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皮埃尔-达内
比利时著名兄弟导演达内兄弟中的哥哥,其弟是吕克·达内。达内兄弟来自比利时瓦隆地区,上世纪70年代以激进的纪录片创作者身份入行。1975年,达内兄弟创立了他们的第一个制片公司Dérives,随后又在1981年成立Film Dérives Productions,到1994年又成立新的工作室。
让-皮埃尔-达内 | |||
---|---|---|---|
男演员 | |||
英文名 | Jean-Pierre Dardenne | ||
国籍 | 比利时 | ||
出生 |
台湾 | 1951年4月21日||
职业 | 导演 | ||
代表作品 | 两天一夜、孩子、单车少年、美丽罗塞塔 |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 |||
奖项
|
目录
人物介绍
比利时著名兄弟导演达内兄弟中的哥哥,其弟是吕克·达内。达内兄弟来自比利时瓦隆地区,上世纪70年代以激进的纪录片创作者身份入行。 [2]
经历
这个上世纪60年代的冶金重镇如今因大批人口失业而萧条荒芜。为了拍片,达内兄弟需要这个环境,需要晃荡在那些小街上,呼吸被污染过的混浊空气,尽管可能由于太熟悉,他们几乎不直接以此作为拍摄对象。
可他们的灵魂则始终来自成长中形成的内心世界。
1951年4月出生的长兄让皮埃尔接受过专业的演员培训;小他三岁的吕克则拥有哲学学士的头衔。
在戏剧艺术学业即将完成时,让皮埃尔结识了剧作家、电影和戏剧导演阿曼·盖蒂。盖蒂聘请让皮埃尔在其执导的戏剧中担任助手,兄弟俩自此开始了对影像创作世界的探索。
从1974年(直至1977年)起,由让皮埃尔摄像,吕克录音,年轻的达内兄弟即兴完成了一系列反映瓦隆地区工人生活条件的报道。在接下来的六部纪录片里,他们讲述了反纳粹抵抗运动(《夜莺的歌声》),
1960年比利时总罢工(《里奥先生第一次去拉牡斯》),目光还重返工人世界(《为了战争结束,围墙坍塌》),也涉及自由电台(《不再回应》),波兰移民问题(《临时大学的课程》)和无产阶级戏剧创始人让·卢万(传记片)。
1975年,达内兄弟创立了他们的第一个制片公司Dérives,随后又在1981年成立FilmDérivesProduc-tions和1994年的LesfilmsduFleuve。此时,这对导演兄弟已制作了六十多部纪录片。当然电影方面也没有停滞,除几部自拍片外,达内兄弟还与其他优秀导演进行过多次合作。这些相识交流让达内兄弟由于借鉴了社会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而使他们的电影从制作到执导上都受到了影响。 [3]
作品特点
如今,兄弟俩更喜欢在生活中捕捉那些颇具电影元素的巧合,比如舍拉林小街上与当地居民的偶遇等,总之富有人情味儿的场景。全新戛纳参赛片《孩子》的最初创作念头就源于舍拉林街头,一位少女妈妈独自推着童车,踯躅而行。“做电影,必须保留些许天真并懂得信任你的人物。
幸而总还有一些远离潮流又能不敌视他人的人存在。”让皮埃尔坦言。在他们的作品里,达内兄弟寻找真实,探索着还原个体天生的人性。有别于其他的美感和叙事方法,兄弟俩创造出一种达内式的美与敏锐,经由画面、静默、节奏、凸显或空白,时间性变化等种种艺术方式表现出来,逐渐形成了他们电影的风格。起伏的情节,生活化的影像,赋予演员的极大表演空间,达内电影的这一切让人们共睹了奥里维耶·古梅(《儿子》)的成功。
人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新片《孩子》能带来又一轮冲击,这回接力棒传到了年轻人让雷米·何尼耶和德波拉·弗朗丝瓦手中。拭目以待吧。 [4]
作品介绍
导演作品
上映时间 | 剧名 | 主演 |
2016年 | 无名女孩 | 阿黛尔·哈内尔、奥利弗·古尔迈 |
2014年 | 《两天一夜》 | 玛丽昂·歌迪亚、法布里齐奥·罗吉恩 |
2011年 | 《单车少年》 | 托马斯·多雷、西西·迪·法兰丝 |
2008年 | 《罗尔娜的沉默》 | 安塔·多布罗西、杰瑞米·雷乃 |
2007年 | 《每人一部电影》 | 乔治·巴布鲁阿尼 |
2005年 | 《孩子》 | 黛博拉·弗朗索瓦、奥利弗·古尔迈 |
2002年 | 《儿子》 | 奥利弗·古尔迈、摩甘·马林纳 |
1999年 | 《美丽罗塞塔》 | 奥利弗·古尔迈、艾米莉·德奎恩 |
1997年 | Gigi,Monic...et Bianca | -- |
1996年 | 《一诺千金》 | 奥利弗·古尔迈、杰瑞米·雷乃 |
1992年 | 《我想你》 | 罗宾·瑞努奇、Fabienne Babe |
1987年 | 《Falsch》 | -- |
编剧作品
时间 | 剧名 |
2014年 | 《两天一夜》 |
2011年 | 《单车少年》 |
2008年 | 《罗尔娜的沉默》 |
2005年 | 《孩子》 |
2002年 | 《儿子》 |
1999年 | 《美丽罗塞塔》 |
1996年 | 《一诺千金》 |
1992年 | 《我想你》 |
1987年 | 《Falsch》 |
制作作品
制作时间 | 剧名 |
2015年 | 《女仆日记》 |
2014年 | 《两天一夜》 |
《野蛮生活》 | |
2013年 | 《职业死人》 |
2012年 | 《越过群山》 |
2011年 | 《单车少年》 |
2008年 | 《罗尔娜的沉默》 |
2006年 | 《陆军上校》 |
2005年《孩子》 | |
《职场杀手》 | |
2003年 | 《活着的世界》 |
《被暗杀的阳光》 | |
2002年 | 《儿子》 |
2001年 | 《人类温柔之乳》 |
1999年 | 《美丽罗塞塔》 |
1996年 | 《一诺千金》 |
1992年 | 《我想你》 |
获奖记录
戛纳国际电影节
年份 | 奖项 | 剧名 | 备注 |
▪ 2016 | 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无名女孩 | (提名) |
