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說少林,道鄉愁(扈丙森)

​說少林,道鄉愁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說少林,道鄉愁》中國當代作家扈丙森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說少林,道鄉愁

有些事,都已忘記。但我現在還記得,在一個晚上……第一次聽《我的滑板鞋》的時候,感覺歌詞挺有趣,道出了現在小孩的真實心理狀態。為了能夠得到一雙心儀的滑板鞋,痴迷到如此程度,就象以前有孩子喜歡唱《雙節棍》一樣,嘿嘿哈嘿(別的棍我不要),我只要雙節棍。

不怕大家笑話,小時候我也和這些孩子一樣,有一件痴迷很久的事,那就是出家當和尚。事情的起因很簡單,緣於一部電影——《少林寺》。

演電影《少林寺》的時候,我剛上小學。當時全村只有一台電視機,放在大隊部。為了保證電視機的安全,大隊專門拿出一間屋用來放它,厚厚的門板上面鎖着一把大鎖頭。在此基礎上,又比照着電視機的尺寸和門框大小,焊了一個大鐵架子,鐵架子上面焊了個鐵箱子,準確地說就是焊了個電視櫃,鐵柜子上面還有一把小鎖。一台電視機用兩把鎖,並且鑰匙還由專人保管,足以彰顯它的尊貴和重要性。

每天吃過晚飯,村裡的男女老少、閒雜人等便紛紛提着馬扎、板凳從自家出發,到大隊部前集合,目的只有一個——看電視。後來,就連鄰村的人,也從四面八方趕來看。當時的情景就像過年看戲一樣,圍的人山人海、里三層外三層的。畢竟電視屏幕不大,於是爬樹的、上牆的、踩杌子的就成了家常便飯,由此也引發人們很多的碰撞和爭執。

對於小孩們來說,為了能占個好地方,剛吃過午飯,有的就早早搬了板凳、長條凳,到放電視櫃前面的地方占埝兒。為了防止自己占位的物件被人偷偷挪走,還得從下午一直看到天黑,甚至連晚飯也顧不得吃,望眼欲穿地盼着那個拿鑰匙的人來開門。

拿鑰匙的是村裡的一名電工,儘管權力不大,但在當時,卻也算得上是派頭十足、風光八面。與眾人提前占埝兒、焦急地等待不同,他總是吃過晚飯之後,才慢悠悠地從家裡出來,在大家焦急地期盼等待中,來到大隊部門前,慢條斯理地打開電視機,然後到提前預留的最佳觀影位置坐下欣賞節目。偶因家中有事,人們左等不來、右等不來,不免有些心焦,便有小孩五次三番地跑到他來的路上瞅望。也有調皮搗蛋者偶爾搞個惡作劇,邊跑邊喊「拿鑰匙的來了」,引得大家空歡喜一場。也有家裡或者村裡有急事,電工真來不了的情況,比較執着的孩子多是白白等上半宿,最後邊走邊罵地悻悻回家。毫不誇張地說,小孩們在晚上要是見到電工,就象襁褓中的嬰兒看到大人要抱自己似的歡喜。

少林寺》一經播出,引發的效應可以說是石破天驚。大街小巷裡「哈!哈!哈!」地叫聲隨處可聞,手腳有模有樣地比劃着、清一色僧式髮型的小孩隨處可見。有調皮搗蛋者,逢人雙手合什,嘴裡念念有詞,「不喝酒,不吃肉,如今能吃否?」聞此,便有大人戲對曰:「能吃,過年的時候吃。」更有甚者,為練武痴迷,說要輟學離家出走去少林寺當和尚,多半會被大人攆回來一頓狂揍。一邊揍一邊教訓道:「不是想練武蠻,先把瓮挑滿了再說,這也是練武。少林和尚用胳膊當扁擔挑水,你直接用扁擔就行。」

對多數調皮的男生來說,儘管練武的勁頭終將被農活化解,但忙裡偷閒時上屋爬牆、舞槍弄棒、攆雞打狗卻也成了必修課,直至上躥下跳、駕輕就熟。也有蹭過頭的,爬樹逮鳥、下河洗澡,掏鳥蛋不小心掏到蛇,嚇得從樹上摔下來的也為數不少。遇有此情此景,反倒忘了雙手合什念阿彌佗佛,而是不停地念叨「乎神,,嚇不着,嚇着人家,嚇不着咱」來安慰自己。當然,蹭也有蹭的好處,就是遇到磕破皮、掉塊肉的情況,很少有人哭哭咧咧地找爹娘去求醫問藥,多數用沙土往傷口上一抹了事。這種做法雖不可取,但也鍛煉了大家的勇氣和膽量。

