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論,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讀作lùn或lún,最早見於《說文解字》小篆。其本義表示議論, 分析和說明事理,後又引申為思考,也指評論,辨析等,以上義讀lùn。論讀作lún時,專用於《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弟子言行的書。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論

拼音; lùn,lún

注音; ㄌㄨㄣˋ,ㄌㄨㄣˊ

部首; 訁

筆劃; 6

筆順; 453435

結構; 左右結構

異體字; ৪�,ࠐ�

字級; 一級字、常用字

四角碼; 38712

倉頡碼; ivop

鄭碼; sorr

統一碼; 基本區 U+8BBA

平水韻; 十一真 平聲

源演變

論,形聲兼會意字。篆文從言,從侖(表條理),會有條理地分析事理之意,侖也兼表聲。如今簡化作論。論本義為分析說明事理,引申指辯論,又引申指評說,進而引申指衡量,評定又特指定罪。"論"和"議"都是對是非好壞的評說判斷,但"論"側重於分析、推理。"論"是從"侖"分化出的形聲字。中山王鼎"侖其⛳(德),眚(省)其行"中的"侖"就讀為"論"。從"侖"聲的字多有條理、層次義。"論"源自"侖"當無可疑。"論"僅見於秦漢文字,出現不會太早。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議也。從言侖聲。盧昆切

說文解字注

議也。

論以侖會意。亼部曰。侖。思也。龠部曰。侖、理也。此非㒳義。思如玉部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之䚡。靈台。於論ᔷ鍾。毛曰。論、思也。此正許所本。詩於論正侖之假借。凡言語循其理、得其宜謂之論。故孔門師弟子之言謂之論語。皇侃依俗分去聲平聲異其解。不知古無異義。亦無平去之別也。王制。凡制五㓝。必卽天論。周易。君子以經論。中庸。經論天下之大經。皆謂言之有倫有脊者。許雲。論者、議也。議者、語也。似未盡。

從言。侖聲。

當雲從言侖、侖亦聲。盧昆切。十三部。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說文》:議也。《廣韻》:說也。《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

又《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為論語,蓋羣論立名始於茲矣。

又《釋名》:倫也。有倫理也。《玉篇》:思理也。《詩·大雅》:於論鼓鍾。傳:思也。鄭箋:論之言倫也。朱傳:言得其倫理也。

又《增韻》:紬繹討論也。孔安國《尚書序》:討論典墳。

又《正韻》:決罪曰論。

又官名。《金史·百官志》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次曰國論忽魯勃極烈,國論言貴,忽魯猶總帥也。

又諸羌州名。《唐書·地理志》:劍南道有論川州,開元後置。

又姓。《唐書》:論弓仁,本吐蕃族也。又三字姓。《金史·國語解·姓氏》:烏古論曰商。

又《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言有理也。又《禮·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注:天論,天理也。與倫同。

又《玉篇》力困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困切。$崘去聲。義同。又《正韻》:辨論也。《書·周官》:論道經邦。傳:論者講明之謂。《禮·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注:謂考評其行藝之詳也。《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功行封。

又葉盧健切。音練。《前漢·敘傳》:兵家之策,惟在不戰,營平皤皤,立功立論。

又葉聖閏切。音舜。馮衍《顯志賦》:澄德化之陵遲兮,烈۬罰之峭峻。燔商鞅之法術兮,燒韓非之說論。

又葉閭員切。音攣。曹植《文帝誄》:考諸先紀,尋之哲言。生若浮寄,惟德可論。

《字彙補》訛作М,非。[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