▪ 2014 | 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奖 | 两天一夜 | (获奖) |
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两天一夜 | (提名) | |
▪ 2011 | 第6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 | 单车少年 | (获奖) |
第6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单车少年 | (提名) | |
▪ 2008 | 第6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罗尔娜的沉默 | (提名) |
第6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编剧奖 | 罗尔娜的沉默 | (获奖) | |
▪ 2005 | 第5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孩子 | (获奖) |
▪ 2002 | 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提及 | 儿子 | (获奖) |
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儿子 | (提名) | |
▪ 1999 | 第5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美丽罗塞塔 | (获奖) |
第5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提及 | 美丽罗塞塔 | (获奖) |
欧洲电影奖
年份 | 奖项 | 剧名 | 备注 |
▪ 2014 | 第27届欧洲电影奖观众奖 | 两天一夜 | (提名) |
第27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编剧奖 | 两天一夜 | (提名) | |
▪ 2011 | 第24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导演奖 | 单车少年 | (提名) |
第24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奖 | 单车少年 | (提名) | |
第24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编剧奖 | 单车少年 | (获奖) | |
▪ 2006 | 第19届欧洲电影奖观众奖最佳影片奖 | 孩子 | (提名) |
▪ 2005 | 第18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奖 | 孩子 | (提名) |
▪ 2002 | 第15届欧洲电影奖观众奖最佳导演奖 | 儿子 | (提名) |
▪ 1999 | 第12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奖 | 美丽罗塞塔 | (提名) |
▪ 1997 | 第10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纪录片奖 | Gigi, Monica... et Bianca | (获奖) |
法国电影凯撒奖
年份 | 奖项 | 剧名 | 备注 |
▪ 2015 | 第40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奖 | 两天一夜 | (提名) |
▪ 2012 | 第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奖 | 单车少年 | (提名) |
▪ 2009 | 第34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奖 | 罗尔娜的沉默 | (提名) |
▪ 2006 | 第31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 孩子 | (提名) |
第31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影片奖 | 孩子 | (提名) | |
第31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导演奖 | 孩子 | (提名) | |
▪ 1997 | 第2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奖 | 一诺千金 | (提名) |
意大利大卫奖
年份 | 奖项 | 剧名 | 备注 |
▪ 2006 | 第50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欧洲电影奖 | 孩子 | (提名) |
英国电影学院奖
年份 | 奖项 | 剧名 | 备注 |
▪ 2015 | 第6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奖 | 两天一夜 | (提名) |
文献来源
- ↑ 让-皮埃尔·达内:第一个镜头,必须既简单又强烈豆瓣网
- ↑ 让-皮埃尔·达内时光网
- ↑ 让-皮埃尔·达内1905电影
- ↑ 让-皮埃尔-达内 YOKA时尚网
- ↑ 让-皮埃尔·达内_爱奇艺
- ↑ 达内将任65届戛纳电影基石和短片单元主席中国网络电视台
- ↑ 达内兄弟:用电影在恶的土壤里开出宽恕之花新浪网
- ↑ 《无名女孩》:达内兄弟探寻人类孤独的本质 搜狐网
- ↑ 达内兄弟戛纳开讲:自由独立是我们的工作方法东北网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