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辯論
詭辯論 |
詭辯論是違背 邏輯規律而做的一種聰明但有欺騙性的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論證。在宣傳中論證一個命題或說明一個問題時,詭辯論者不去如實地、以有力的邏輯力量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繫,而是從主觀出發,以片面的、表面的、甚至不相干的一些現象製造虛假的聯繫、因果關係和主從關係,達到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目的,為其荒謬的言論製造一種騙人的推理形式。詭辯論有時從多方面因素論證自己的命題,口若懸河,廣泛地證明自己的論點,實則是冒充辯證法,以歪曲辯證法來破壞辯證法。詭辯論有時承認事物的永久運動,而否定事物的相對靜止,否定概念的確定性;有時又以事物的相對靜止否定事物的永久變動,把靈活性視作原則性。詭辯論脫離現實的具體條件,不尊重事物轉化的規律性,把對事物解釋的靈活性依據主觀意志任意運用。詭辯論的認識基礎是主觀唯心主義和相對主義,在解釋命題時,崇尚玩弄概念、故弄玄虛,用華而不實的辭藻美化相對主義的說教。正如列寧所說:"從赤裸裸的相對主義的觀點出發,可以證明任何詭辯都是正確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詭辯論 [1]
外文名稱 英文:sophistry, sophism
事件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實質 是以聰明但虛假和欺騙性的論據進行推理
事件
1.白馬非馬
中國古代偉大的邏輯學家公孫龍(約公元前320--250年)提出了一個命題:白馬非馬。對於一般人,說"白馬是馬"就如同說"張三是人"一樣,清楚明白,準確無誤。怎麼可能"白馬非馬"呢?
孔子的六世孫,大名鼎鼎的並自認為聰明的孔穿,為了駁倒公孫龍的主張,找上門去辯論,結果被公孫龍駁得無以應對,吃了敗仗。
辯論是在趙國平原君家裡進行的。
孔穿對公孫龍說:"向來聽說先生道義高尚,早就願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馬不是馬的學說!請你放棄這個說法,我就請求做你的弟子。"
"白馬非馬"是公孫龍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棄,那他公孫龍也就不成其為公孫龍了。所以公孫龍回答孔穿說:"先生的話錯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於白馬的學說罷了。現在要我放棄它,就沒有什麼可教的了。"接着公孫龍又批評孔穿的求學態度:"想拜人家為師的人,總是因為智力和學術不如人家吧;現在你要我放棄自己的學說,這是先來教我,而後才拜我為師。先來教我,而後再拜我為師,這是錯誤的。"
在前哨戰中,孔穿已處於下風。公孫龍不愧為一位能言善辯的邏輯學家。他在教訓過孔穿以後,又針對孔穿其人,宣傳起自己的理論。公孫龍引經據典地說:"白馬非馬的說法,也是孔仲尼(孔子)所贊同的。"孔子所贊同的,你孔穿還能不贊同嗎?
公孫龍對孔穿講了一個故事:當年楚王曾經張開[繁弱弓],裝上[亡歸箭],在[雲夢]的場圃打獵,結果把弓弄丟了。隨從們請求去找。楚王說:"不用了。楚國人丟了弓,楚國人拾了去,又何必尋找呢?"仲尼聽到了說:"楚王的仁義還沒有做到家。應該說人丟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說楚國呢?"公孫龍評論道:照這樣說,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區別開來的。人們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區別開來的說法,卻否定我把白馬與馬區別開來的說法,這是錯誤的。
末了,公孫龍又做了總結性的發言:"先生遵奉儒家的學術,卻反對仲尼所贊同的觀點;想要跟我學習,又叫我放棄所要教的東西。這樣即使有一百個我這樣的人,也根本無法做你的老師啊!"孔穿無法回答。
"白馬非馬"這個命題本來是戰國時稷下的兒說最先提出的一個命題。兒說的本意是什麼,後人已無從查考。
可以說,從"白馬是馬"到"白馬非馬",是邏輯思維從低級階段到了一個高級階段的表現。
實質
它是形而上學的變種,它是主觀主義、相對主義和折衷主義。因為他們不承認客觀事物的存在及其規律性,抹殺概念的客觀內容,不從事物的本質聯繫中把握問題,而是委屈現實,按照主觀願望隨意抽取客觀事物中的某些片段,來證明早就定下的原則。同時誇大事物相對的方面,否認客觀事物之間有本質的區別,用相對性排斥絕對性。
定義
在西方哲學史上,黑格爾可以說是第一個對詭辯論做系統批判的哲學家。他曾經指出:"詭辯這個詞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憑藉虛假的根據,或者將一個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動搖了;或者將一個虛假得道理弄得非常動聽,好像真的一樣。"黑格爾的這段話,揭露了詭辯論有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特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