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閃石
特性
角閃石於變質岩及火成岩中極普遍存在,多由富含鐵鎂礦物的岩石變質而成,在作用發生時,常有硅鐵鎂等物質加入。
顏色為深綠至黑色,其化學成分不定,常隨其母岩之類別而改變,角閃岩常具片理及線構造,依其構造可分為:
1. 粗粒種 等粒、片理不明顯外觀頗似輝長岩
2. 中粒種 等粒、片理顯著
3. 細粒種 等粒、片理甚發達
4. 斑狀種 含斜長石變斑晶[1]
產狀
以大凸鏡體夾於大南澳片岩中,其片理與圍岩之片理相同。圍岩多為黑色片岩,此外尚有綠色片岩或結晶石灰岩。
產地
南澳北溪及大濁水北溪、角閃岩直接與片麻岩相鄰。片麻時含角閃片岩,又在角閃岩中常見煌斑岩、偉晶花崗岩、石英脈等之發育。
台灣之角閃岩的原岩多為基性火成岩及其碎屑岩,小部分原岩為變質岩。
宜蘭縣南澳、楓樹山、東澳西帽山、粉鳥林烏岩角。
成因
地殼下面的岩漿熔體在上升過程中溫度不斷降低,當溫度低於某種礦物的熔點時就會形成該礦物結晶[2]。隨着溫度的持續下降,岩漿中所有的成分會形成一系列的礦物,例如形成橄欖石、輝石、角閃石與雲母等多種礦物。當火山爆發產生的岩漿與熔岩流遭遇空氣後冷卻。 如果冷卻過於迅速,來不及形成結晶態的礦物,則會固結成非晶質的火山玻璃。 火山作用除岩漿外,也會噴出硫氣,硫氣因溫度驟降可直接升華成自然硫,例如台北大屯火山群與基隆外海龜山島的自然硫。
透閃石與角閃石之區別
比重
• 透閃石:2.9 ~ 3.2
• 角閃石:3.28 ~ 3.41
外型
• 透閃石:通常會形成長刃狀晶體。
• 角閃石:通常會形成橫截面為六邊型的稜柱狀晶體。
顏色
• 透閃石:無色、白色、灰色、綠色、粉紅色或棕色。
• 角閃石:綠色、綠棕色、黑色。
透明
• 透閃石:從透明到半透明。
• 角閃石:從半透明到不透明。
此外角閃石的解理通常夾60°或 120°角,也是一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