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說唐三傳·第五十回

說唐三傳·第五十回'出自於《說唐三傳》,《說唐三傳》一般指薛丁山征西。該書採用章回體形式,講述了唐代薛丁山的故事。 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征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征戰,逃過此劫。仁貴征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同飛刀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1]

目錄

內容

第五十回 捆仙繩陣前收伏 救龜蛇二將騰空

卻說樊元帥離了鳳凰山,率領大兵望西而來,來到麒麟山,遂傳令紮下營盤,明日開兵。放炮一聲,齊齊紮下。且說麒麟山守將蘇文通,乃蘇寶同族弟。聞小番報道,鳳凰山已失,唐兵到此,忙令:「山上多加灰瓶、石子,小心保守。若有人來討戰,速即報我。」眾將得令不表。

次日樊元帥升帳,點齊兵將,說:「今日哪一位將軍去討戰?」早有一虎應道:「小將願去取關。」元帥說:「將軍此去,須要小心。」一虎得令。遂率同部兵出營,上山討戰,喊道:「山上番狗,快報與主將知道,說大唐兵馬來至,快快獻關。若言不肯,打進關來,雞犬不留。」罵聲不絕,早有番奴報入帥府稟道:「國舅爺,不好了!關外唐將討戰,罵不絕口。」文通聽了大怒。吩咐備馬抬斧,立刻披甲上馬,放炮開關,帶領兵卒,親下山來,衝到陣前。一虎見來的番將,生得尖嘴鬼臉,青面黑須,眼如銅鈴,聲如破鑼,頭戴虎頭盔,身穿黑金甲,手執宣花斧,坐下花斑豹。拍馬前來,竟不答話,將斧望一虎面上砍來,一虎將棍抵住,戰有三十餘合,忙取出一柄扇子,名曰:「羽翎扇」,照一虎頭上一扇,一虎叫聲:「熱殺我也!」往下一鑽去了。一連幾扇,連地皮都扇熱紅起來了。一虎地中走了數十步,始無熱氣。

回到營中,上帳稟知元帥,說:「此扇利害,幸虧小將去探陣,被他一扇,我就逃回地中,尚且幾乎熱死。若別人去,恐化為飛灰,元帥能除此扇才好。」梨花聽說:「諒眾將不能除此火扇,待我親出以水破之。」傳令眾將,一同出陣。文通看見,連聲喝采:「好一個美貌佳人!」叫一聲:「女將軍,留下名來。」梨花喝道:「本帥乃大唐征西大元帥威寧侯樊。」文通喝道:「反賊!你果然名不虛傳。你枉有這般美貌,何不送進國王做個妃子,豈不富貴。反降敵人,今日須聽我言,早早改邪歸正。」梨花聽了大怒,喝聲:「匹夫,休得胡言,放馬過來。」將雙刀砍去,文通氣力不加,架不住了,忙向身邊取出羽翎扇扇起,頃刻烈火焚來。梨花念動真言,忽然北海水護了唐營,文通看見面前多是大水,嚇得魂不在身,拍馬便走。被梨花茶起飛刀,斬為兩段。

梨花收了羽翎扇,退了北海水,點齊人馬,正要上山破寨,只見山頭上飛下一個道人,身穿八卦衣,綠豆眼,尖嘴青臉,手執一把寶劍,大怒道:「梨花小賤人,我和你皆是道家弟子,怎敢連傷我兩個徒弟,今日替他報仇。」梨花笑道:「我何曾認得你兩個徒弟?你是何方妖物?敢出此言。」道人道:「我乃人卦道人,當初在武當上,你師父黎山老母也曾見過。我家徒弟,就是鳳凰山馬利黑及蘇文通,俱被你斬了,全不念道中情面。快償他命來。」梨花道:「他二人自取滅亡,與本帥無干。況天命歸唐,仍執迷不悟,連你狗命難逃。」道人大怒。仗劍砍來,梨花用刀架住,兩下交鋒,劍去刀迎,刀來劍架。戰到數十合,道人虛晃一劍,把口一張,飛出無數火鴉,迎面飛來,梨花將北海水澆滅。道人見破火鴉,就在水裡殺來,滔滔大水,全然不懼,仍仗到奔來。梨花道:「這妖物卻有本事。」忙祭起飛刀,道人慌了,借水遁而走。

梨花收了法術,鳴金收軍。眾將接進,俱皆贊服。梨花道:「正要上山破寨,被妖道阻住。他雖借水遁逃去,決然要來。明日姐姐用捆仙繩捉他。」仙童:「得令。」次日道人又來討戰。仙童匹馬出迎,並不答話,一場交戰,到數合,道人口噴出火鴉。燦童取出金瓶,倒出金龍無數,破了火鴉,詐敗而走。

