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諸葛拜井,為國平蠻統大兵①,心存正道合神明②。 耿恭拜井甘泉出③,諸葛虔誠水夜生。 【釋詞】 ①蠻:古代對南方各少數民族的泛稱。 ②正道:正確的道理、準則。《管子立政》:正道捐棄,而邪事日長。

目錄

【原文】

為國平蠻統大兵①,心存正道合神明②。

耿恭拜井甘泉出③,諸葛虔誠水夜生。

【釋詞】

①蠻:古代對南方各少數民族的泛稱。

②正道:正確的道理、準則。《管子·立政》:「正道捐棄,而邪事日長。」神明:天地間一切神靈的總稱。《易·繫辭下》:「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變,以通神明之德。」

③耿恭拜井:東漢將領耿恭駐守西域,曾被圍困在疏勒城中,軍士斷水渴乏,耿恭拜井得水泉,遂得解圍。顧雲《天威行》:「耿恭拜出井底水,廣利刺開山上泉。」

三國詩詞《諸葛拜井》原文及賞析

【賞析】

諸葛亮回到大寨之中,令軍士掘井取水,一連掘了十餘處,並無滴水,軍心驚慌。諸葛亮夜半焚香祈天,第二天天明,滿井甘泉。這首詩借諸葛拜井的故事,讚頌諸葛亮公忠事國,心誠則靈,上感神明。

諸葛拜井與前面情節中出現的古廟遇山神,指點迷津,有着同樣的蘊意,即天意和民心是趨同的,體現了漢代天人感應的哲學思想。董仲舒說:「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在諸葛亮的身上,集中反映了蜀漢集團的社會政治理想和倫理道德。所以他在平定南中的艱苦歲月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有上天的護佑。「為國平蠻統大兵,心存正道合神明。」

當時「水」對於蜀軍至關重要,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成敗的關鍵。四擒孟獲之後,孟獲退到禿龍洞,他惟一依賴的天險,便是「一條路、四個毒泉」。所謂「一條路」:「西北上有一條路,山險嶺惡,道路窄狹;其中雖有小路,多藏毒蛇惡蠍;黃昏時分,煙瘴大起,直至巳、午時方收,惟未、申、酉三時,可以往來;水不可飲,人馬難行。」所謂「四個毒泉」:「一曰啞泉,其水頗甜,人若飲之,則不能言,不過旬日必死;二曰滅泉,此水與湯無異,人若沐浴,則皮肉皆爛,見骨必死;三曰黑泉,其水微清,人若濺之在身,則手足皆黑而死;四曰柔泉,其水如冰,人若飲之,咽喉無暖氣,身軀軟弱如綿而死。」「於路無水,若見此四泉,定然飲水:雖百萬之眾,皆無歸矣。——何用刀兵耶。」

諸葛亮大軍剛剛探明西北「一條路」,便因兵士誤飲啞泉而受阻。為此,諸葛亮祭祈古廟,感遇山神,拜謁隱者,才撥開迷津,找到解啞、防瘴、取水的辦法。諸葛亮得甘泉,從根本上為直搗禿龍洞,再擒孟獲掃平了道路。當蠻兵報知孟獲:「蜀兵不染瘴疫之氣,又無枯渴之患,諸泉皆不應。」先是「不信」,繼而登「高山望之」,頓覺「毛骨悚然」。諸葛亮於困境中解決了「飲水」問題,這就為最後的軍事勝利奠定了基礎[1]

參考來源