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論語《子疾病章》

論語

《論語》以一個人物,即孔子為中心描繪各種人物形象,這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是個首創。這些人物來自十分廣泛的社會階層,包括執政者、貴族、各種等級的官吏、軍隊首領、學者、隱士等。書中寫得最多的是同孔子關係最密切的弟子。

目錄

原文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 『禱爾於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

解讀

遇到長輩患病,晚輩禱告,以求神佑,這種風俗自古即有,儀式隨世風而變。佛教傳入後,佛教與道教承擔起這方面的功能。儒家的態度比較複雜,一方面理性,知道禱告無益;另一方面從俗,完全不禱告又於情不忍。

孔子態度偏向於理性,但又不傷情。他患病,子路請禱,他沒直接否定,也沒批評,而是問依據。子路回答了悼念亡者的誄文有禱告於天地神祇的說法,孔子卻說這樣的禱告,自己已很久了。意思是平時的言行都遵循道理,不必禱告了。[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