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庵鎮
諸佛庵鎮位於霍山縣西北部,是霍山西北部的經濟商貿中心。它素有「小上海」之稱,距縣城18公里,轄1個社區居委會、12個行政村,284個村民組,共26982人(2017)。山場總面積20.55萬畝,森林覆蓋率70.5%,耕地16565畝。境內最高山峰嵩山寨海拔1071米,是一個集山區、庫區、老區為一體的資源大鎮、經濟重鎮、工業強鎮。[1]
中文名稱: 諸佛庵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安徽省霍山縣
下轄地區: 12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564
郵政區碼: 237200
面 積: 179.4平方公里
人 口: 26982人(2017)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機 場: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
火車站: 六安站
車牌代碼: 皖N
目錄
鄉鎮介紹
霍山縣諸佛庵鎮地處大別山腹地,集山區、庫區、老區為一體,與金寨縣、裕安區接壤,總面積179.4平方公里,人口26982人(2017)。改革開放以來,諸佛庵鎮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先後被確定為全省中心建制鎮、省級綜合改革試點鎮、全省重點扶持中心鎮,2004年3月跨入全國重點鎮行列。諸佛庵鎮區位優勢明顯,距縣城18千米、省道318線7千米、寧西鐵路43千米、省城合肥140千米。鎮政府所駐中心集鎮建成區面積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6982人(2017),人流、物流、信息流發達,是霍山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小上海」之稱。作為歷史悠久的商貿中心,集鎮輻射範圍不僅涵蓋本市三縣(區)12個鄉鎮,而且延伸到湖北省、河南省的部分地區,輻射人口10餘萬人。諸佛庵鎮轄12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面積179.4平方公里,人口26982人(2017)。這裡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是江北毛竹第一鎮,茶園、桑園、板栗園等種植園規模及產量均列全縣前茅,水電開發潛力大,花崗石、大理石、石灰石、礦泉水等分布廣、儲量大,小峴春、黃芽、菊花茶、瓜片、山野茶、橡粉、茶油、金針茶等有機食品已開發成功或有待規模開發,天麻、杜仲、桔梗的栽培已具相當規模。諸佛庵鎮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始終堅持「工業富鎮、竹業富民」的發展思路,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要務,確立了「以工業化帶動產業化,以產業化推動城鎮化」的發展戰略;同時努力實施以改造提高為主要內容的集鎮建設工程,以招商引資為主要內容的工業富鎮工程,以產業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的農業振興工程,以發展林業為主要內容的生態建設工程,以交通、通訊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等五大工程。工業經濟以毛竹等特色資源加工開發為龍頭,逐步涉及建材、繅絲、紡織、食品、制炭、包裝、飼料、日用品生產等眾多領域;農業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調整,產業化經營初具規模。全鎮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鎮面貌煥然一新;1999年以來諸佛庵鎮連續榮獲全縣綜合考評先進鄉鎮稱號,其中三個年度綜合考評第一名,鎮黨委也被安徽省委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諸佛庵鎮被稱為「江北毛竹第一鎮」,毛竹總面積達15萬畝,蓄積量2500萬根,年產毛竹500餘萬根,素有「安徽竹子之鄉」之稱,到處可見「萬畝竹海」壯美景觀。為推動毛竹產業化發展,2009年,該鎮規劃實施了5200畝的「安徽省霍山縣毛竹現代科技園區」項目,全面提高了全鎮毛竹園栽培管理水平,為毛竹加工業培育了高產、高效、優質的產業基地。2010年,諸佛庵鎮被省經信委批准為全省新增43個產業集群專業鎮之一,成為「安徽省毛竹產業集群專業鎮」。為加快毛竹產業集群鎮發展步伐,該鎮規劃實施了「霍山諸佛庵毛竹加工園區」,園區總面積3平方公里,含「一個核心區、三個組團」,以諸張路為軸,圍繞集鎮兩翼,打造以毛竹加工為特色的工業長廊。全鎮現有1所幼兒園、23所小學、1所初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構成了完整的基礎教育體系,學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99%;縣第二人民醫院配有較先進的醫療設備,鎮衛生院一所,村醫療室27個,形成鎮村醫療衛生網絡,基本滿足了群眾治病就醫、防疫保健的需要。
產業結構
諸佛庵 自然環境優美,物產資源豐富,「金山藥嶺名茶地,竹海桑園水電鄉」。2000年以來,糧食產量有了大幅增加,年均產量在5000噸左右,油料作物也達到40多噸,自給程度大大提高。該鎮盛產毛竹 、茶 、桑 、栗 ,2008年毛竹園10萬畝,位居全縣之首,有「江北毛竹第一鎮」之美稱;茶葉生產是當地傳統產業,全鎮有茶園面積7700畝,其中有機茶連片基地4000畝,茶葉無性茶苗繁殖基地100畝。2002年春,通過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驗收,1394畝茶園獲得茶葉有機轉移證書。2008年產干茶342噸,其中名優茶114噸,年均兩季養蠶達1萬張,產繭350噸,是霍山繅絲工業的重要原料基地。板栗基地逐年擴大,板栗產量在逐年攀升。中藥材、食用菌等產量亦很可觀。支柱農業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更加繁榮。
