诣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诣
拼音; yì
词性; 动词
出处; 《说文》
五笔; YXJG
仓颉; IVPA
部首; 讠
总笔画; 8画
动词诣
(形声。从言,旨声。本义:前往,去到)
同本义〖goto〗
诣,候至也。--《说文》
诣,进也。--《小尔雅》
未得诣前。--《汉书·杨王孙传》。注:至也。"
诣,至也。--《苍颉篇》
吏遂缚诣县。--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当诣阁门谢。--《王安石传》
先主遂诣亮。--《三国志·诸葛亮传》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你媪每抱诣温,辄易人而后至。云其重兼常儿。--《晋书·桓玄传》
元济诣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与鲁肃俱诣孙权。--《资治通鉴》
又如:诣阙(亲自到达宫廷);诣门(上门,登门)
晋谒;造访。古代到朝廷或上级、尊长处去之称〖visit〗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杨氏之子》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公(袁可立)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又如:诣谒(前往谒见;造访);诣阁(前往朝廷官署);诣阙(赴朝堂);诣见(前往拜见)
符合〖conformto〗
若执事之言政,诣理切情。--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
又如:诣实(符合实际);诣理(合理)
名词诣
yì【名】
〖学问等〗所达到的境地〖attainment〗
诸葛宏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世说新语》
夫书画诣绝者,必传无疑。--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又如:诣极(造诣极深);诣绝(造诣绝后)
其他信息
郑码:SRK,GBK:D2E8
笔画数:8,部首:讠,笔顺编号:45352511
部外笔画:6五笔86:YXJG 仓颉:ⅣPA
四角号码:32761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BE3
基本字义
1.到,旧时特指到尊长那里去:~阙。~前请教。
⒉(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造~。苦心孤~(指刻苦钻研,达到别人不及的境地)。
详细字义
〈动〉
⒈(形声。从言,旨声。本义:前往,去到)
⒉同本义 [go to]
诣,候至也。--《说文解字》
诣,进也。--《小尔雅》
未得诣前。--《汉书·杨王孙传》。注:至也。"
诣,至也。--《苍颉篇》
吏遂缚诣县。--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先主遂诣亮。--《三国志·诸葛亮传》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元济诣 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与鲁肃俱诣 孙权。--《资治通鉴》
⒊又如:诣阙(亲自到达宫廷);诣门(上门,登门)
⒋晋谒;造访。古代到朝廷或上级、尊长处去之称 [visit]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 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⒌又如:诣谒(前往谒见;造访);诣阁(前往朝廷官署);诣阙(赴朝堂);诣见(前往诣见)
⒍符合 [conform to]
若执事之言政,诣理切情。--唐· 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
⒎又如:诣实(符合实际);诣理(合理)
〈名〉
⒈[学问等] 所达到的境地 [attainment]
诸葛宏年少不肯学问,始与 王夷甫谈,便已超诣。--《世说新语》
夫书画诣绝者,必传无疑。--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⒉又如:诣极(造诣极深);诣绝(造诣绝后)
繁体字:诣
汉字首尾分解:讠旨
汉字部件分解:讠匕日
笔顺读写:点、横折提、撇、竖弯钩、竖、横折、横、横
英文翻译
⒈ [Formal] to call on someone respectfully
⒉ [Formal] academic,artistic,or technical accomplishment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五计切《集韵》《韵会》硏计切,$音羿。《说文》˫至也。《徐曰》径˫而诣之也。《小尔雅》进也。《玉篇》往也,到也。《增韵》造也。《左传·庄十七年注》郑詹诣齐见执。《史记·秦本纪》代王乗传诣长安。《王褒·洞箫赋》踌躇稽诣。《注》仓颉篇云:诣,至也。言声稽留,如有所诣也。
又《正字通》学业深入曰造诣。
又虫名。《扬子·方言》蛄诣谓之杜蛒。
又与栺通。汉有枍栺宫,以木而名。《三辅黄图》作枍诣宫。《注》枍诣,木名。言宫中美木茂盛也。
又与倪通。《春秋·昭二十九年》叔诣卒。《公羊》《谷梁传》作叔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