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寶華
許寶華(1933.2.3- ),江蘇南通人(今屬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四甲鎮,原南通縣四甲區高山村)。1950年至1952年從事小學教育工作。1956年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畢業後留校工作,曾任中文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漢語教研室副主任、副系主任。現任語言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兼漢語方言研究室主任,《辭海》語言文字學部分的分科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的編委兼方言分支學科主編[1],上海市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並被選為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理事兼副秘書長,全國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學會副會長,上海市語文學會秘書長[2]。
許寶華 | |
---|---|
語言學家、上海市語文學會秘書長 | |
原文名 | Xu Baohua |
出生 |
1933年2月3日 江蘇南通 |
國籍 | 中國 |
母校 | 復旦大學 |
職業 | 學者、語言學家 |
目錄
科學研究
二十餘年來,在科學研究方面,許寶華主要從事漢語方言的研究工作。他曾參加1956年開始的全國漢語方言的普查,除上海地區以外,還參加崇明、海門、啟東、南通、海安、如皋等縣的方言調查,編寫出版了《上海人學習普通話手冊》(集體編寫,1958年)、《海門人學習普通話手冊》(1959年),並為《江蘇省和上海市方言概況》一書的編寫提供了部分方言材料。
方言研究
方言普查結束後,許寶華繼續從事上海市區方言的調查工作,1962年發表的《上海方言的內部差異》是了和湯珍珠合作一篇比較重要的論文,1982年,他們又和研究生湯志祥一起對上海市區上海方言的內部差異進行調查,並發表了論文《上海方音的共時差異》,更加全面、細緻地分析了八十年代初期現代上海話語音的內部差異。這篇論文由於材料翔實豐富,持論比較平穩正確,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獲上海市高等院校文科科研成果優秀論文獎[3]。
1979年後,他和湯珍珠、錢乃榮一起對新派上海方言(使用人口最多的上海話)的連讀變混進行了比較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並於1981年、1982年、1983年以《新派上海方言的連讀變調》為題,先後在《方言》雜誌上發表了討論新派上海方言連讀變調的文章。該文是第一篇以近五萬字的篇幅全面介紹新派上海方言從二字組到五字組的連讀變調的論文,因而對深入研究新派上海方言的連讀變調具有開創性價值。
許寶華的方言研究工作不限於語音,對詞彙和語法也加以探討。這方面他曾寫了《略說方言和普通話詞彙的異同》(1965年)、《略說方言和普通話構詞的異同》(1965年)、《上海方言詞彙略說》(與湯珍珠合作,1980年)、《上海話的主要特點》(1982年)以及《上海話單音動詞舉例》(與湯珍珠、錢乃榮合作,1983年)等論文。
許寶華還在方言學領域對中日文化交流做了一些工作。1981年秋他應邀赴日本講學,曾在大阪市作了幾次題為《上海音系及其內部差異》的報告,在大阪外國語大學、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所作了題為《上海話的主要特點》的報告,在東京東洋大學舉行的日本中國語學年會上作了題為《漢語方言研究的回顧和展望》的報告。1982年春大阪市立大學宮田一郎教授來我國上海研究吳語,許寶華曾和他一起研究,後來並和已經畢業的研究生錢乃榮一起,和宮田一郎教授合作撰寫了一本名為《上海話蘇州話的學習和研究》的書稿。這本書稿已於1984年2月由日本東京光生館出版。
現代漢語研究
許寶華在從事方言研究的同時,還致力於現代漢語的研究。這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參加胡裕樹主編《現代漢語》(1962年)教材的編寫工作,二是和湯珍珠合著《語音》(1981年)一書。六十年代初,胡裕樹受教育部的委託,由六所院校協作,主編高等院校教材《現代漢語》一書。這是大學中文系的一部基礎教材,系統地講授現代漢語各部分的知識。許寶華和范可育一起負責語音部分的編寫工作。
許寶華和湯珍珠合著的《語音》一書,是注意反映建國以來有關語音教學與科學研究的成果,系統闡述現代漢語語音知識的一本書,此書的特點之一是內容比較豐富,材料比較齊備。
許寶華作為一位解放後成長起來的中年語言學者,不僅勤於探討,寫過一些有相當深度的論著,而且素來比較重視讓語言知識為語文工作的現實需要服務。
推廣普通話、文字改革、漢語規範化這三項重要的語文工作,許寶華也是積極從事並予以宣傳的。比如為配合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教學漢語拼音的需要,和顏逸明等一起集體編寫了《漢語拼音廣播講座》(1977年)教材。許寶華還和顏逸明合作,在《光明日報》文字改革版的"推廣普通話講座"欄里連續發表文章多篇。
此外,許寶華的科學研究還涉及音韻學、語音史、語言學史和古代漢語等領域,並有所著述。
二十多年來,許寶華作為大學裡的一位語言學教師,長期從事現代漢語、漢語方言學、漢語史等方面有關課程的教學工作,近幾年來還同時擔負着培養研究生的任務。他計劃今後在從事教學工作之餘,積極完成主編《上海市區方言志》、《上海郊區方言志》、《上海方言詞典》的任務,並撰寫《方言與普通話》、《六十年來的吳語研究》、《漢語方言學史》等書。
