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說唐三傳·第七十五回

說唐三傳·第七十五回出自於《說唐三傳》,《說唐三傳》一般指薛丁山征西。該書採用章回體形式,講述了唐代薛丁山的故事。 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征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征戰,逃過此劫。仁貴征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同飛刀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1]

目錄

內容

第七十五回 薛剛一掃鐵丘墳 武則天借春天順

再表那薛剛墳前大哭,正在悲傷,又有更夫上前來,看見前面更夫屍首,又見墳內有燈,前來報與王殿、陳先,飛馬報知張君左、武三思。二人聞報,傳令各處添兵圍住墳前,城門多加關鎖,吩咐不許放走,點起燈球火把,不計其數。薛剛在內聽見外邊有人守住,收起祭禮,打開石板,一條鐵棍無人抵擋,殺將出來。只是寡不敵眾,越殺越多,三軍四面圍住,喊聲大震,口口聲聲「快拿薛剛!」薛剛說:「今晚我命休矣。」當有飯店夫妻二人,乃是秦漢、刁月娥奉香山李靖之命,在此相救。二人一路殺來,放出寶貝,無人阻擋。殺至城門池邊,斬關落鎖,救出城來。秦漢夫妻借上遁回西涼去了。

薛剛出城門,天大明了,撒開大步而行。只聽得後面喊殺連天,塵頭起處有無數人馬趕來。為首一將,聲如巨雷,金五大將軍武安國,手執鐵錘,大叫:「薛剛那裡去!薛剛回頭一看,「不好了,我是戰了一夜,睏乏得很,那裡戰得過他。也罷,只得拚命而戰。」只見三軍將箭往前亂射,薛剛身上中了三箭,正在危急。薛剛乃上界披頭五鬼星轉世,所以忽然頭上透出原形,變了五頭,身長數丈,倒殺轉來。武安國被薛剛一棍打死。三軍見了這般形象竟大敗,三停去了兩停,將城門緊閉。

薛剛按定元神,開目一看,只見屍橫遍野,自己不知不覺,不曉甚麼意思,慢騰騰回至相國寺,別過了和尚,取了槍馬,要走天雄山,走錯了路,來到季龍山。一聲鑼響,走下一將,上前大戰一場。問出名姓,原來是黑三爺,請上山飲酒,季龍有女名鸞英,與薛剛成親,招兵買馬,要報父母之仇。

不表薛剛在季龍山安身,再講天子在朝,國家無事,天下太平。與懷義和尚、張昌宗在宮婬亂,百官諫阻不聽。一日宣百官在萬花樓說:「朕貴為天子,萬民之尊,今十月小冬萬花凋零,朕今借春三月,百花盡放。未知天意順否?」百官聞言奏說:「萬歲金口玉言,花神怎敢違旨?」天子甚喜。百官皆散。次日果然天氣溫和,御花園百花開放。樹花不開,天子大怒,貶在嶺外。武則無果然真命帝王,天下各處萬花盡放,應十月小陽春。

天子召男婦赴鴛鴦大會,賜百官宴萬花樓,賜各命婦宴於後宮。眾夫人謝恩就席,天子逐名問起:「愛卿你成親怎樣行房?」怎麼長?怎麼短?眾夫人都是害羞害怕,亦只得實奏頭一夜怎樣,第二夜怎樣,如此問到第三夜。十二席中有一夫人,面黃不堪、喘息不定。天子說道:「你丈夫本事如何?」夫人奏說:「臣妾夫乃捲簾大使薛敖曹,他本事甚好,妾亦不堪受。」如此長短說了一遍。天子大悅,宣入宮中,與薛敖曹交好,果然稱心滿意,通宵不倦,封為如意君,百般快活。後一年生一子,面如驢頭,命宮娥丟在後園金水河中,有西番蓮花洞魔張祖師帶往山中修仙學道,此言不表。

再言薛剛在季龍山把兵,殺進長安,要報父母之仇。探子報上長安,張君左奏知則天:「薛剛造反,速請征討,恐養成賊勢,為害不小。」武則天依奏,命中山王武三思為元帥。姜通前部先鋒,武狀元郭青為後應,張君右總行糧草,起兵十萬,擇日興師,兵走河南。正走之間,報說:「啟上元帥,季龍山在山西近界,有三條大路,東河南,西山東,中山西。」傳令兵過河南,走山西一路。三軍司令浩浩蕩蕩。這一日報說:「啟爺,兵至季龍山前了。」吩咐:「前軍哨探,後軍慢行,放炮停行安營。」「得令!」按下不表。

再言季龍同薛剛夫妻在山言談,忽嘍羅報上山來說:「大王爺,不好了!朝廷差武三思帶兵十萬,大將千員,將山前山後團團圍住,水泄不通,要殺上山來,擒拿大王。」季龍一聽此言,大怒,帶領嘍羅走馬下山相殺。果然好利害,季龍一條槍刺死三軍無數。武三思催動大兵當先。有姜通使開槍,正撞着季龍,二人搭上手,兩馬相交,雙槍並舉,不上三四個回合,馬打六七個照面,姜通梟開季龍的槍,「招爺爺的傢伙罷!」一槍刺進來,季龍叫聲不好,招架不及,被姜通照咽喉一槍刺死。