基礎建設
諸佛庵鎮堅持「生態立鎮、工業強鎮、商業富鎮、文明育鎮」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走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之路,在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的同時,逐步引導群眾提高生活質量和改善居住環境。濃厚的生態保護氛圍,從機關到學校、從社區到廠礦、從集鎮到農村,掀起了全民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高潮。該鎮還多方籌措資金,加大硬件設施投入,先後建成農民公園、垃圾填埋場等一大批環保設施和「水、廚、衛、廁、圈」五改的生態家園工程,使俊卿村躍入全省生態百佳縣,大幹澗村獲得全縣生態農業示範村行列。在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2005年度「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名單中,諸佛庵鎮榮登該榜。諸佛庵鎮以繞集鎮而過的深水河為基礎,對河道進行綜合整治,築起1500米長護鎮大壩,修建了寬闊的濱河大道,建成了環境優美的「濱河風景區」;以映山紅路為主軸,新開闢了茶園路、茗香路、竹簧路、平安路,三縱四橫新型的集鎮框架已基本形成。1999年投入460萬元建成了長6.8公里,寬12米,由318國道通往集鎮的高標準公路。2000年投入10萬元編制了《諸佛庵2000~2010年集鎮發展規劃》,包括集鎮建設規劃、集鎮環保規劃、綠色系統和景觀規劃、防災規劃等15個詳細的子規劃;2003年投入20萬元,對規划進行修編,並出台了《諸佛庵鎮2004—2020年總體規劃》。
經濟發展
諸佛庵鎮素有「金山藥嶺名茶地,竹海桑園水電鄉」之美譽。全鎮森林覆蓋率76%,毛竹園面積8萬畝,立竹量1400萬根,年採伐量350萬根,是「安徽竹子之鄉」、「江北毛竹第一鎮」;有機茶園面積8000畝;桑園面積7000畝,兩季養蠶能力1萬張;板栗面積8000畝;水能蘊藏裝機7000千瓦,均列全縣之首。花崗石、大理石、石灰石、礦泉水等礦產資源分布廣、儲量大;葛粉、橡粉、茶油、水竹筍、山野菜、黃牛、山羊、山雞等有機食口發展前景廣闊;天麻、杜仲、貝母、茯苓、靈芝、桔梗等名貴中藥材儲量豐富。茶葉生產是本地傳統產業,1394畝茶園獲得茶葉有機轉移證書。現年產干茶342噸,其中名優茶114噸,自主開發的傳統貢茶「小峴春」及「桃源雲霧」、「菊花茶」等名優品牌。全鎮現有桑園6400畝。諸佛庵鎮是原三線軍工企業江北廠、紅星廠、皖西廠、皖化廠的坐落地,從20世紀末開始,利用三線軍工企業江北機械廠搬遷後遺留的廠房,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私營工業園區,也是全縣唯一的專門以竹加工為主導的特色工業園區,吸引外來客商在這裡投資辦廠,生產竹地板、竹木複合地板、竹車廂板、竹建築模板、竹方格籠、壽司卷、餐簾、竹筷等5大系列20多個品種,產品出口日本、西歐等國內外市場。經過規劃建設,以原三線軍工企業遺留廠房為建築主體的三大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通過內引外聯、招商引資等形式,現已引進企業38家,安置勞動力1800餘名。2005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6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00元。
自然資源
境內群山環抱,奇峰羅列,植被條件好,森林覆蓋率高,充沛的雨量,形成發達的水系,水力資源可開發6000千瓦,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陸續在石家河、桃源河上興建了水口、金家灣、高板岩等水庫,水庫的興建帶動了全鎮農田水利設施的大範圍改造;全鎮有10座中小型水庫,381口山塘,100多道堰壩,10餘處小灌區工程等。
獲得榮譽
1994年被省文化廳授予「安徽省群眾文化先進鄉鎮」。
1994年被省林業廳授予「安徽竹鄉」光榮稱號。
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造林綠化先進單位」。
1999年被確定為「全省中心建制鎮」。
2000年被確定為「全省綜合改革試點鎮」。
2001年被省委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1年被省工會授予「新建企業工會先進鄉鎮」 。
2002年2月被省委宣傳部、省計生委授予「全省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鄉鎮」。
2002年10月被省農委、省體育局、省農體協授予「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
2003年被中央文明辦列為《宣傳文化中心》。
2003年被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影電視局授予「先進鄉鎮標兵」。
2004年被國家建設部等六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04年被省委思想政治工作領導組授予「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
2004年被省建設廳授予「全省村鎮建設先進鎮」。
2005年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鎮」。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稱號。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