著作
上海人學習普通話手冊(1958),署集體名,主要編著者之一,上海新知識出版社
海門人學習普通話手冊(1959),署集體名,實際為許寶華一人所編,上海教育出版社
現代漢語(1962),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主要編著者之一,上海教育出版社
許寶華 | |
---|---|
許寶華先生 |
現代漢語(修訂本,1979),同上
現代漢語(重訂本,1981),同上
現代漢語(增訂本,1987),同上
現代漢語參考資料(1980),同上
現代漢語使用說明(1979),同上
漢語拼音(1977),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廣播講座,署集體名,主要編者之一,上海教育出版社
文言文閱讀講話(1979),合作,安徽人民出版社
語音(1981),合作,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話蘇州話的學習和研究(1984),合作,日本光生館
辭海·語言文字分冊(1986),分科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
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1988),編委兼方言分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上海市區方言志(1988),主編之一,上海教育出版社
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1991),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主要編著者之一,湖北教育出版社
上海方言詞彙(1991),主編之一,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方言詞典(1997),合作,江蘇教育出版社
漢語方言大詞典(1999),主編之一,中華書局
論文
上海話的讀書音和說話音(1957),語文知識第12期
寫文章也要有群眾觀點(1958),語文知識第6期
"輕聲"是不是一種聲調(1959),語文知識第2期
注意學習某些漢字的幾種讀法(1959),語文知識第3期
略談漢民族共同語形成和發展的過程(1959),語文知識第6期
怎樣正確地繼承我國語言學遺產(1961),文匯報12月22日
上海方音的內部差異(1962),
《讓漢語方言的調查研究更好地為推廣普通話服務<網上書城檢索>復旦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1期
《讓漢語方言的調查研究更好地為推廣普通話服務(1963),光明日報11月13日
語言研究中的幾個問題(1964年)文匯報6月11日
我國傳統語言學的特點和批判繼承問題(1964),浙江學刊第4期
評〈漢語方言詞彙〉(1965),中國語文第1期
略說方言和普通話詞彙的異同(1965),文字改革2月號
略說方言和普通話構詞的異同(1965),中國語文第5期
許寶華 | |
---|---|
許寶華先生 |
論語言學遺產中的精華和糟粕及批判繼承問題(1965),合作,學術月刊9月號
編寫上海市"漢語拼音廣播講座"課本的體會(1977),光明日報6月17日
文字改革的又一豐碩成果(1977),文匯報12月21日
書法家應該寫好簡化字(1978),合作,光明日報1月6日
進一步促進漢語規範化(1978),中國語文第2期
方言與推廣普通話(1978),教學與研究第4期
堅持文字改革的正確方向──學習周總理〈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1978),語文學習叢刊(3),上海教育出版社
什麼是普通話(1979),合作,光明日報1月3日
普通話形成的歷史(1979),合作,光明日報2月14日
漢語方言概況(1979),合作,光明日報3月14日
推廣普通話的意義及其方針(1979),合作,光明日報4月11日
上海方言詞彙略說(1980),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增刊,9月
反切說略(1980),語文學習第9期
新派上海方言的連讀變調(1981)方言語言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科學(1981),合作,語文論叢第1輯,上海教育出版社
略說漢語拼音化必須具備哪些條件(1981),合作,同上
上海話的主要特點(1982),日本中國語第8期
新派上海方言的連讀變調(1982),方言第2期
略說漢語方言研究的歷史發展(1982),語文研究第2期
上海方音的共時差異(1982)合作,中國語文第4期
讓漢語方言的調查研究更好地為推廣普通話服務(1963),光明日報11月13日
語言研究中的幾個問題(1964年)文匯報6月11日
我國傳統語言學的特點和批判繼承問題(1964),浙江學刊第4期
評〈漢語方言詞彙〉(1965),中國語文第1期
略說方言和普通話詞彙的異同(1965),文字改革2月號
略說方言和普通話構詞的異同(1965),中國語文第5期
論語言學遺產中的精華和糟粕及批判繼承問題(1965),合作,學術月刊9月號
編寫上海市"漢語拼音廣播講座"課本的體會(1977),光明日報6月17日
文字改革的又一豐碩成果(1977),文匯報12月21日
書法家應該寫好簡化字(1978),合作,光明日報1月6日
進一步促進漢語規範化(1978),中國語文第2期
方言與推廣普通話(1978),教學與研究第4期
堅持文字改革的正確方向──學習周總理〈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1978),語文學習叢刊(3),上海教育出版社
什麼是普通話(1979),合作,光明日報1月3日