嘍羅見大王已死,大喊一聲,四散逃命。薛剛夫妻聞知季龍身死,大哭,走馬下山,大戰數合,姜通敗走。三思傳令:「休教放走反賊!」「嗄!」一聲答應,那些三軍團團圍住,姜通、郭青同了眾將,又殺上山來。好利害!夫妻在內大戰,足有三日三夜。武三思命副將衝上山中,殺散嘍羅,放火燒山,連山寨都燒了。薛剛抬頭一看,見滿山俱紅,自思不能取勝,虛晃一槍,跳出圈子,落荒而走。

鸞英見丈夫走了,也殺出重圍,見山上四處火光,大敗而逃,心中苦楚,到茂林自盡。有香山李靖,叫聲:「鸞英,你不必尋短見,後來自有夫妻相會,母子團圓。我與你隨身短襖,前途自有安身之處。」鸞英聽了,拜謝救命之恩。抬頭一看,一道紅光不見了。鸞英望空拜謝,收拾打扮,往前而行。走了數日,見一莊院借宿。老夫妻二人並無男女,家當充足。見了鸞英,問起姓名,「家住何方,說與我知。」鸞英說:「公公,妾住河南歸德府人氏,姓陳名鸞英,因武三思征討季龍山,逃難到此。望公公收留奴家借宿一宵,明日早行。」員外說:「原來是逃難的。老漢夫婦年近六十,並無兒女。我家也姓陳,過繼與我,拜我二人為父母,在我住下。日後會見親戚,然後回去。」鸞英大喜,上前拜陳老夫妻為父母。只因大戰吃苦,腹中疼痛,生下一子,雷公嘴,黃毛頭髮,後取名薛葵。按下不表。

再言武三思大獲全勝,班師回京,上表奏知天子說:「季龍山征平,復旨。」朝廷大悅,敕賜三思紅袍玉帶,以下將官俱各升賞,賜宴金鸞殿。

話分兩頭。再說薛剛走到天雄山借兵復仇,不料伍雄有病,雄霸又不在。想妻子不知存亡,度日如年。在山想起當初救過薛應舉,今在登州,離此不遠,不如走走去。別過伍雄,來到登州,進了城門,來至總兵府前。有人報知應舉,應舉聽知大驚,只得出來迎接。進了私衙,夫妻見禮,謝救命之恩,設酒款待。薛剛說:「吾一家受害,今見兄嫂借兵,如我報仇,不忘大德。」薛應舉開言說:「恩兄,你不知我登州地方又小,兵馬又少,待吾差官往萊州、青州兩處借兵,共我處兵馬有三處,與恩兄前去報仇。」薛剛拜謝。

夫妻進房商議說:「我又在武三思門下投拜為師,武后目下勢大,天下全盛。薛剛一人,幹得甚事?現今奉旨拿得薛剛者,官封萬戶侯,妻封一品夫人。收留者全家處斬。我今將薛剛出首,朝廷自有加封。」夫人道:「言雖如此,只是太負人心也。他前年在長安救你性命,今該恩將恩報才是。反要把恩兄出首,天理何在?」再三苦勸,應舉不聽,出外去了。夫人自思,忘恩之賊!身家難保,不如先自盡,竟自縊而死。家人報與應舉,應舉嘆道:「他沒福做一品夫人。」

次日買棺成殮。當晚將薛剛灌醉酒,命家將綁捆,下在監中。應舉有一家人薛安,原是丁山舊時家人,只因舉主母之命,同到登州扶侍應舉。見此不仁,夫人又死,心中大怒。送飯到監,見了薛剛,說此因由,「應舉害主之心,小人無由得救。」薛剛說:「薛安,不要走漏消息。你快去往天雄山,請伍雄前來救吾。」薛安說:「這嘍羅不肯放我上山。」薛剛說:「不妨,我有鸞帶一條,拿出他認得的,見了鸞帶,自然放你上山。」薛安應聲而去。按下不表。

再說薛應舉命差官齎本進京,叫先見武三思。若要活的,點兵來護送;若要死的,本處斬首。差官對三思說明,三思聽說大喜,說:「這賊也有今日,惡貫滿盈。」明日五更上朝奏知武后說:「登州總兵捉拿薛剛,下在牢中」。將表呈上。武后一看,龍顏大悅,旨意下:命薛須領兵五千,將薛剛護送來京,朕親自發落。三思謝恩退朝。不知薛剛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2]

內容簡介

《說唐三傳》即《薛丁山征西》故事講述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征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 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征戰,逃過此劫。

仁貴征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童的飛鏢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

太宗見出征不利,徵召能人掛帥。丁山請纓,以無敵之勢奪得帥印,與母親及妹妹出發西征。途中遇竇家兄妹攔路,丁山為求脫身,假意答允竇仙童的婚約,並招攬旗下,同往解救父親之危。仁貴獲救脫險,但卻不滿丁山陣上招親,將之鎖入天牢,以示懲戒。

蘇寶童死訊傳至哈迷國,群臣為之震驚,寒江關守將樊洪悲憤不絕。樊洪有女樊梨花,聰明機智,拜師學藝,臨下山前,其師告知她與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緣。

另一方面,樊梨花得悉薛丁山西征而至,遂出關欲會之,途中卻遇上另一位青年武士薛應龍。薛應龍欲納梨花為妻,但因比武輸給梨花而被收為義子。

梨花繼續赴會,仁貴上陣,亦非梨花對手。丁山與之交鋒,梨花一見鍾情,唯有裝敗。丁山欲乘勝追擊,再次挑戰樊梨花,梨花顯出真功夫,丁山被擒。梨花要丁山娶之為妻,丁山假意應承……

這一段姻緣反反覆覆紛雜纏繞,愛恨交織,其間夾雜不少恩怨情仇,情節緊湊,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