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
詩意 |
詩意 是詩人用一種藝術的方式,對於現實或想象的描述與自我感受的表達。在情感 立場上,有歌頌的,也有批判的;在表達方式上,有委婉的,也有直抒胸臆的;在形式上,以《詩經》為代表的風雅頌和楚辭為濫觴,而漢代樂府又有所發展。詩意的主要載體,是為唐代達到巔峰的近體詩和古體詩,以及在宋代最流行的詞,元代的曲。
目錄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poetic quality or flavour]
像詩里表達的那樣給人以美感的意境
富有詩意
詩意給人以美感或有強烈抒情意味。
引證解釋
1. 詩思;詩情。
唐劉禹錫 《魚復江中》詩:客情浩蕩逢鄉語,詩意留連重物華。
唐 朱慶餘 《送吳秀才之山西》詩:東湖 發詩意,夏卉竟如春。
2. 詩的內容和意境。
元 朱德潤 《凝香亭記》:仍得 江 浙 行省參知政事 孛術魯 公題其扁曰'凝香,唐 刺史 韋應物 詩意也。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詩意大抵出側面。
何其芳 《<工人歌謠選>序》:總起來說,詩意似乎就是這樣的東西:它是從社會生活和自然界提供出來的、經過創作者的感動而又能夠激動別人的、一種新鮮優美的文學藝術的內容的要素。
3.詩意與情景的結合。
4. 像詩一樣表達美感意境。
殷夫 《放腳時代的足印》詩:春給我一瓣綠的葉,我反覆地尋求着詩意。
劉紹棠 《縣報記者》:想把它擦得窗明几淨,映照着窗外那棵盛開的碧桃,一定會很富有詩意。
5. 指作詩的方法。
鄭珍 《論詩示諸生時代者將至》詩:我誠不能詩,而頗知詩意:言必是我言,字是古人字;固宜多讀書,尤貴養其氣;氣正斯有我,學贍乃相濟。
基本含義
詩意是一種發現,甚至靈感並不是以語言形式呈現,我們在捕捉靈感的時候,詩意已有所喪失,因此凡是過多修飾與晦澀形容都是對詩意的一種拒絕。
就是說當你造出一個氛圍,別人看了能從潛意識中浮出內心深處的感受,你寫的就是畫卷幾處,或是一些聯繫,別人從這幾處這些聯繫能感受到全畫面以及超越畫面東西,能做到這,就寫出了詩意,那幾處那些聯繫越小越少越好,能選到多小多少,就看你的捕捉感受表達能力,而那瞬間靈感,她是不能用語言表達完全的...是種極限,是母體...
當代殷謙《愛情原來這麼傷後記》:那種所謂的'迎合市場,投其所好'的意識實在可怕,的確是失去了文學作品倫理內容的審美觀念。每部作品都是經由作家的心靈產生的事物,都存在一個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的問題,都潛蘊着作家的道德反映,最起碼還包含着作家對人物和事物的情感態度。在我看來,與文學密不可分的有三個問題,那就是與詩意的美和倫理的善以及認知的真。
法國17世紀最具天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布萊茲·帕斯卡爾(Blaise Pascal,1623-1662)曾說過:人應該詩意地活在這片土地上,這是人類的一種追求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