養良好的觀察方法。大多數同學缺乏生活經驗和獨立、系統的觀察能力,在觀察事物時,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質,或者看得粗心、籠統,甚至觀察的順序雜亂無章。一個良好的觀察者必須具備觀察事物的技巧,掌握適當的觀察方法。

六、遵循感知的客觀規律。觀察和觀察力是在感知過程中提高的。因為,為了培養觀察力,就必須遵循感知的一些規律。也就是說感知的一些規律也成為觀察的基本規律。感知規律主要有以下七條:

A.強度律。對被感知的事物,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感知得清晰。一般人對雷鳴電閃是容易感知的,因為它的感知強度很高,而對於昆蟲的活動,如對螞蟻行走的聲音就難以覺察。因此,在實踐中,要適當地提高感知對象的強度,並要注意那些強度很弱的對象。

B.差異律。這是針對感知對象與它的背景的差異而言的。凡是觀察對象與背景的差別越大,對象就被感知得越清晰;相反,凡是對象與背景的差別越小,對象就被感知得越不清晰。例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這點紅就很容易被感知。鶴立雞群,也是屬於這類情形。但是在白幕上印白字,則幾乎無法辨認。

C.凡是兩個顯著不同甚至互相對立的事物,就容易被清楚地感知。因此,在觀察中要善於用對比的方法,把具有對比意義的材料放在一起,甚至還可以製造對比環境。例如觀察的高矮對比,色彩對比。

D.活動律。活動的物體比靜止的物體容易感知。魔術師用一隻手做明顯的動作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而另一隻手卻在耍手法以達到他的目的。所以,在觀察中要善於利用活動規律,達到觀察目的。

E.組合律。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凡是空間上接近、時間上連續、形式上相同、顏色上一致的觀察對象容易形成整體而為我們清晰地感知。因此,在實際觀察中,要把零散的材料或事物,按空間接近、時間連續、形式相同或顏色一致的形式組合起來進行觀察,從而找出各自的特點。例如在一堆亂物件中選大小相差不遠,顏色相近的若干件,排列起來比較,就可看出彼此的差異。

F.協同律。指在觀察過程中,有效地發動各種感知器官,分工合作,協同活動,這樣可以提高觀察的效果。也指同時運用強度、差異、對比等規律去觀察對象。17世紀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就曾要求人們儘可能地運用視、聽、味、嗅、觸等感官進行感知。我們學習要做到「五到」,就是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目的是要通過多種感知的渠道,提高觀察的效力。

G.養成持久的觀察習慣。貝弗里奇說:「培養那種以積極的探究態度關注事物的習慣,有助於觀察力的發展。在研究工作中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比擁有大量的學術知識更重要,這種說法並不過分。」一個人有了持久的觀察習慣,他能克服觀察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障礙和困難,把觀察進行到底。而觀察力就正是在這種「鍥而不捨」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練習方法

要鍛煉觀察力,應從身邊的事物、所處的環境、人的特點着手。比如:你家裡的桌子的位置有輕微變化、你的一個新朋友的眼皮是內雙的、路上的車輛比以往少了一點(從此你可以去推斷為什麼少,發生了什麼)、餐廳見的某個陌生人是個左撇子、你周圍的人的表情,穿着等等。

觀察是一種用心的行為,而非隨隨便便地「看」。觀察一個樓梯,你可以算它的級數、高低,光是看的話,你可能只是記得:它是一個樓梯。

在初練觀察力時,最好養成有意識的觀察。針對一個平凡無常的事物,你應有意地細微地觀察它所具有的特徵,注意常人難以發現的地方。再有,通過對比也是訓練觀察力的好方法。如:今天和昨天的窗戶上的灰塵有什麼變化、股市的變化並推測其未來趨勢。觀察,不僅要觀察其內在本質,也要着重於發現事物的變化。

總之,持有一顆觀察的心並付諸實踐,長此以往,便可以訓練出潛意識的觀察能力,即:對於什麼事物,都會習慣性地去觀察。這是一種好習慣。

靜視——一目了然

1、在你的房間裡或屋外找一樣東西,比如表、自來水、筆、檯燈、一張椅子或一棵花草,距離約60厘米,平視前方,自然眨眼,集中注意力注視這一件物體。默數60~90下,即1~1.5分鐘,在默數的同時,要專心致志地仔細觀察。閉上眼睛,努力在腦海中勾勒出該物體的形象,應儘可能地加以詳細描述,最好用文字將其特徵描述出來。然後重複細看一遍,如果有錯,加以補充。

2、你在訓練熟練後,逐漸轉到更複雜的物體上,觀察周圍事物的特徵,然後閉眼回想。重複幾次,直到每個細節都看到。可以觀察地平線、衣服的顏色、植物的形狀、人們的姿勢和動作、天空陰雲的形狀和顏色等。觀察的要點是,不斷改變目光的焦點,儘可能多地記住完整物體不同部分的特徵,記得越多越好。在每一分析練習之後,閉上眼睛,用心靈的眼睛全面地觀察,然後睜開眼睛,對照實物,校正你心靈的印象,然後再閉再睜,直到完全相同為止。還可以在某一環境中關注一種形狀或顏色,試着在周圍其他地方找到它。

3、建議你然後再去觀察名畫。必須把自己的描述與原物加以對照,力求做到描寫精微、細緻。在用名畫作練習時,應通過形象思維激發自己的感情,由感受產生興致,由興致上升到心情。 這樣,不僅可以改善觀察力、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記憶力和創造力。因為在你製作新的心中的形象的過程中,你吸收使用了大量清晰的視覺信息,並且把它儲藏在你的大腦中。