普通話形成的歷史(1979),合作,光明日報2月14日
漢語方言概況(1979),合作,光明日報3月14日
推廣普通話的意義及其方針(1979),合作,光明日報4月11日
許寶華 | |
---|---|
許寶華(右)與石汝傑教授 |
上海方言詞彙略說(1980),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增刊,9月
反切說略(1980),語文學習第9期
新派上海方言的連讀變調(1981)方言第2期
語言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科學(1981),合作,語文論叢第1輯,上海教育出版社
略說漢語拼音化必須具備哪些條件(1981),合作,同上
上海話的主要特點(1982),日本中國語第8期
新派上海方言的連讀變調(1982),方言第2期
略說漢語方言研究的歷史發展(1982),語文研究第2期
上海方音的共時差異(1982)合作,中國語文第4期
略說"五四"以來的漢語方言研究(1982)合作,中華文史論叢語言文字專輯(上),上海古籍出版社
〈蘇州方言地圖集〉評介(1983),合作,中國語文第2期
上海話單音動詞舉例(1983),合作,語文論叢第2輯,上海教育出版社
新派上海方言的連讀變調(三)(1983),方言第3期
重讀望道先生〈在紀念"修辭學發凡"出版三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1983),〈修辭學發凡〉與中國修辭學,復旦大學出版社
什麼是方言間的語音對應規律(1983),語言學百題,上海教育出版社
方言研究有什麼用(1983),同上
蘇南和上海吳語的內部差異(1984)合作,方言第1期
語言美和推廣普通話(1984),語文學習第2期
論入聲(1984),音韻學研究第1輯,中華書局
〈人類的語言〉讀後(1984),教學與研究第1期
〈廣州話方言詞典〉評介(1984),辭書研究第1期
談談怎樣學習現代漢語語音(1984),大學語文第1期
北片吳語內部的異同(1984),合作,方言第4期
吳歌採集和研究中的語言問題(1984),合作,民間文藝集刊,上海文藝出版社
不規則音變的潛語音條件(1985),合作,語言研究第1期
吳語在溧水縣境內的分布(1985),合作,方言第1期
上海方言的熟語(1985),合作,方言第2期
上海方言的熟語(二)(1985),合作,方言第3期
上海方言的熟語(三)(1985),合作,方言第4期
普通話語音的系統性(1985),中文自學指導第4期
略談方言學與民間文學(1985),世間文藝,上海文藝出版社
現代吳語及其近年來的研究(1986),日本中國語學第233期
現代漢語語音課教學內容的充實更新問題(1986),淮北煤師院學報第2期
上海市區少年所使用的上海話語音(1986),合作,語文論叢第3輯,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市與江蘇省、浙江省交界地區方音的內部差異(1987)合作,語言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
論研究漢語方言的意義1987,語言研究論叢第3輯,天津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祖孫三代語音情況的抽樣調查(1988)合作,吳語論叢第1輯,上海教育出版社
方志所見上海方言初探(1988),合作,吳語論叢,上海教育出版社
漢語方言(1988),合作,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漢語方言地圖(1988)同上
漢語方言研究中的考本字問題1988,名家論學,復旦大學出版社
怎樣自學現代漢語語音(1988),現代漢語自學指導,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方言研究40年(1989),語文建設第4期
張世祿先生對文字改革的貢獻(1989),合作,語文現代化第9輯,知識出版社
一部很有特點的優秀著作──〈雲南省志·漢語方言志〉讀後(1989),雲南語言研究第2輯
中古全濁聲母在現代方言裡的演變(1991),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的現代思考,復旦大學出版社
關於〈漢語方言大詞典〉編纂中的若干問題(1992),合作,辭書研究第5期
論語言研究中理論和實際關係的光輝篇章──學習陳望道先生〈關於語言研究的建議〉的點滴體會(1992),陳望道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學林出版社 〈漢語方言大詞典〉編纂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1994),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研究論叢
論上海地區方言的聲調系統(1994),載current Issues in sino-Tibetan Linguistics,日本
序(1994),學說上海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釋二等(1994),合作,音韻學研究(第3輯),中華書局 吳語研究六十年(1995),吳語研究,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中古陽聲韻類在現代吳語中的演變(1997),聲韻論叢第6輯,台灣學術書局
上海地區方言的入聲及其演變(1998),李新魁教授記念文集,中華書局
現代吳語入聲變化述略(1988),語言研究的新思路,上海教育出版社
加強漢語方言詞彙研究(1988),方言第1期
序(2000),實用上海話,上海教育出版社
〈漢語方言大詞典〉編後(2000),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