儘管很多同學都痴迷練武,但若要問練武以後能幹啥?多數人還真說不上來,在大人看來,孩子武功再高都擺脫不了鋤大地的命運。只有好好學習,有了鐵飯碗,才能不干農業社。但對孩子們來說,練武不僅好玩,還能保證自己不受欺負。要是再能像電影裡演得那樣,能夠仗劍天涯、扶危濟困,懲惡揚善、鋤暴安良那就更好了。但令人遺憾的是,找來找去卻咋也找不着壞人。於是只好達成一個共識,誰喜歡欺負人誰就是壞人。令人苦惱的是,與身單力薄的相比,反倒是這些力氣大、平常又喜歡比劃兩下子的,常常喜歡欺負同學,私下被大家認為是壞人。算來算去,賬又算到自己頭上,不由得讓人質疑練武的意義。遇此情況,老師多教育大家說,練武是為了強身健體,倘要為了逞能、欺負人就不對了。俗話說,「能人死在能耐上」,你打人家,就會有更厲害的人來打你,以暴制暴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與那些力氣大、個子高的同學比,我屬於年齡偏小、跑得不快的類型,行動略顯笨拙。但我也特喜歡少林寺,一方面,緣於也想學會兩招不被別人欺負;另一方面,很大程度是因為我爹是放羊的,我喜歡帶着狗跟着羊群玩。在當時,老百姓普遍看不起放羊的,跟放羊的叫羊倌。可少林寺卻把放羊這件事抬到了很高的位置,因為女主角就是放羊的,並且在當時還被大家視為天人,現在又叫女神,成了美貌與智慧並重、英雄與俠義化身的全民偶像。曾經有段時間,我很想娶牧羊女那樣的當媳婦。後來知道自己成不了覺遠,這個念頭便自動放棄了。現在想來,當時的確有點早熟,別人都是考慮怎麼玩,我考慮的卻是人生大事。因為我老爹經常教育我,不好好學習,考不上大學,將來就會打光棍子,不用去河南,在自己家就當和尚。也正是從那時起,我才知道,少林寺原來在河南。

小時候沒能撈着出遠門,參加工作以後,經常山南海北的出差。奇怪的是,河南去了那麼多次,竟從來沒有專程到少林寺尋訪一下,看來我對練武的喜歡也像葉公好龍一樣,在意的並不是真的武學,而是為了不受別人欺負。對個人來說,喜歡武術雖不能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但能堅強意志,健康體魄,讓一個人精神抖擻。同樣道理,對一個國家而言,能夠居安思危,精武強兵,始終自立自強,永遠立於強國之林,不被列強所侮,這也是激勵自己大學畢業之後參軍入伍的一個重要原因。

轉眼二十年過去,自己也隨着精簡調整的洪流從部隊回到了地方。或許與小時崇文尚武、長大吃糧當兵有關,為人父母之後,忽然發覺現在的小孩,無論是氣質性格還是個人愛好,與自己小時候有天壤之別。一個明顯的表現,就是膽子越來越小,言行越來越萌,並且對當兵習武、行俠仗義等話題不感興趣,反倒為一雙鞋、某款遊戲或者哪個娛樂明星而傾倒痴狂,就像開頭歌詞唱的那樣。反觀其他父母,雖非過多寵溺孩子,卻也不敢大膽讓其去做一些看似冒險、實則有趣的事情。最明顯的例子,孩子每天上學放學都有大人陪護接送,就像一不小心會讓人拐走一樣。因此,有專家呼籲家長,警惕大棚式的育兒模式,別把孩子培養成草莓。

作為兩個女兒的老爸,如何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曾經讓我頗費腦筋。有一回,我想到了老爹教育我的方法,萌生了帶着閨女回老家放放羊、體驗體驗生活的念頭。老婆聽後,連聲罵我糊塗,說以前和現在怎能相提並論,就是讓閨女天天放羊,也沒法把她培養成白無瑕。後來一打聽,果不其然,如今村里已不允許隨便養雞放羊了。真沒想到,小時候街坊鄰居看不起的放羊,如今竟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原來隨着歲月變遷,諸如帶杌子看電視、練武爬牆、攆狗放羊等兒時趣事,終將會變成美麗的鄉愁,要麼塵封記憶,要麼隨風飄散,只不過緣深緣淺,取捨隨心罷了。 [1]

作者簡介

扈丙森,男,山東省利津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