道人不知是計,在後追來。仙童祭起捆仙繩,將道人捆了。軍士不敢怠慢,上前拿住,解回營中。元帥大喜道:「不要被他遁去。」遂把仙符鎮壓。吊在旗杆之上,道人現了原形,卻是武當山龜將,逃在此間,阻住西進。元帥說:「待破了關寨,送還武當山,候教主發落。」正言間,探子報進說:「又有一道人,口稱長壽大仙,與八卦仙好友。聞知吊在旗杆上,特來報仇,在營前大罵。」元帥說:「既如此,應龍孩兒出去擒他。」應龍得令,上馬提戟,衝出陣前,大叫:「妖道,快來會我。」那道人仗劍來迎,二人戰有十個回合,道人把口一張,吐出數條火龍,直奔應龍。應龍嚇得魂不附體,大敗而走。小軍報知元帥,元帥令仙童去救應龍。仙童得令,上馬出營,正遇應龍,應龍叫:「母親救我!」仙童說:「不妨事。」放過了應龍,仙童笑道:「些須小技,在我面前弄巧。」隨把小金瓶倒出數條水龍,澆滅火龍;祭起捆仙繩,又將道人捆住,解回營中。元帥吩咐:也吊在旗杆上。長壽大仙現了原形,乃係一條大蛇,盤在龜背之上。梨花見了好笑,說:「西番多用這般人。」捷書飛報唐王,一面傳令搶關。

軍士忽然報說,外面有一黑臉道人,要見元帥。梨花吩咐請進,道人走進營中,梨花起身相迎,問道:「仙友何處洞府?那座名山?乞道其詳。」道人道:「貧道乃北極其君座下張大帝便是。」梨花聽了,倒身下拜,迎入帳中上坐,說:「大帝此來為何?」道人說:「因龜蛇二將私逃下山,今被元帥擒住,特來討個人情,放了他。」元帥聽了,頃刻令軍士放下,解去捆仙繩,二物復變人形,上前拜見大帝。大帝說:「你兩個孽障。私逃下山,吊在這裡吃苦。吾不來救你,不知吊到幾時,快過來拜謝元帥。」梨花也來陪禮畢,便向大帝說:「本帥到西番,不知還有險處麼?乞明指示。」大帝說:「有兩句詩贈你,你謹記着,後有應驗:詩曰:

此去蘆花有險驚,金光陣上產麒麟。

梨花聽了,拜謝大帝。大帝出了營門,帶了龜蛇二將,駕雲而去,竟往北方不表。卻說元帥吩咐三軍搶關,番軍投順。得了麒麟山,養馬三日,查明府庫錢糧,傳令起兵面進。出了關門,望西進發。行了數月,來到蘆花河,有關擋路,傳令紮營不表。

再言蘇寶同,向日被二路元帥薛丁山殺得大敗,同了鐵板道人、飛鈸禪師,一齊逃走。飛鈸禪師煉了十六面金飛鈸,鐵板道人煉了二十四面鐵板。三人懷恨,想要報仇,到各處名山,請了許多道友,稟知國王:差人往韃靼國,借兵十萬;金萱王叔領兵,波斯國差大將寶樹起兵十萬;烏孫國差附馬洛陽起兵十萬;鬼空國差山桃起兵十萬;彭虛國差紅榴起兵十萬;天竺國公主銀杏起兵十萬;真童國公主金桃起兵十萬;蘇碌國太子名扶桑,起兵十萬,前來助戰。八國共來兵八十萬,連本國兵五十萬,共一百三十萬,皆在關外駐紮。寶同迎八將進關,設筵接風。次日升帳,傳齊八位將軍聽令道:「深恨唐將奪了我國許多地方,十去其八。今欲擺下一個金光陣,復回西番,殺他片甲不回,方消此恨。聞唐兵已到蘆花河,煩將軍等各帶本部兵馬,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方鎮守。聞鼓者進,聞金者退,不得有違。」八將齊聲:「得令!」各帶本部兵,按八門鎮守去了。有詩為證。詩曰:一百卅萬雄兵到,那怕唐朝會用兵。

未知破陣如何,且看下回自有分解。[2]

內容簡介

《說唐三傳》即《薛丁山征西》故事講述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征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 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征戰,逃過此劫。

仁貴征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童的飛鏢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

太宗見出征不利,徵召能人掛帥。丁山請纓,以無敵之勢奪得帥印,與母親及妹妹出發西征。途中遇竇家兄妹攔路,丁山為求脫身,假意答允竇仙童的婚約,並招攬旗下,同往解救父親之危。仁貴獲救脫險,但卻不滿丁山陣上招親,將之鎖入天牢,以示懲戒。

蘇寶童死訊傳至哈迷國,群臣為之震驚,寒江關守將樊洪悲憤不絕。樊洪有女樊梨花,聰明機智,拜師學藝,臨下山前,其師告知她與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緣。

另一方面,樊梨花得悉薛丁山西征而至,遂出關欲會之,途中卻遇上另一位青年武士薛應龍。薛應龍欲納梨花為妻,但因比武輸給梨花而被收為義子。

梨花繼續赴會,仁貴上陣,亦非梨花對手。丁山與之交鋒,梨花一見鍾情,唯有裝敗。丁山欲乘勝追擊,再次挑戰樊梨花,梨花顯出真功夫,丁山被擒。梨花要丁山娶之為妻,丁山假意應承……

這一段姻緣反反覆覆紛雜纏繞,愛恨交織,其間夾雜不少恩怨情仇,情節緊湊,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