行視——邊走邊看

以中等速度穿過你的房間、教室、辦公室,或者繞着房間走一圈,迅速留意儘可能多的物體。回想,把你所看到的儘可能詳細地說出來,最好寫出來,然後對照補充。

在日常生活中,眼睛像閃電一樣看。可以在眨眼的功夫,即01~04秒之間,去看眼前的物品,然後回想其種類和位置;看馬路上疾駛的汽車牌號,然後回想其字母、號碼;看一張陌生的面孔,然後回想其特徵;看路邊的樹、樓,然後回想其棵數、層數;看廣告牌,然後回想其畫面和文字。所謂「心明眼亮」,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鍛煉視覺的靈敏度,鍛煉視覺和大腦在瞬間強烈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你從內到外更加聰慧。

拋視——天女散花

取25塊到30塊大小適中的彩色圓球,或積木、跳棋子,其中紅色、黃色、白色或其他顏色的各占三分之一。將它們完全混合在一起,放在盆里。用兩手迅速抓起兩把,然後放手,讓它們同時從手中滾落到沙發上,或床上、桌面上、地上。當它們全部落下後,迅速看一眼這些落下的物體,然後轉過身去,將每種顏色的數目憑記憶而不是猜測寫下來。檢查是否正確。

重複這一練習10天,在第10天看看你的進步。

速視——疏而不漏

取50張7厘米見方的紙片,每一張紙片上面都寫上一個漢字或字母,字跡應清晰、工整,將有字的一面朝下。也可用撲克牌。取出10張,閉着眼使它們面朝上,儘量分散放在桌面上。接着,睜眼用極短的時間仔細看它們一眼。然後轉過身,憑着你的記憶把所看到的字寫下來。緊接着,用另10張紙片重複這一練習。每天這樣練習三次,重複10天。在第10天注意一下你取得了多大進步。

統視——盡收眼底

睜大你的眼睛,但不要過分以至於讓你覺得不適。注意力完全集中,注視正前方,觀察你視野中的所有物體,但眼珠不可以有一點的轉動。堅持10秒鐘後,回想所看到的東西,憑藉你的記憶,將所能想起來的物體的名字寫下來,不要憑藉你已有的信息和猜測來作記錄。重複10 天,每天變換觀察的位置和視野。在第10天看看你的進步。

注意事項

無論做什麼事,只要能堅持下去,就會取得成功。習慣成自然,觀察力貴在培養,更重要的是能養成長期觀察的良好習慣。觀察應注意些什麼呢?

1、忌漫無目的。許多人在觀察事物時,東張西望,漫無目標,他們觀察過的事物如過眼煙雲,腦子裡沒有留下絲毫印象,因而總形不成觀點。

2、忌片面觀察。有的人觀察事物,只注意它的正面,不注意它的反面;只觀察表面,不觀察內部;只注意現在,不注意過去;只去注意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忽視其他方面。由於這種片面觀察,他們所觀察到的往往是一些假象,因而得出了錯誤的結論。中國古代兵書上有疑兵計和兵不厭詐的謀略,就是故意利用一些手段混淆敵人的視聽,破壞他們的觀察能力,引導他們做出錯誤的判斷。比如《三國演義》中「張飛獨斷當陽橋」的故事。曹操看見張飛雄赳赳,橫槍立馬在橋頭之上,又看見張飛身後的樹林背後塵埃蔽日,似乎埋伏有大隊人馬。他又想起關羽曾經告訴他的話:「吾弟張翼德於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這時張飛連吼三聲,聲如巨雷,勢如猛虎,曹操立即轉身逃走,退兵30里。曹操這時犯的就是片面觀察的錯誤。

3、忌無重點。有人雖然去觀察事物卻不帶目的性。一古腦兒地觀察,把所有現象都收留,囫圇吞棗,結果抓不住重點,浪費時間,觀察結果不理想。

4、忌走馬觀花。有人觀察事物,不深入、不細緻,只是粗略地瀏覽一下。這樣既得不到具體印象,又遺漏許多細節,使觀察結果一般化。

5、忌不用心思。有人在觀察中,不用心去分析、去比較,也不思考事物的來龍去脈,因而也得不到令人信服的結論。中學生因為興趣廣泛,性情活潑,最容易在觀察中出現這樣的錯誤,他們往往憑藉一時的好奇心,不做更深入的探求。

6、忌半途而廢。有人在觀察中,遇到複雜和難於解決的問題時,便停止觀察,結果常常功虧一簣。

此外,觀察過程中還應忌情緒不穩定。有人在愉快時就有興趣觀察,不愉快時就心情煩躁,觀察不下去,甚至在某種特殊情況下,由於心情緊張而根本無力進行觀察。有人對智力較高的中學生進行調查和觀察,發現他們一般都有較強的自控能力,情緒穩定,不忽冷忽熱,在遇到困難時能堅持下去,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參考文獻

娛樂項目
 
圖片來自新浪財經

娛樂項目是指利用一定的環境設施和服務,使人們能積極活動,全身心投入,得到身心快樂和精神滿足的活動項目。[3][4]

舉例

比如像社會 ·財經 ·汽車 ·房產 ·體育 ·娛樂 ·影院 ·數碼 ·生活 · 時尚 ·運程 ·遊戲 ·新聞 ·曝光 ·號外 ·旅遊 ·家居 ·NBA ·明星 ·音樂 ·手機 ·美食 ·相冊 ·幽默 ·健康 ·社區.KTV

英文

entertainment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