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访落》原文及赏析
访予落止①,当初我即位就设想,
率时昭考②。追随我英明的父王。
於乎悠哉③! 啊! 高明又广大,
朕未有艾④。我缺乏经验哪能跟上他。
将予就之⑤,努力呀,靠拢他,
继犹判涣⑥。继承那大事来谋划。
维予小子,我这幼稚的小子,
未堪家多难⑦。不堪家里多祸事。
绍庭上下⑧,继承直道施行于上下,
陟降厥家⑨。一举一动不曾离开家。
休矣皇考⑩,美好啊,我的父王,
以保明其身(11)。他能平安又清明。[1]
(采用金启华译诗)
目录
诗经《访落》原文及赏析
[注释] ①访:咨询,商议。予:成王自称。落:开始。一说借为略,谋略,策略。止:语助词。②率:遵循。时:是。昭考:指武王。 ③於乎:同“呜呼”,叹词。悠:远大。一说忧。④朕(zhen):我,成王自称。艾:阅历。此句谓年幼尚无知。⑤将:扶,助。就:因,遵从。之:指先王的法典。⑥犹:通“猷”,图谋,谋略。判涣:大。⑦多难:指遭武王之丧,遇管叔、蔡叔、霍叔“三监之乱”和武庚叛乱等事件。⑧绍:继承 庭:直、公正。上下:指官吏的升降,与下句“陟降”同意。⑨厥:其。⑩休:美。(11)以:语助词,无义,或作“而”解。明:勉,尽力,勉励。保:佑助。
[赏析] 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发兵讨伐商纣,一举灭商。按惯例必须保存商祭祀。武王封纣子武庚为诸侯,分商地为三部,命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各据一部,监视武庚,称为“三监”。武王灭商后两年病逝。其子诵继位,是为成王。当时成王年幼,尚在襁褓中;周朝统一天下时间不长,政事纷繁,百废待兴;加之各国诸侯尚未完全归服。基于这些原因,武王同母弟周公决定摄王位,代行国政。管叔、蔡叔、霍叔等疑忌周公,在王位继承权上引起周朝内部的不和。武庚乘机勾结东方旧属国及淮夷等起兵反周;三叔造谣周公伙同武庚谋害成王,于是发动了所谓“三监之变”。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攻灭奄等十七国。从此,列国诸侯咸服宗周。周公执政七年,成王稍长,还政于成王。《访落》诗中有言:“未堪家多难。”所谓“家多难”,指的就是武王丧亡,三监之变 则知此诗当作于周公东征前后。
此诗与前篇《闵予小子》,后篇《敬之》、《小毖》诸篇意旨相同,写的都是周成王初即位、在武王庙祭祖时,表示延访群臣、追念皇考盛德、继承其道的意思。诗仅一章,十二句。首二句揭明题旨:延访群臣,属望昭考。三至六句,铺写素志,展望宏图。七至十句,反思家国得失,申述承继先王法度刻不容缓。结末二句以保身收住,仍归结为祈祷皇考。
《周颂》共三十一篇。从体制看,它是周王朝的庙堂音乐,用于祭祀祖先和神明。从内容看,多为歌颂祖先功德和祈年佑福。从形式看,与《风》《雅》相较,区别明显:《风》《雅》皆分章,且后章句法多复叠前章,《颂》多不分章,不叠句;《风》《雅》有韵,《颂》诗多无韵。颂诗这些特点,都可以从《访落》中体现出来。
首先,它塑造了一位锐意进取、继承祖先皇业的幼主形象。周成王即位之时,尚在襁褓中,至告庙祭祖也仅是个七岁的孩子,他年纪虽小,而志趣不凡。一即位,就告祭祖庙,延访群臣,咨询政事,商议国策,共图大计,体现了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的美德。他从“三监之变”、事发萧墙的“家多难”中,及时吸取教训,采取对策,意识到举贤用人与建立赏罚奖惩制度的重要,“绍庭上下,陟降厥家”,强调必须承继周家法度,发扬光大“文武之道”。正因为少年有志于此,故知“成康之治”局面的出现决非偶然。
以少总多,高度浓缩。诗言“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闵予小子》有言“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小毖》重言曰:“未堪家多难。”“家多难”三字却包含了多少丰富的历史内容。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黄山云:“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成王即吉,甫逾二年也。《尚书大传》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东征三年,践奄而后归。’与《豳诗》说合。三监之变,公亲致刑焉,骨肉摧残,正成王所谓‘家难’也。访落之时,公既未归,难犹未已,惟其不堪多难,故访群臣而谋之。”言少意丰,概括无遗。若借用论画,确实给人有“尺幅千里”之感。
宛转曲折,饱含情思。这是一首即政告庙诗,亦是一篇庄严肃穆的就职誓辞,也是一曲剖白心迹的歌唱。首二句发端,总叙诗旨;中八句就职誓言,意为两层,曲尽有致。前四句“一往追维皇皇如有所求而弗获之心”毕现。追求皇考宏业,义无返顾,但又恐自己年轻,缺乏阅历,难以信任。“所谓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方玉润《诗经原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慕道心切之情。故姚际恒评曰:“多少宛转曲折 ”后四句再次强调自己年幼无知,以致力量内耗,禁受不住家国多难的打击。所谓“忽觉熏蒿凄怆,若或见之,则又孝思之感动不能自己”,内心世界之表白昭然若揭,使人有亲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而“於乎悠哉”、“休矣皇考”这些虚词的运用,更增强了感情的抒发,字里行间,充满感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