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計稅基礎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氣承當。四平八穩,神州永昌。她講究字體的間架結構,平衡布局。也講求字形的沉穩厚重,大氣端莊。橫要平豎則直,切不可頭重腳輕根底輕飄[2]

目錄

名詞解釋

通俗的說,計稅基礎是指資產負債表日後,資產或負債在計算以後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時,根據稅法規定還可以再抵扣或應納稅的剩餘金額。它分為資產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計稅基礎兩類內容。

資產的計稅基礎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某項資產在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計算公式如下:

資產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扣除的金額。

一般情況下,稅法認定的資產取得成本為購入時實際支付的金額。在資產持續持有的過程中,可在未來期間稅前扣除的金額是指資產的取得成本減去以前期間按照稅法規定已經稅前扣除的金額後的餘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與資產的賬面價值有時一致,有時候也會因為會計和稅法的核算目的不同而產生差異,也就產生了會計利潤和稅法利潤的差異。

負債的計稅基礎

負債的計稅基礎是企業以稅法的角度確認當期企業所得稅時所計算的與負債項目相關的計稅基礎,其計算公式為:負債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賬面價值-未來期間可稅前扣除的金額。在某些情況下負債的確認可能會影響企業的損益,進而影響不同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並使得其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之間產生差額,如企業產生預計負債、合同負債、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應付職工薪酬的情況,以及發生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遞延收益、其他負債等情況。

術語解釋

資產負債表日,是指結賬日期,即結賬和編制資產負債表的日期。通常指年度資產負債表日,在我國會計年度中,資產負債表日一般是指每年12月31日。

資產負債表亦稱財務狀況表,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通常為各會計期末)的財務狀況(即資產、負債和業主權益的狀況)的主要會計報表。

資產是指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不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不能作為資產,是企業的權利。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